APP下载

志丹油田义正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

2016-02-10

关键词:志丹物性油层

仲 圆

(西安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65)

志丹油田义正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

仲 圆

(西安文理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65)

为了深入认识志丹油田长6油藏含油砂体内部结构,进一步研究工区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研究,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基本岩性物性特征,总结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岩矿特征、胶结特征以及岩石物性特征.

志丹油田;义正;长6;储层特征

志丹油区2003年以后逐步进入大规模油气开发阶段.该区主要生产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4+5及长6油藏.本次工作研究的重点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的中南部,区内构造为东高西低,局部发育有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鼻隆构造,鼻隆区多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贯穿该区,幅度4~8m.该区主要研究层段自下而上各砂层组构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起伏形态和倾没方向近于一致,各亚层构造存在一定差异性,长612亚层东南陡高,向西北缓降,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局部形成鼻状隆起,研究区南部地势平缓单斜构造[1-4].

研究区区内砂体普遍发育,平均厚度在15m以上,沉积相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微相及前缘席状砂微相.研究区长6地层主要发育河口坝微相,多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沉积速率最高,沉积物主要是分选好、纯净的细沙和粉砂组成,厚度为中-厚度,生物化石稀少,此沉积微相为研究区的主要沉积微相,分布于长61~63层段.

1 储层岩石组分

图1 研究区砂岩分类三角图

志丹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以粉砂质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见图1).按照岩石组分划分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于致密砂岩储集层.

砂岩碎屑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岩屑(图2).在纵向上长石和石英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随深度减少石英含量逐渐减少,长石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增加,岩屑含量随深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岩石的碎屑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平均35.39%;钾长石平均9.38%;石英平均35.38%;方解石平均6.6%;白云石平均4.05%;铁白云石平均2.47%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云母及钙化碎屑.填隙物主要有水云母、绿泥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及少量硅质.黏土矿物主要由绿泥石高龄石6.93%,伊利石、伊/蒙间层、高岭石4.11%(图3).

图2 岩石矿物成分饼状图

图3 黏土矿物成分饼状图

黏土矿物随深度变化整体呈现自上而下含量逐渐增大的趋势.绿泥石大致以1700m深度为界限平均值增加3%,高岭石及伊-蒙混层平均值增加1%.方解石紧密胶结,颗粒接触紧密,整体结构非常致密;粒间高岭石黏土胶结充填较普遍;偶见孔隙中充填高岭石及少量黄铁矿,硅质及长石质以加大边产状为主,部分粒间孔中自生石英充填生长(图4).

图4 研究区长6储层微观特征

储层整体致密,有机质充填孔隙,绿泥石薄膜状胶结,铁方解石充填孔隙、交代碎屑.砂岩颗粒分选好,粒级比较均一,主要粒径为0.1~0.4mm,圆度为次棱-次园状,颗粒支撑且排列具定向性,线状或点线接触,胶结类型有孔隙式、接触式、薄膜—孔隙式和复合式等;总面孔率在2%左右.

延长组成岩作用强烈,自上而下成岩作用不断加强,表现为储层原生粒间孔逐渐减少.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自生矿物充填作用、溶解作用、黏土矿物转化重结晶作用等.

2 物性特征

根据研究区长6储层211块样品测试结果统计,研究区孔隙度为1%~14.7%,主要分布在4%~10%之间,平均7.08%;渗透率为0.01~22.57mD,主要分布在0.1~1之间,平均为0.33mD,含油饱和度为9.8%~32%,主要分布在20%~25%之间,平均20%.根据研究区物性与含油性相关图分析,工区的油层物性特征为:孔隙度4%~10%,渗透率0.03~0.2mD.由于原油多分布于低渗细吼储层,研究区长6储层隔夹层极为发育,原油在储层隔夹层之间分布,使得油水之间关系复杂,呈现油水共储的特点,故整体呈现为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图5).

图5 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特征

3 结论及讨论

图6 研究区部分样品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图

(1)志丹义正地区长6段储层岩石主要为粉-细粒、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的填隙物成分含量为 17.4%,其中杂基成分主要由高龄石,绿泥石,伊利石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其次为粒内孔、晶间孔和铸模孔等.

(2)长 6段孔隙度平均值为 7.08%;渗透率平均为0.33mD,属中孔~特低渗型为主,低孔~超低渗型次之.

(3)长 6储层整体上为特低渗透储层致密砂岩与常规储层在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压力等方面差异显著,两者的研究内容及分布规律也存在区别.孔隙主要发育次生孔隙且孔隙连通性差,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埋藏深度大,这是由于自生黏土矿物大量沉淀、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高含量塑性碎屑压实变形、粒间孔隙泥质充填,沉积颗粒接触形式的变化伴随盆地沉降埋深加大为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过程[4-6],在此进程中物性参数降低.在测井相描述中已有的高孔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不再适用(图6),建议结合岩石压汞参数及核磁共振实验获得的T2值结合储层孔喉半径进行划分,获得更佳的解释模型.

[1] 李文厚,柳益群,冯乔.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与储集条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55-158.

[2] 赵靖舟.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分布及相带展布[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1-14.

[3] 吕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长6期沉积体系与油藏富集规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 李斌,孟自芳,李相博,等.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学报,2005(4):574-583.

[5] 窦伟坦,田景春,王峰,等.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53-158.

[6] 刘小洪,罗静兰,郭彦如,等.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J].地质通报,2008(5):626-632.

[责任编辑 马云彤]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6Reservoirin Yizheng Area of Zhidan Oilfield

ZHONG Yua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oil sand body in the Chang 6reservoir of Zhidan oilfield, and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in the working area, by taking the well core section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nalysis of data, the basic lit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 6reservoir was analyzed, and the rock type, the rock and ore characteristics, the ce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ck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hang 6reservoir were summarized.

Zhidan oilfield; Yizheng area; Chang 6area;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1008-5564(2016)05-0063-03

2016-05-08

仲 圆(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P618.13

A

猜你喜欢

志丹物性油层
生鲜电商平台“日日鲜”构建研究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左志丹老师点评“全国第十八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获奖作品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