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6月12日哈尔滨冰雹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2016-02-09李子良任景倩杨军

黑龙江气象 2016年4期
关键词:低空强对流冰雹

李子良,任景倩,杨军

(1.黑河市气象局,黑龙江黑河164300;2.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2016年6月12日哈尔滨冰雹过程的天气学分析

李子良1,任景倩1,杨军2

(1.黑河市气象局,黑龙江黑河164300;2.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15300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和哈尔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6月1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这次过程是受低涡影响产生了区域性冰雹天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500 hPa处在冷涡前部,925-850 hPa低空为暖脊前部,冷槽后部。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冰雹落区位于低空急流出口区、高空槽前及850 hPa干线前方的中尺度对流潜势区内。雷达回波演变表明,初始阶段强回波高度迅速上升,降雹时有三体散射、V型缺口特征,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超级单体和几个单体风暴组成的。

1 天气背景

1.1 地面实况

12日08时-13日08时,黑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12日14时哈尔滨市部分地区已经出现降水,哈尔滨以西降水相对较大。通过实况查询可知,12日08—12时哈尔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各(县)市最高气温为22-23℃。12时开始哈尔滨地区自西向东开始出现降水,14时20分左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现暴风雨夹冰雹破坏性天气。其中强降水集中于14-18时,部分地区降水量达60 mm以上。哈尔滨呼兰区、方正县、木兰县、通河县农作物遭遇冰雹袭击,经济损失严重。

1.2 天气形势

图1 (a)5日08时,(b)12日08时500 hPa高空图

从2016年6月5日08时-12日08时的500 hPa高空图上(图1)可以看出,5日08时贝加尔湖以东500 hPa高空槽加深成涡,低涡东移加强进而影响到黑龙江省。12日08时500 hPa上贝加尔湖地区为阻塞高压,黑龙江省处在冷涡前部,较有利于降水的产生。从700-500 hPa温度场上看,哈尔滨市处于冷槽前部,中高空有冷平流。而925-850 hPa的低空图上处于冷槽后部,暖脊前部,有利于提供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层结不稳定条件。

700-925 hPa高度场上哈尔滨市处于低涡控制下,哈尔滨市西侧一带高空有切变,有利于降水天气的产生。6月12日11时黑龙江省已处于地面低压控制中,西北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降水,系统缓慢东移南压将影响哈尔滨地区。地面上黑龙江省中部地区处于低压控制,且低压存在气旋性辐合,有较好的抬升条件。综上分析看到,各种气象条件均利于降水天气的产生和维持,因此哈尔滨地区可能出现较大降水量且维持时间长。

1.3 中尺度分析

图2 6月12日中尺度分析图

对6月12日各个物理量分析表明(图2),黑龙江省中部地区对流层中下层(925-700 hPa)湿度较大,厚度较好,500 hPa高度场处于干舌内部,形成了上干下湿的对流性不稳定条件。哈尔滨地区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为26℃,T85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高空有冷平流,低空有暖平流,因此T85线向东发展,对于哈尔滨地区的层结不稳定有着加强作用。同时,哈尔滨地区由于受到冷涡的控制,低空有辐合,有着较好的抬升条件。同时从鄂霍次克海到黑龙江省有中低空急流输送较弱水汽。综合上述几点条件,有利于天气系统的维持,因此降水条件较为充足,可能会产生强对流天气。

图3 6月12日08时T-lnp图

从T-lnP图(图3)上可以看到,哈尔滨地区湿度情况与之前分析较为一致,600-925 hPa存在湿层,有利于冰雹产生,整体显示下湿上干的形势。CAPE值为576.3利于强天气的产生。沙氏指数为1.98,K指数为27,抬升指数为-2.2,强天气威胁指数为118.3,所有指数均在发生冰雹天气的优势区间内,有利于冰雹、强降水天气的产生。同时,0℃层高度处于2-4 km之间,-20℃层在6 km左右,对于哈尔滨市地区易于产生冰雹天气。

2 卫星云图

从可见光云图上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处于锋面云系后部,受冷锋后部冷空气控制,同时伴随有锋后降水。12日11时哈尔滨市以西存在较强对流云系自西向东移动,12日14时在哈尔滨市地区上空。对流云系呈涡旋状的较为白亮,反照率较低,云层较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

3 雷达回波分析

分析哈尔滨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因子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到,从13时11分起在哈尔滨市区以西附近有对流云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此时雷达回波最大强度已达到77 dBz;13时42分出现旁瓣回波,V型缺口明显,回波强度和尺度大小都有明显加强;13时52分雷达中心西侧已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中心强度达76 dBz,正继续东移,将要进入哈尔滨市境内;14时03分该风暴到达哈尔滨市区,由于雷达上空盲区的存在,测得的回波强度为71 dBz。

13时11分,雷达正中心以西的回波已经很高,上升气流明显强于普通风暴;13时42分,回波顶高为12.5 km,位于哈尔滨市区以西。13时52分和14时03分哈尔滨市区境内回波顶高度下降不明显,说明降雹仍没有开始。

13时47分的基本速度0.5°仰角层出现明显辐合。哈尔滨市区境内有较好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维持或加强。

4 结论

(1)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在500 hPa冷涡作用下形成,共维持3 h。

(2)此次冰雹生成的有利条件是925-600 hPa对流层中下层存在湿层,500 hPa以上较干,0℃层在2-4 km,中低空有水汽的输送,850 hPa与500 hPa温差较大,且存在切变辐合。

1002-252X(2016)04-0015-02

2016-9-1

李子良(199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低空强对流冰雹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哈尔滨2020年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快速识别预警改进方法
冰雹的优点
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
夏日冰雹
无题(2)
低空无人机在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梧州前汛期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