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廊道

2016-02-09

中国生态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风固沙廊道物种

生态廊道

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生态廊道:实施“生态廊道”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建设沿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永定河等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

生态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多种功能。建立生态廊道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方法,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按照生态廊道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

一、生态廊道的理论研究

1975年,Wilson和Willis在“岛屿生物地理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用廊道连接相互隔离的生境斑块,可以减少生境破碎化给物种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随后199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将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的“网络化”新方法,生态廊道的概念正式诞生,一经提出就迅速与景观生态学领域和城乡规划领域的研究形成互动。1.生物保护功能研究: 以物种和生态系统本身的存在和演进为基础,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复合种群学说为理论支撑。涉及生态廊道的类型、结构、构成等内容。国内研究最初集中于研究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观策略以及基于某目标物种的城市生境状况研究。后来一些生物领域的专家开始转向关注物种栖息地以及系统运行的空间布局与结构规律。2.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质量。以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支撑,国内学者将廊道理论运用至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领域。3.空间功能研究:维护城乡生态安全空间格局,重点研究廊道与城市空间拓展的作用关系。4.社会、经济功能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廊道价值取向,衍生出遗产廊道(或历史文化廊道)、游憩型廊道(或休闲廊道) 的新概念。

二、国内生态廊道的实践探索

我国对生态廊道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也存在实践与理论研究脱节的状况,建设者对生态廊道的认识不足,理解有限,导致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占据廊道功能需求的主导地位。尽管在廊道的理论研究中提出廊道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规划编制中也明确生态功能的主导地位,但实践项目调研后反馈,廊道的建设存在将人的需求视为主导原则的问题,导致已建设的国内绿道更像是景观游憩道。

2.廊道系统的空间建设停留在景观形态塑造层面。单纯的实现廊道在景观视觉上的网络化格局并不能实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在结构上组织具有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廊道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的功能。

猜你喜欢

防风固沙廊道物种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