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土有责

2016-02-09费米

中华环境 2016年7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雾霾四川省

费米

守土有责

费米

三十多年前,我在西藏从事环保工作,一次,从我的校友、当时的四川省环保科研所余副所长那里得知,全国粮食农药残留量调查工作即将全面开展,当时下发的文件中特意注明:西藏除外。因此,这份文件都没发到我们厅里。我那时候年少气盛,满腔热血奔理想而去:西藏的环保起步晚,但不等于我们就干看着什么都不做。后来余副所长给我支了个招,以我们厅的名义给原国家环保总局去了个公函,表示西藏也希望能参加此次全国的统一调查,四川省环保科研所可以指导我们采样并帮助我们检测样品。由此,我们就凭着一辆旧北京吉普,跑遍了藏东南的主要粮食产区,行程几千公里,采集样品几千个,走川藏线去成都,把样品送到了四川省环科所。检测数据出来,表明西藏并非一块净土,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同样给青藏高原的土地带来了污染,尽管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省份。调查形成文件后上报到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受到了好评。毕竟,这在西藏还是第一次。

中国的工业底子薄弱,改革开放前基本算是个农耕社会,大多数人还是靠天吃饭,土地因此成了我们的命根子。古人对土地表现出了足够的敬重,几千年里总结出了许多能使土地永续利用的耕作方式,那些农谚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西藏,这种敬重被仪式化,每年夏收的开镰之前都有个望果节,人们在地头燃香敬酒,感谢大地母亲的恩赐。

改革开放,大干快上,财富被大量创造出来,人的自信爆棚,到后来变得狂妄起来。有次我在某地看到一条标语,“土地是母,劳动是父”,乍看起来说得还蛮有道理,但近看三十年,这个“父”又是怎么干的呢?他首先是不管不顾,在自己的女人身上随地大小便,使我们的“母”污秽不堪。然后他又在“母”的身上乱掏乱挖,把大地弄得千疮百孔,还将污染渗透进了深处。同时,这个“父”弃“祖父”“曾祖父”于不顾,一味索取,不给“母”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大地变得憔悴、羸弱,生育能力极度低下。最后,他干脆在土地上面糊了一层钢筋水泥,母亲的呼吸困难,生息微弱,生机岌岌可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给土地带来的危害,土地也如数返还给了我们,毒大米事件、校园污染事件,桩桩件件,我们都是罪魁祸首,我们都处在因果报应的循环中。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说,但一涉及个人私欲,一个个胆子都变肥了。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日子里,我去采访我的大学同学、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她告诉我,雾霾固然可怕,但还是肉眼看得到的,人们能由此警醒,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雾霾的危害;可怕的是土壤污染,大多数人看不到,喝着地下被污染的水,吃着被污染的土壤上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瓜果而不自知,等恶果四下里蔓延,再谈防治将为时已晚。

耕地保护有红线,执法起来相对容易,事实上多年来保护耕地也是卓有成效的。土壤环境质量多年前就设立了好多道线,但执法的力度明显没有耕地保护来得硬朗。土壤污染程度虽然不那么直观,但用一些不太复杂的仪器和技术也是能测出来的。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在往地里偷排呢?说白了,他们头顶三尺没有神明,代替这种神明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执法太柔弱,经济指标远比环境指标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壤环境质量比耕地保护更为任重道远,退耕还林工作已实行多年,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让人看到了环境保护的溢出效应。同样,我们坐拥大片的耕地,而这种土地上的物产某些污染指数严重超标,有能力的机构自己去开辟有机农场,有能力的个人跑国外去享受无公害食品,这样的耕地保护有意义吗?因此,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借用一句口号:守土有责。保护好耕地,更要保护好土壤环境。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雾霾四川省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从雾霾中突围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