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蛤蟆舞』

2016-02-08陈乐三

老友 2016年9期
关键词:蛙人传人蛤蟆

文 陈乐三

家乡的『蛤蟆舞』

文 陈乐三

我的家乡樟树市观上镇,自清代中期以来民间盛行一种稀有、古朴而别致的“蛤蟆舞”。

“蛤蟆舞”为双人舞,扮演蛤蟆者身穿“蛤蟆衣”,体貌特征、表演动作均与蛤蟆形神相仿。扮演捕蛙的人腰吊篾篓,肩扛蛙钩,一副农夫打扮。表演时,在欢快、跳跃的锣鼓声中,通过蛤蟆与捕蛙人一番斗智斗勇的巧妙周旋,最终机智脱逃,捕蛙人扫兴而归,表现了蛤蟆的灵巧、机敏、活泼、无畏。表演时要求蛤蟆扮演者具备熟练的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尤以腿部功力见长。如“双脚挂颈”“旋空转体”“盘膝爬行”“抱腿滚团”等,均为高难动作,要求表演者具有相当的柔性和韧劲,表演堪称奇绝。

相传历史上流经家乡东侧的清丰河常闹水患,蝗虫成灾,蛤蟆正是虫害的天敌。农民在灾年能获得好收成,因此对蛤蟆的感激之情尤为深厚。为了表达对蛤蟆的感恩之情,当地民间艺人就编排出“蛤蟆舞”的节目。每当丰年来临,人们就以跳“蛤蟆舞”来庆贺,并期盼来年农作物再获丰收。跳“蛤蟆舞”,便成了家乡一种独特的风情文化。

据记载,“蛤蟆舞”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中期,观上镇就以演“三角班”戏闻名远近,而“蛤蟆舞”的几代传人都是“三角班”的老艺人。戏班每到一地,演出前后都要加演一个“蛤蟆舞”节目作为“凑戏”。每每表演此舞,观众都会被“蛤蟆”的机灵、滑稽引得捧腹大笑。

“蛤蟆舞”的传人杨秋根介绍,此舞原由一人模拟蛤蟆状,仅用一蹦一跳几个简单动作,显得比较单调。到了他师傅罗友生手上,参照了蛤蟆的形体特征、捕食动作和生活习性,并根据当地流行的“蛤蟆仔无路,一跳一步”这句形象的谚语,用采茶戏的表演形式,对“蛤蟆舞”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使舞蹈造型奇特,动作惊险,活跃多变,诙谐有趣,引人入胜。杨秋根因扮演蛤蟆一角,还得了个很形象的艺名——“蛤蟆仔”。至今,家乡方圆几十里,只要提到“蛤蟆仔”三个字,群众就晓得是说杨秋根。更为有趣的是,有些人一直不知道杨秋根的名和姓,只习惯叫他“蛤蟆仔”。

20世纪80年代,“蛤蟆舞”一度在县城樟树和清(江)丰(城)交界的农村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1997年,“蛤蟆舞”的传人——83岁的杨秋根病逝。所幸该舞被及时挖掘整理出来,并载入了国家民族民间舞蹈典籍,使家乡历史上的民俗风情得以传承。“蛤蟆仔”虽已带着“蛤蟆舞”的技艺故去,但家乡人们对这位身怀高超演技的民间老艺人,依旧怀着深深的感念之情。只要一提起“蛤蟆舞”,就会回忆起“蛤蟆仔”的鲜活艺术形象。那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表演风格,以及击打锣、鼓、钹伴舞的铿锵乡音,将永远传递一种古朴厚重的乡情。

责编/江南

猜你喜欢

蛙人传人蛤蟆
“老精神”与“新传人”
蛙人,请出列
下潜吧!战斗蛙人
蛤蟆蛤蟆跳嗒嗒
走自己的路
躲猫猫
闽剧传人陈淑英
“五老”重传承 企业有传人
捉虫忙
战斗蛙人出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