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及质量保障的实践

2016-02-08

巢湖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证楼宇证书

张 磊 陈 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及质量保障的实践

张 磊 陈 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主要论述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以及其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通过本专业这些年的探索实践,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三年制高职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实践动手能力上接近了四年制高职学生的普遍水平;该模式实现了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考取专业核心工种证书的有机结合,有效保证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资格鉴定

1 前言

近十几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黄金时间,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学校新专业层出不穷,高职教育发展快,总是会伴随着出现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社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特色就是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但培养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难度到底如何控制?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上,深度和广度如何选择和取舍?如何保障高职毕业生的质量?与此相关议题已有很多学者探究。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将毕业生获取“双证书”作为高职毕业生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对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不同专业在学生获取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上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设置年限不长的较新专业存在问题更多,主要表现在与专业对应的证书还没有,或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强等。采用课证融合模式,把课程设置与职业考证对应起来,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全部或部分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直接参加相关的职业证书考试[1],学习效率得以提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设立之初到现在,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也是从取得相近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证书、中高级AUTOCAD证书,到现在的取得本专业核心证书智能楼宇管理师证书,一步一步发展进步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在课程选取、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考核体系、过程管理规范等方面做了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课证”一体化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引领作用。

2 本专业的行业现状及广东省内高校建设基本情况

2.1 行业现状

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已相当普及,成为住宅、社区等的必配设施。我国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建筑业对国家GDP贡献率在12%以上,而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智能建筑已成为建筑市场的大趋势,成为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国内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972.39亿元、1083.63亿元,而且逐年增加。根据《建筑事业“十二五”计划纲要》的分析,今后10年从业人员需增至200万,其中专科以上专业人才急需50万人,该行业被社会媒体公称为具有潜力的朝阳行业。

2.2 广东省高校同类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随着智能建筑的出现以及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旺盛而产生的,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培养的人才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和建筑智能化的提高,建筑企业、监理公司、星级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停车场、医院、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维护、测试及推销产品的技能型人才。楼宇智能化人才的短缺,特别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行业比较突出的问题。2004年教育部批准设立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出该专业。下表是广东省目前开设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统计数据:

表1 广东省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开设情况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属于比较新的专业,与电气自动化等成熟专业相比,本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难易程度把握、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行业也是一个朝阳行业,各种新技术发展应用突飞猛进,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如何保证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我们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采用了“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及质量保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3 “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主要特色之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强。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入校基础差,自我学习能力弱,同时受制于学时学分的限制,故专业在理论课程的安排上门次较少,已安排的理论课程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与普通本科相比,要容易许多;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毕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弱,不利于学生的后续知识提升。高职院校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毕业资格上都硬性规定了需获得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证书等级一般为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一般由初级开始,专业为了保证学生顺利获得初、中级证书,在教学计划中需安排大量的学时学分,挤占了专业其它课程的学时安排。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很多院校专业采用“课证融合”模式,将专业的课程学习与考工的知识技能紧密联系,为学生考工提供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准备,但还是必须参加对应的工种证书的理论和实操考试;而本专业的“课证”一体化,学生在完成学校对应课程的学习考试后,其课程成绩和40%实操成绩已被市技能鉴定中心认定为智能楼宇管理师对应模块的理论成绩和部分实操成绩;同时,又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作支撑。本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并通过与深圳市高技能人才训练中心合作共同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学生职业资格一体化鉴定流程,在三年试验鉴定基础上,于2012年获得深圳市人社局批准,成为鉴定规范,全市推行。

图1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关系

3.1 课程体系

由于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在深圳就业,所以核心专业能力主要是依据深圳地区智能建筑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确立的,与此对应设立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建筑电气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技术、楼宇安防技术、建筑消防与给排水,如图1所示,以及楼宇智能化高级技能实训课程。其中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均包含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而楼宇智能化高级技能实训课程为校内整周实训,共计五周,分别对应综合布线模块、网络通讯模块、安防技术模块、楼宇自动化模块、消防模块各一周。

问题1:为了学生考证,专业设置对应课程。我们了解到一些院校专业,特别是一些较新专业,为了保证学生获得相关证书,而开设了一些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如此做法,挤占了专业其它课程的学分和时间。我们也曾经走过这个历程,在专业创建开始的十来年中,由于专业核心证书的缺乏,我们一直要求学生取得中级AUTOCAD或中级电工证书,这两个证书并不是专业的核心证书,学生需通过额外的课程,学习考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但我们并不是被动等待,一直在呼吁和关注国家、省市在楼宇智能化方面的新证书的设立情况;2005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及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发布,由于本专业的建设积累和在全国的影响力,受邀全面参与了国家题库的开发工作,2008年出版了智能楼宇管理员(四级)/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在考试内容的设置和模块的划分上,完全与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接,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创造条件。

问题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完全为了考工需求。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完全是为了跟踪和适应深圳乃至全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和技术的发展需求;在国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标准发布前和发布后,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没有发生改变。在理论和实操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图2所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实操训练内容是完全包容考工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要求的。专业课程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追踪和更新更快、更及时。

图2 专业核心课程和考工的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的关系

核心课程与考证的具体实施:我们以核心课程中“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3个学分,48学时,学生取得该课程的成绩可被深圳市技能鉴定中心认定为智能楼宇管理师所包含的五个模块之一的“设备监控模块”的理论成绩,再无需其它的理论考试,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楼宇智能化高级技能实训课程,为五整周实训,其中有一周进行“设备监控模块”的实操技能训练,学生在该周取得的实操成绩,其中权重40%可被深圳市技能鉴定中心认定为“设备监控模块”的实操成绩,剩下60%的实操成绩在深圳市技能鉴定中心实操考场一次考试获取。

3.2 本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及证书确立依据

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发现,人们职业能力的发展通常从初学者到专家经过五个阶段,如图3左所示。每个职业能力阶段向下一个更高一级提升时,需要经过不同难度范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我们认为其恰好可以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四个等级相对应,分别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经过近20年的探索建设和实践积累,并依托于深圳良好的智能建筑发展水平,本专业提出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指向高一级的培养目标,如图3右所示,本专业高职三年毕业生瞄准高级水平(即能面对无固定答案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并掌握本学科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本专业绝大部分毕业生取得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证书毕业,同我校理工科其它专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比,本专业实现提升了一个等级。

图3 职业能力、知识难度、职业等级和职业教育层次关系

3.3 一体化“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

3.3.1 深圳“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评价模式。该职业资格鉴定依据行业企业社会化分工和岗位任务,改革分设五个鉴定子模块,分别为综合布线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安防模块、消防模块和设备监控模块;每个模块鉴定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操技能考评两部分。其中实操技能考评又分两步走:第一步为过程考核,即针对对应模块所涉及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展知识和技能点的训练,并按规范要求实施过程考核评价;过程考核所有训练任务公开,主要是要求学生确实掌握训练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每个训练项目训练完成后立即考核,学生需取得60分以上成绩,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的训练,直至完成并通过本模块所有的任务训练,否则不能进入下一步考核,过程考核成绩为对应模块所有训练任务成绩加权平均值。第二步为综合考核,在学生顺利通过过程考核后,即进入综合考核阶段,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参加由深圳市人社局组织的统一标准的社会化鉴定。最终的实操技能成绩=过程考核成绩*40%+综合考核成绩*60%,形成对应模块的实操成绩。

3.3.2 深圳“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鉴定模式。该证书包含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需60分以上,对应的模块才算通过,否则需补考;五个模块都通过考试,才可取得“智能楼宇管理师”证书。

3.4 “课证”一体化具体实施

随着科技发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扩充加快,高级证书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越来越多。学生要想获取专业对应的高级证书难度越来越大,故一般情况下,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以取得对应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即可。对于本专业而言,也存在上述问题,但经过我们多年探索实践,最后采用“课证”一体化的方式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完全可以取得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证书,实现更高要求。我们这些年的具体做法如下:

3.4.1 抓住机会,全程参与国家和深圳市智能楼宇管理师的题库开发工作。智能楼宇管理师这一职业技术工种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越来越普及,社会、行业、企业对楼宇智能化的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出现的。2005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及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发布,本专业因较早起步,有幸参与了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题库的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开始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引入这一工种,基于深圳经济技术优势、智能建筑的普及和领先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高移需求,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考核鉴定做了较大的改革和优化;在国家理论题库和实操题库基础上,与时俱进,针对深圳建筑智能化工程岗位任务具体特点做了较大的补充和完善。本专业教师都全程参与了深圳“智能楼宇管理师”高技能人才基于岗位任务的训练模式和鉴定方案的开发、训练条件创建(训练设备、训练环境和训练指导开发)和试验鉴定,深刻体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工种考核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两者有机结合做了铺垫。

3.4.2 优化设置核心专业课程。在三年制大专教育学时学分有限情况下,为了让专业学生既有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不降低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相对应,设置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防技术、消防技术和楼宇设备监控的五门核心专业课程,每门核心专业课程覆盖了“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自初级直至高级的绝大部分知识和技能,为学生顺利考取该证书提供了保障。

3.4.3 实训室建设与智能楼宇管理师实操训练高度契合。我们知道,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常常是重中之重。智能楼宇管理师包含五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几乎对应着行业一个大的岗位群,每个模块包含的知识技能容量大,技术新。对应着深圳市将“智能楼宇管理师”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分为两部分: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为了实现这种“课证”一体化的考核要求,专业实训室实训设备既要保障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需求,又要保障专业学科学历知识能力教学的需求。本专业实训设备均由专业教师结合教学改革需要开发,既保证了专业教学的先进性,又兼顾了学生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需求。

3.4.4 师资建设上对专业教师要求更高。除了专业学历课程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达到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能力水准,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取得多项省级、市级课题;二是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引入企业多项横向课题;三是专业教师进修学习,例如参加企业的新技术培训,多人取得了“智能楼宇管理师”高级以及技师级资格,并成为该职业资格的考评员等;四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赛,开拓视野等。以上措施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效地保障了核心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 “课证”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课证”一体化教学的质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组织专家组对我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审核,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人才培养方案与制度保障。专家组审核了学校、二级学院层面的关乎教学质量的各种制度规章,以及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等,从制度上和人才培养方案上,确保在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

4.2 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条件。专家组审核技能训练基本设备条件、教学资源质量、师资队伍质量等要素。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材由专业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鉴定需要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并入选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版,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和在高职领域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完善和改革,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2];专业教师通过“智能楼宇管理师”鉴定师的培训并考试通过,具有相应模块理论和实操教学资格,同时取得“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评员资格;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能完成实操技能过程训练考核,达到所有训练任务环境条件标准要求。

4.3 训练过程质量监控。专家组审核教学进度计划及实施过程质量,包括课堂训练教学质量、训练任务考核质量、能力评估质量等因素。训练过程质量监控是保障训练质量的又一关键点,专业瞄准的岗位任务能力训练计划和目标都将在训练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实施。在专业实操训练实施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录像录音,以备职业资格考评鉴定主管部门审查;同时,专家组不通知地派出考评员检查学生训练情况,并对学生已完成训练项目现场抽题考核打分,比对专业教师的考核打分情况,监督专业教师严格按岗位任务能力标准实施过程考核。专业完成过程实操教学及考核后,所有训练项目的过程评价资料归档保存,供职业资格考评鉴定主管部门查验。

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通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水平、实训设备、学校教学的质量考评制度等多方位的现场考察,认为本专业在“智能楼宇管理师”对应五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教学上,学历教育知识水平要求完全涵盖并超过了该职业资格助理师级 (高级工)的理论要求标准,认定专业学生学历教育五门核心专业课程成绩,直接作为“智能楼宇管理师”相应五个模块的理论成绩;同时,在学校进行的五个模块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成绩,直接作为“智能楼宇管理师”相应五个模块的过程考核成绩,占最终的技能考评成绩的40%。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并通过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技能综合实操考核。

5 总结

通过近几年毕业生的跟踪和用人单位的了解,企业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获得企业认可度和需求提高,对应的薪资水平也得到提高;同时,该证书的考评员大多来自像深圳机场、万科、华侨城等大型企业,参与该证书考证的社会人员大多来自地产企业、楼宇智能化工程公司、物业管理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企业对该证书的接受认可度逐年提高,从毕业生处了解到,持有该证书,在企业薪资定级上有额外的提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通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合理定位核心专业课程及其工作任务目标,解决了专业层次及其知识/技能层次定位难题,在理论源头上保证了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课证”深度融合。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上,涵盖并部分超过了“智能楼宇管理师”助理师级(高级工)资格标准要求,学生在校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训练的过程,走出校门之前已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的融通,较好实现了“课证”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并先后在广州、中山等职业院校中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专业在“课证”一体化的探索实践过程中,通过与行业企业以及相关职业证书开发管理部门的紧密合作,合理设置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化实训室建设,精简学生的职业证书获取过程,同时又能有效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上做法和成功实践可对其他专业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雅琼.高职高专院校课证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青年,2015,(7):138.

[2]陈红,齐向阳,周韵玲.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9):82-84.

THE PRACTICE OF COURSE SYSTEM DEVELOPMENT FOR“INTEGRATION OF COURSES AND CERTIFICATE”AND QUALITY ASSURANCE

ZHANG LeiCHEN Hong
(Shenzhen Polytechnic College,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ourses system development for“course and certificate”integration and assurance system for teaching quality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major of Shenzhen Polytechnic.Through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over the years,it is found that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viously improved.No matter on the mastery of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knowledge and on practical ability,thre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close to the universal level of four-yea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is mode realizes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and the obtainment of professional core certificate for their major,effectively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for the major.

“Courses and Certificate”Integration;Course System;Ver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G40-01

A

1672-2868(2016)06-0147-07

责任编辑、校对:陈 凤

2016-10-22

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项目编号:GDJG201527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项目编号:701422J21032)

张磊(1968-),男,广东深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过程控制、机器视觉、楼宇智能化。

猜你喜欢

课证楼宇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收录证书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收录证书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