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6-02-07许永锋高宜明张建朝

中国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掖市制种斑点

许永锋 高宜明 张建朝

(张掖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张掖 734000)



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综合防治技术

许永锋 高宜明 张建朝*

(张掖市植保植检站,甘肃张掖 734000)

通过制种番茄生长期综合防控,收获后规范洗种和种子处理流程,集中处理病残体如尾酱和尾水等,以及严格种子检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将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大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成品种子中检疫检出率为0,降低传播风险。

许永锋,高级农艺师,副站长,主要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电话:0936-6915035,E-mail:xyf0936@163.com

甘肃省张掖市6~7月平均温度15~26 ℃,相对湿度35%~50%,适宜的温湿度使花粉存活时间长,亲和力好,特别适合番茄、辣椒等蔬菜杂交制种,每年番茄制种面积2 000 hm2(3万亩)以上,繁育的种子至少可保证20万hm2(300万亩)用种,是我国西北制种基地的核心区。但是随着亲本调入,2007年细菌性斑点病在基地首次被发现,3 a(年)时间就扩散至整个制种番茄生产基地,已成为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据张掖市植保植检站2011年调查,制种田发病率在40%以上,严重的达100%。由于该病可种子带菌,如果田间发病率高于5%,洗种和种子处理不规范,通过种子调运而传播扩散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因此,做好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综合防控工作,是当地提高制种产量、提升种子质量、促进农民和企业增收增效的重要措施,同时可有效控制传播风险,对保障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用种安全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生长期综合防控,收获后规范洗种和种子处理流程,集中处理病残体,如尾酱和尾水等,严把种子检验检疫关等综合防控措施,不仅将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大田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而且种子带菌率明显降低,2012~2014年企业繁育的番茄种子,经张掖市植保植检站或甘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样检验,该病害的检出率均为0,表明近年来张掖市控制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方案合理,方法可行。现将张掖市4 a(年)来采取的制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期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1 发病症状

制种番茄叶、花、叶柄、茎、果实均可受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感染;叶片染病,由植株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圆斑,扩大后病斑呈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有些病斑相互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病斑。萼片、花梗、叶柄、茎上亦产生褐色斑点。果实上产生小型(直径2~5 mm)圆形、近圆形褐色斑点,稍隆起,中部稍淡,果实近成熟时,“绿岛”现象明显。

2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Okabe)Young,Dye et Wilkie〕(赵廷昌 等,2001;文朝慧等,2013)。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内外越冬,盛装过病果的器皿也可带菌,病原菌在病残组织内可长期存活,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病原菌经伤口、叶片茸毛、气孔和其他自然孔口侵入;借助雨水飞溅是近距离传播主要途径,灌溉水、工具和农事操作也能近距离传播;通过种子、种苗和未加工的果实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制种户取种分离出的尾酱(打酱产生的果肉和果皮)乱堆乱倒,洗种产生的带果酱的尾水顺渠排放,是病害在生产基地逐年加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管理粗放,浇水多,排水不良,雨后积水,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病原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8~28 ℃,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育苗末期至定植坐果前后,发病潜育期7~15 d(天)。

3 综合防治措施

3.1选地选茬 选择地势平坦、质地疏松、土壤肥沃、半沙壤地、排灌水方便的地块作为制种田,种植非茄科蔬菜3 a(年)以上,前茬以禾本科或豆科类为佳,每667 m2用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 kg与沙土10 kg配成药土撒施后耙平起垄,垄高30 cm以上。

3.2基质育苗 亲本种子进行70 ℃干热处理72 h(小时),或55 ℃恒温水浸种30 min(分),或5%盐酸浸种5~10 h(小时),或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 min(分),冲净后催芽。采用50孔穴盘基质育苗,若使用旧穴盘需用4 000 mg·kg-1链霉素+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幼苗二叶一心后用空心砖或多孔砖将穴盘支起,与苗床隔离,防止穴盘内积水。移栽前1~3 d(天)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3.3保护地栽培 借助水滴飞溅传播是病害田间主要传播途径,可采用钢架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棚高不低于3 m,利于授粉等生产操作,跨度根据生产而定,移栽定植后加强通风管理,尽量缩短缓苗期,定植后10~15 d(天)将两侧棚膜揭至1.3~1.5 m高处,利于通风透光。

3.4栽培管理

3.4.1灌水 不可大水漫灌,防止田间湿度过大,灌水后及时将垄沟刨松,授粉前可在垄沟内铺5 cm厚的干燥发酵牛粪,控制蒸发,隔离地面。

3.4.2田间管理 做好隔离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制种田;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按规程用75%酒精喷雾消毒后再通过生石灰盘下地操作;田间操作在露水干后进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连同番茄秧集中烧毁或挖坑深埋,每667 m2制种田撒施25 kg生石灰,深翻灭茬。

3.5药剂防治 整枝打杈、间苗等农事操作前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结束后用脱脂牛奶150倍液+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促进伤口愈合。发病初期用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田惠 等,2013),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天)后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600倍液+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3.6规范洗种 果实成熟采摘后先放入3%次氯酸钙(漂白粉)消毒液中浸泡2~5 min(分),然后捞出放入打浆机去除果肉和果皮,分离出带种子的果酱,果酱发酵2 d(天)后,用清水漂洗取种,种子清洗干净后倒入1%盐酸消毒液中浸泡12~15 min(分),或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 min(分),后倒入10%磷酸三钠消毒液中浸泡10 min(分)(防治病毒病),浸泡时要不停翻动种子,使其与消毒液充分接触,消毒结束后捞出种子,用清水洗2~3次后平摊在用铁架绷起的纱网上翻动晾晒。此方法可有效去除种子携带的病菌,且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3.7统一洗种 以企业为单位,建设洗种设施和尾酱、尾水处理池,实行统一集中洗种和规范洗种流程,尾酱、尾水处理池定期用生石灰处理,洗种结束后,集中消毒掩埋,控制病原,防止扩散。禁止由农户分散洗种,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田惠,李焕玲,谢学文,石延霞,李宝聚. 2013. 蔬菜细菌性病害药剂防治应用技术.中国蔬菜,(13):22-24.

赵廷昌,孙福在,宋文生. 2001.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鉴定.植物病理学报,31(1):37-42.

文朝慧,王军平,何苏琴. 2013. 甘肃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与检测.中国蔬菜,(6):68-73.

收稿日期:2015-11-10;接受日期:2016-01-20

*通讯作者:张建朝,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的工作,E-mail:zhang4376@126.com

猜你喜欢

张掖市制种斑点
可爱的小斑点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斑点豹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张掖市第四中学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开拓进取,服务项目建设——张掖市工程咨询中心发展纪实
摆脱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