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调查研究

2016-02-07谭良铿杨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2期
关键词:阳江市阳江环境保护

谭良铿 杨岳

(1阳江市阳东区环境保护局广东阳江529900 2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阳江529500)

阳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调查研究

谭良铿1杨岳2

(1阳江市阳东区环境保护局广东阳江529900 2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阳江529500)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阳江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在对阳江市生态环境及其防治现状及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阐明双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压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为阳江市双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生态环境;创模;调查研究;环境保护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由阳春、阳西、阳东、江城四个区域组成,总面积7813.4km2。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以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指引,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要求管理,致力建设宜居乐业美丽海滨城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阳江市坚持绿色崛起,健全城市环境保护配套设施,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以“江、河、园、厂、场、中心”六大工程为重点的治污保洁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持续发展[1]。阳江市政府于2010年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设想,2011年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2012年第六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十二五”期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并于2014年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成立创模办公室和专职负责人员,积极开展“双创”工作。

为全面促进双创工作开展,力求在对阳江市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为阳江市双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1阳江市环境保护现状

1.1生态环境现状

“十一五”期末,阳江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50.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5%。生态创建活动进展良好,阳春、阳西、阳东先后被评为省林业生态县。2013年森林资源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02%。比“十一五”期末上升2.52%。目前阳江市已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阳江市城市环境质量维持在良好的水平。全年空气、水及声环境质量良好。根据阳江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2013年城区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363天。PM10、SO2、NO2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3年阳江市市控河流监测断面、省控河流监测断面、入海河口水质断面、近海海域水质断面、饮用水源监测断面监测数据全部达标。201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7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6.9dB(A),均达到标准要求。

1.2生态环境防治现状

阳江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强阳江市生态保护与农村环保工作。按照《阳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2],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持续推进生态工业,积极推进“工业进园、产业进区、集中生产、集中治污”产业发展战略。(2)加强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生态文明。截止2013年,阳江市共成功创建生态示范区79个,其中省级生态示范村23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园2家,市级生态示范村53家,市级生态镇1家。(3)重视林业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阳江市生态公益林面积202.93万亩,管护面积202.93万亩,管护率为100%。在加大林业建设力度的同时,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果还林,加大“越地保护”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同时加强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加强矿山开采的生态监管。

1.3污染防治现状

1.3.1环保基础设施

2013年阳江市已经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总污水处理能力为21.5×104t/d。2013年阳江市市辖区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7×104t,市辖区已建成污水配套管网252.02km,市辖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6.7%。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奕垌垃圾综合处理场是目前市区唯一一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总面积35×104m2,设计总库容量约335×104m3,其中一期填埋区已停用封场,二期填埋区设计库容113×104m3,前期建设完成35×104m3。而医疗废物处置方面,阳江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位于阳江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14km的奕垌垃圾处理场西北角,厂区占地面积2640m2,设计日处理量5t,2013年处理阳江市医疗垃圾96.1161t。

另外,阳江市有源工业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是阳江市唯一一家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建设符合规范,经营规模1000t/a,主要处理阳江市工业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

1.3.2污染防治现状

“十一五”期间,阳江依法关闭了水泥、造纸、钢铁等33家落后产能企业,削减化学需氧量1596t,二氧化硫2356t。“十二五”以来,对广东万事达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厂等29家不达标的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环境治理,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强制关闭了15家生产粘土实心红砖的落后企业。关停了包括春潭水泥有限公司、金同水泥厂在内的4家立窑水泥企业共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设备),淘汰落后产能90×104t。此外,阳春市还关停工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纸厂7家。通过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促进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了阳江市的污染防治水平。

2存在问题

2.1资源环境压力

2012~2015年期间,阳江市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期,同时资源要素制约也将日趋明显。在拉动阳江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仅需要保持土地、水和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还需要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2.1.1土地

根据《阳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4],阳江市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任务能按规划完成阶段性目标,其中耕地开发任务已超额完成,但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难以按目标完成。(1)任务重。至2015年,下达阳江市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规模为75207hm2,为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45%。(2)资金投入不足。省的建设投资标准比较高,且阳江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无更多的资金投入。(3)优质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减少,实现占优补优提升耕地等级成本大幅上升。

2.1.2水资源

阳江市2013年降水总量为221.15×108m3,水资源总量为137.96×108m3。水资源比较丰富。2013年总供水量为14.098× 108m3,单位GDP用水量为25.02t/万元,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70.72t/万元。

随着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清洁生产、节水工程的推进,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新鲜用水将趋于减少,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农业用水将保持稳定。根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用水量年均可降低13%。

2.2环境保护压力

目前,阳江市整体环境保护状况比较好,根据阳江市未来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面对一定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2.2.1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口有所增加,导致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量增大,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会导致尾气、噪声污染有所加重;

2.2.2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目前部分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较少,重金属污染防治起步较晚,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整治工作,对重点企业加强污染防治;

2.2.3总量减排压力较大,根据《阳江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5],“十二五”期间阳江市水污染物和废气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很大。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人口增长,阳江市电力、水泥行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工业煤耗大增,以及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废气和废水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剧增,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火电行业新增量较大以及阳江市机动车减排相对十分薄弱,全市大气污染物NOx减排将面临较大压力。

3建议及对策

3.1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落实环保机构的职能、编制和经费等,全面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环境宣教、环境应急等各个领域,健全环保机构,强化监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为实现“双创”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3.2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环境管理手段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健全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机制;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县区政府将环保投入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并逐年增加。重点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和环保监管能力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

3.3加强创模宣教引导,推动全社会参与

巩固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加强环境教育地方教材编写和使用,依托“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开展环境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建设工作,提高公众的生命文明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环保进党校”长效机制,将生态环保知识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常规培训内容,提高环保从业人员岗位技术培训质量。

4结语

加快阳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是阳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也是阳江从生产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卫生城市”的文化基础。生态文明教育要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渗入到大众教育中,使市民的知识、道德、政治、文化意识提升到人类生存战略上来,从而促进全体公众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大力推进双创工作。

[1]阳江市.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2]阳江市环保局.阳江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Z]. 2011.

[3]阳江市.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Z].2007.

[4]阳江市国土资源局.阳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Z].2013.

[5]阳江市环保局.阳江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Z]. 2012.

谭良铿(1983—),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工作。

猜你喜欢

阳江市阳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明确试题选择方向 努力提升复习效果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对大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