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迪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6-02-06周素婷斯南白宗立青次姆赵丽凤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迪庆水稻品种

周素婷,斯南白宗,立青次姆,赵丽凤

(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迪庆 674499)

浅析迪庆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周素婷,斯南白宗,立青次姆,赵丽凤

(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迪庆 674499)

文章通过对迪庆州水稻生产现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生产,稻田养鱼技术,加强科技培训,加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迪庆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水稻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1 迪庆州水稻生产沿革及概况

迪庆州水稻栽培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是迪庆州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种类为水稻,属于一季中稻,集中分布于南部香格里拉、维西两县。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稻是迪庆州发展最快的作物。20世纪60年代末期,引进种植陆稻。

1.1 分布

迪庆州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700 m之间的河谷区和半山区,其中以金沙江、澜沧江、永春河、腊普河两岸海拔1 700~2 300 m的地区最为集中,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州水稻面积的80%左右。

州内水稻种植地有: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上江乡、三坝乡、虎跳峡镇、洛吉乡、五境乡;维西县全县7乡3镇都有种植;德钦县拖顶乡、燕门乡、霞若乡。水稻种植最高海拔2 680 m,维西县攀天阁乡皆菊行政村的攀天阁坝,曾经是世界上水稻种植海拔最高的地区;最低海拔1 500 m,维西县维登乡小甸行政村。

1.2 品种

迪庆州种植的水稻品种绝大多数为粳稻类型。海拔2 000 m以上地区主要为粳稻;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有粳稻、籼稻两种类型。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全部种植地方品种。据迪庆州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全州有水稻地方品种41个,代表品种有大黄谷、大白谷、大红谷、小红谷、黄翠谷、金裹银、麻早谷、多衣谷、黑谷、本地糯谷等粳稻品种。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推广台北8号、云粳9号、昆明大白谷、半节芒、6536、滇寻8号、楚粳1号等品种。2000年以后,引进推广红穗谷、叶盖谷、云粳优15、云粳24、冈优22、一棵苗,合系系列28、29、40、41,滇杂系列31、32、35,楚粳系列24、26、27、28、29等品种。上述品种相继成为该州稻作区的主要种植品种。

陆稻品种有20世纪70年代引入的秦皇岛旱谷、饭红、腾冲旱谷等3个品种。

1.3 面积与产量

1952年,该州水稻种植面积1.95 755万hm2,其中香格里拉县5 808.5 hm2、德钦县266.5 hm2、维西县1.350 05万hm2。1953~1960年间,全州水稻面积上升到4万余 hm2。1960 年为水稻面积历史最高年,也是香格里拉、维西2县历史上水稻面积最高年,全州为4.0 891 万hm2,香格里拉县为1.4 241万 hm2,维西县2.3 650万hm2;1961年开始,水稻面积逐渐下降,1978年以来,全州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0万~2.3万hm2,占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1%左右。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一般每667 m2产80 kg左右,高产田块每667 m2产250 kg左右。20世纪50~80年代,水稻每667 m2产量徘徊在80~150 kg之间。20世纪90年代,稳定在200 kg以上,高产田块每667 m2产600 kg左右。2000年以后,通过迪庆州科技增粮项目各项科技措施的跟进与推广应用,产量上升到300 kg左右。2014年,每667 m2产达360 kg,高产田块达950 kg,比1952 年148 kg增加212 kg,增长143%。

全州水稻总产,1952~2000年以前,一般为0.6万~10万t左右;2014年达1.4 062万 t,比1952年5 800 t增8 262 t,增长142%。

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1.949 3万hm2。其中,香格里拉市6 315 hm2、维西县12 510 hm2、德钦县667.5 hm2。迪庆州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38%,而水稻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7.93% 。

2 迪庆州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迪庆州水稻种植面积直线下降,从1960年的4.089 1 万hm2下降至2014年的1.949 3万 hm2。但该州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的种植经验和传统的高海拔优良品种,如“攀农一号”。而且,迪庆虽然是少数民族地州,但稻谷仍然是该州各民族的主食,一直以来水稻生产在保证该州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发展和加强水稻生产,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也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迪庆州水稻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迪庆州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700 m之间区域,属于高海拔产稻区,由于该地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农业生产中对品种熟性、耐寒性、抗病性、适应性、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产量障碍因素众多。

3.1 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迪庆是一个边远贫困山区,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性天气多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目前,该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现有的灌区大多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很多都已老化失修,用水浪费严重,抗灾能力差,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3.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转向种植经济作物

一直以来,粮食生产面临着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但种植水稻与种植蔬菜、中药材等经济型作物相比效益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外出打工相比,种粮更不划算,致使增粮与增收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而一些稻农为了经济的发展,大量缩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导致水稻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3.3 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主要以户经营为主,仍停留在小而散的小农经济状态。在该州,农业生产合作社、协会已逐渐起步,且发展态势良好,但只涉足养殖、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领域。就目前而言,还没有种植水稻方面的协会与合作社,由于土地流转难度大,所以,没有规模化的种粮大户,连片种植优质稻的难度就更大。

3.4 农业化服务低,劳动者素质低,接受科技水平能力低

迪庆是边远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工作专业人员从业少,专业化研究工作跟不上,适宜该地区的品种选育、引进技术等跟不上。另外,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致使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科技措施到位率低,从而使迪庆水稻生产整体科技水平不高,栽培、管理技术比较传统、落后,加上农户科技素质低,因贫困对生产投入不足,致使整体生产水平不高,单产较低,是束缚迪庆州水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5 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迪庆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在30%左右。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仍处于空白状态,农民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水平较低。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

3.6 品种单一、退化严重

一直以来,该州高海拔稻区由于受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适应迪庆特殊气候条件的品种相对较少,生产用种多为20世纪70~80年代使用的小红谷、大白谷、攀农一号等地方品种,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低,严重制约了该州水稻产量的提高。

4 迪庆州水稻产业发展的思路

面对增粮和增收矛盾日益突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数。迪庆未来的水稻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必须走提高种植效益、提高大面积单产和改善稻米品质的绿色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的发展道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水稻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迪庆州水稻生产水平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与迪庆州稻田水利化程度不高,农田基础设施差有极大地关系。迪庆应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迪庆州水稻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4.2 积极推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迪庆州既要扭转水稻生产下滑,又要促进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同时还要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以来,迪庆州水稻生产对解决全州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迪庆水稻产业应在种植制度上,实施优质栽培,以绿色无公害生产为主,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稻米品质,促进稻区经济发展,促使稻农致富和满足市场需求。

4.3 加大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发展特色优质稻米,提高水稻产业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水稻生产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稻米品质没有得到重视,优质水稻品种很少。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乡居民对稻米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温饱型转向质量营养型,对优质米的需求增长较快。因而,应加大适应迪庆特殊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力度,提高新品种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对水稻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推行以稻作区为中心,生产特色优质稻米,如维西县攀天阁乡“老黑谷” 、叶枝镇“香米”模式。

4.4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推广水稻标准化育秧机插机收技术

机插秧可以实现浅栽、定行、定穴、定苗栽插,且高产稳产、作业效率高。同时,机插机收具有解放劳动力、省工节本、省时省力、增产增收的优点。因此,为了逐步提升该州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加快推进迪庆州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度,必须坚持以机插秧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速推进该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5 推广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投资少、收益大、方法简便易行,可实现既种稻又养鱼,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4.6 建设和加强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能

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强面向农民的示范样板田建设,加强对农民面对面的培训,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能。

[1] 迪庆藏族自治州农牧局.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志.云南地质矿产局印刷厂印装,1999,(12)

[2] 张洪程,黄义德,王光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3] 程式华,李建.水稻种植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 虞国平,朱鸿英.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9,(06)

[5] 李永平,唐卿雁.云南稻谷生产现状及展望.西南农业,2006,(19)

[6] 宋天庆,赵慧珠.云南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品种选育进程.中国稻米,2013,19(03)

猜你喜欢

迪庆水稻品种
什么是海水稻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品种选育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