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厚田沙漠景区旅游价值提升研究*

2016-02-06雷姝燕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沙化南昌沙漠

雷姝燕

(南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西南昌 330044)

南昌厚田沙漠景区旅游价值提升研究*

雷姝燕

(南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西南昌 330044)

南昌厚田沙漠旅游景区凭借其“江南第一大漠”的独特资源,蓬勃发展至今,知名度不断提高。但由于沙化程度扩大、交通不便、投资缩水、游玩项目陈旧等原因,目前的旅游业发展受到阻碍。要进一步提升厚田沙漠景区旅游价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多管齐下的宏观策略运筹,又应落实于具体而可行的举措,有针对性地大力加强沙化治理、扩大交通便利、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旅游项目创新。

厚田沙漠 沙漠资源 旅游价值

沙漠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沙漠为依托开发的旅游项目,逐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沙漠旅游成为大众喜爱的新兴旅游方式。有关沙漠旅游的概念,不少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目前得到比较多认同的一个概念,是指以沙漠地域和沙漠载体的事物、活动等为吸引物,以猎奇、探险、环保、科考、求知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进行的一种富有很高激情和刺激性的旅游活动。随着旅游者对沙漠旅游越来越多的追捧,人们对沙漠旅游的认识逐渐加深,有关沙漠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对沙漠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由纯粹的娱乐、休闲、猎奇、探新等内容,转而更多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当中,项目也以最初的观赏为主,更多地转向以旅游者体验和生态教育方面。沙漠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我国沙漠旅游发展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各地在开发和利用景区资源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果在开发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好资源,沙漠旅游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南昌厚田沙漠景区为例,做一探析。

1 “厚田沙漠”景区概况

1.1 景区简介

南昌厚田沙漠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南部,离市区仅28 km,号称“江南第一大漠”,拥有沙山、沙洲0.29 万hm2。厚田沙漠景区自2003年4月29日开园以来,先后开发了沙漠休闲、水上游、体育竞技和民族风情等四大类项目(包括20余个小项目)。先后举办过“首届中国南昌厚田沙漠国际沙雕节”、“首届中国南昌厚田沙漠户外欢乐游”等大型旅游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是江西省最火爆的近郊游景之一。

景区沙山高大,东临赣江。作为景区,其特色主要表现几方面。

首先,资源的异质性独特。厚田沙漠是名副其实的“绿洲中的沙漠”、“江南第一大漠”,独特景观全国仅此一处,作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其次,既粗犷又细腻。厚田沙漠远处是稻花飘香的农田、炊烟袅袅的农家。游客置身其中,既能从近处感受北方大漠的粗犷、奔放,又能领略江南水乡的婉约、细腻。

最后,人工绿化带与沙漠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成为颇具特色的新景点。

1.2 景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景区门口立着一块印有“江南第一大漠”的石头,可是石头下面却印着标明手机号码的各种小广告。踏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一个由几根10 m长的铁杆组成的架子,架子已经锈迹斑斑,这是供小孩玩的弹床,现在已经没用了。天气晴朗时,是游客游玩的高峰,可是整个厚田沙漠景区只有20多名游客,与景区广袤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景区分布了5~6个白色蒙古包,供游客休息、吃饭。蒙古包的东南边有一座公厕,可是未通水,散发着阵阵臭味。景区工作人员表示,景区确实大不如前。“以前,整个景区的工作人员有上百人,现在才20多人,待遇福利也减少了,主要是因为游客减少了。”该工作人员称,节假日天气好时,游客稍多一点,也就20多人,平时游客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上午。曾经神奇百态的沙雕、翱翔天际的热气球、滑翔机、疯狂刺激的遥控船模、沙漠摩托,还有蒙古包风情等,早已不见踪影,目前仅存骑骆驼、滑沙、赣江绳索等4~5个项目。粗略统计,从开园到现在,景区游玩项目9年减少了3/4。

2 景区荒凉的原因

2.1 沙化程度扩大,导致环境欠佳

据报道,江西省最近的一次沙化土地监测显示,全省沙化土地总面积7.248 1万 hm2,涉及南昌、九江、鹰潭、赣州,波及赣江流域、鄱阳湖区域及五河流域的7个区市30个县的219个乡镇,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4%,面积虽小,但分布广,每年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鄱阳湖周边的沙化土地危害最为严重,治理难度较大。

厚田沙漠是南昌土地沙化现象的一个缩影。南昌沙化土地集中在赣江沿线。主要呈带状分布在新建县的厚田乡、红谷滩新区生米镇,以及南昌县的冈上、富山等4个乡镇。没有治理前,南昌县大约有19 km2沙化土地;新建县大约有36 km2沙化土地。

沙化厉害的一个表现,就是缩短了周边村庄与沙漠的距离,如从龙王庙村步行到厚田沙漠景区现只需二十几分钟,这种变化在其他村庄与沙漠的距离上也有所表现,如象潭村、定坊村等。厚田沙漠旅游开发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每当大风刮起,居民家中的桌椅、地板、窗台、床铺等都会铺上厚厚的一层沙尘。龙王庙村的居民反映,这种沙尘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生活起居,饱受风沙之苦的不仅仅是龙王庙村。厚田乡有10多个村庄靠近沙漠,象潭村就是其中之一。村民说,龙王庙村、象潭村的土地沙化面积这些年还在扩大。

2.2 交通不便,阻止了游客的脚步

厚田沙漠南北长约4 km,东西长约3 km,陆路可由昌樟、温厚高速公路至生米出口,再由厚田乡进入景区。根据所能查找的交通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到达沙漠景区。一是公交。由于受时间限制,乘坐公交并不方便。二是旅游巴士。平时没有旅游巴士,只有黄金周才有。三是自驾游。假如有车,可以推荐此种交通方式。但多数游客,特别是喜欢探险的学生群体,没有车的占多数。

通过几种交通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景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瓶颈。各种交通方式都不能让游客方便快捷进入景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阻止游客前行的最大障碍。

2.3 投资缩水,景区游玩项目陈旧

厚田沙漠景区是由南昌旅游集团公司投资开发的,集团公司从2002年8月开始,投资建设基础设施,2003年4月29日正式开园对外营业,已先后投入4 000多万。2012年,又投了400多万元积极创建3A级旅游景区,部分配套设施已经建好。南昌旅游集团还请了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担纲规划,详细规划了景区结构、旅游网络、风景游览等各个方面,但要实现打造真正的“江南第一大漠”的目标,资金的缺口依然很大。

景区有近666.67 hm2沙漠,其中有4 000名居民,由于景区未封闭,居民随意带游客逃票进入景区,管理方面有困难。

景区最火爆时,开发了沙漠休闲、水上游乐、体育竞技和民族风情等四大类20余个小项目,建立了一批旅游接待设施,如绿洲大酒店、农家饭庄、森林木屋、沙漠接待中心、景观休闲售货亭、停车场等,但由于游客数量有限,加上秋冬淡季,旅游人数比以往更少,所以,不少游玩项目因此停办。

3 景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

要使厚田沙漠的旅游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打造真正的“江南第一大漠”,必须兼顾法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和经济措施,多管齐下。(1)法律措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对破坏旅游资源者施行惩罚,追究法律责任。(2)行政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政策、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监督,划定保护范围,建立环境质量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3)技术措施。对旅游资源的检查、普查、控制、保护、防治、建立保护资源档案等。(4)社会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教育保护旅游资源,重视保护方法研究和加强保护意识。(5)经济措施。通过财政、税收、银行、物价等经济手段,转移支付、税率、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调整与旅游资源有关各方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如奖罚、分配关系、资金筹措等。

显然,措施乃是着眼于宏观视野和长远考虑。在具体微观层面,短期内要真正有效地提升厚田沙漠景区旅游价值,吸引更多游客,还应当针对目前景区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

3.1 加大沙化治理的力度

厚田沙漠前期的治沙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只是由于旅游开发力度加大,放松或停止了治理,沙漠化土地有扩大之势。

厚田沙漠治沙工作的全面展开,缘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90年,南昌市治沙工作重点由南昌县岗上镇及富山乡转向新建县厚田乡;第2年,厚田沙漠治沙工作全面展开,到1996年,已完成了333.33 hm2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到2001年左右,已造林0.13万hm2,从北向南形成了一条1.5 km宽、10 km长的湿地松林带,流动沙丘基本得到控制,全面阻止了沙漠对南昌的进攻,沙进人退的现象得到遏制。

2003年以来,随着厚田沙漠旅游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没有注重沙漠化治理工作,治理力度由此减弱甚或停止,沙化程度又有“抬头”之势,沙漠化土地面积也随之扩大。沙漠化土地面积至少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133.33 hm2。面积扩大的一片,正是位于旅游开发的厚田乡龙王庙村一带。

因此,为了改善景区环境,推动景区良性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加大沙化治理力度,并同时努力调动景区周边村民积极参与治沙,做到上下齐心,协同作战,维护和保障景区原有特色与活力。

3.2 打通并扩建景区的便捷之径

(1)延长公交发车时间班次。目前,进入景区的公交,对住在市区的多数居民来说非常不便。建议延长市区前往景区的公交发车时间或增加公交班次,方便更多数市民前往。

(2)增开旅游巴士。从南昌市乘专线车前往的旅游巴士,只有黄金周才有,对于休闲时间日益增多的市民来说,周末去哪玩成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建议增开周末旅游巴士往返班次,以供市民利用闲暇时间,到周边景点景区娱乐、休闲之需。(3)自驾游最主要是路面畅通,路标清楚,让开车之人很容易识别和辨认。建议在主要道路做大标识牌,在一些不知名和比较窄的道路或拐角处,多做几个标识牌,并根据指示牌,进入景区。

3.3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旅游项目创新

厚田沙漠景区自营业以来,因为景区项目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因而景区经营一直不兴盛,资金回收成效不显著,影响了景区进一步规划,也影响了景区规范管理。

目前,南昌旅游集团公司新引进的项目“温泉与高尔夫”正在筹建中,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将引起厚田沙漠景区新一轮的旅游风暴。

此外,景区的另一个养生工程“沙疗”项目也在筹建中,此项目建成后,必然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

[1] 魏倩,王海鸿.我国沙漠旅游研究综述.社会科学家,2008,(1)

[2] 杨秀春.中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中国沙漠,2003,(6)

[3] 李先锋.我国沙漠旅游发展特点及对策.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4)

[4] 谢婷,杨兆萍.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构思.干旱地区研究,2003,(3)

[5] 尹郑刚.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5)

*本文系作者所主持南昌理工学院校级课题《城市化影响下的南昌乡村旅游生态保护与发展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沙化南昌沙漠
2.82亿亩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南昌护桥记
穿越沙漠
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