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资源行业升级创新促进绿色发展

2016-02-0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

资源再生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

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

再生资源行业升级创新促进绿色发展

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程会强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从最初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模式,再到实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循环在社会大循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行“互联网+再生资源”,打造“互联网+物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平台,“互联网+再生资源+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提升再生资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通过完善社会宣传、公众参与、法律强制、利益引导、技术支撑、金融创新六大长效机制,实现再生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互联网+”

经济新常态是我党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抉择。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新常态的根本出路,再生资源行业也必须升级创新,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

再生资源行业升级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

回顾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历程,如果从大的历史时期分析,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再生资源产业1.0版本(1949~2004年)

此阶段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废物利用为导向。基于当时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原生材料还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收旧利废主要作为对短缺经济的补充。主要体现在:

一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

二是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如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废水(液)、废气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三是社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初级阶段,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特征。

再生资源产业2.0版本(2004~2013年)

此阶段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循环经济为导向。2004年我国召开了全国循环工作经济会议,之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标志着循环经济进入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此期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设立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等。

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形成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法规规范、工程支撑、技术进步、传播推广的工作思路,推动在各层面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再生资源产业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单纯的废物利用上升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完整循环流程。

再生资源产业3.0版本(2013年至今)

此阶段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从生态文明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出现以后,再生资源产业也就进入到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从再生资源到循环经济,再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这个发展阶段就成为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高级形态。

在这个版本当中,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不单纯是一个产业的发展,而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大循环,包括进入国际大循环。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是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三个发展的协同,实现创新、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解决我们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整个绿色生产、生活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特别是在进入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之后,我国处于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节点,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更加强调内涵式、循环式的发展,提质增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再生资源行业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通过再生资源产业的循环以及绿色消费、生活的循环形成完整的社会循环体系。

现在,绿色发展理念已融入到社会共同行动中。绿色发展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而是上升为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正处于系统、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绿色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走出“绿色窘境”,跳出“资源陷阱”,破除“环境怪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模式。

“互联网+”使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强关联和强渗透效益,扩张信息经济增量、改造传统经济存量,利用市场大、网民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特点,形成后发优势,采取弯道超车,最终实现公平高效信息社会的信息发展模式。

在此模式基础上,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再生资源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再生资源”将重构再生资源行业新格局

“互联网+”对于再生资源行业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重构机遇。推行“互联网+再生资源”,可以创新回收交易新模式。

在充分依托定点资质,布局覆盖社区、街道、商场回收网点的基础上,建立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将回收交易终端深入城市社区,把城市中产生的废旧资源回收到线上并转换为线上的虚拟货币或积分等,实现再生资源云回收。通过虚拟货币兑换成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商品,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无缝衔接。

再生资源由专业回收企业进行进一步筛选、分拣、预处理后,运往再生资源生产性企业进行循环再造,产出的再生资源产品又作为新商品进行交易,从而形成循环式的资源再生利用。

因而,实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者自建“互联网+回收交易”平台,打通线下回收渠道和线上回收网络,从现有多环节、多层次的线下回收网络走向覆盖全国的线上回收网络,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可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另外,“互联网+再生资源”还可进一步与物联网深度结合升级。通过积极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再生资源”战略,充分利用已有集散市场的线下资源,建立专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物联网平台,完成废物的GPS实时跟踪,全程监管废物进园到入园拆解、交易再到加工的整个过程,确保废旧物资不外流及防止原料的吃干榨尽。

同时,建立进出园区废物的大数据信息收集平台,通过废物种类、进出线路、仓储配置等信息的收集,优化配置园区及周边货运资源,做到进出货物点对点运输,全面降低园区综合物流成本,最终形成以电子商务为主导,配套线上银行结算、仓储、物流的整套系统,为客户提供再生资源产品的线上线下交易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物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平台,从而有效提高再生资源的流通效率。

“互联网+再生资源+供应链金融”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升级发展

原料难和融资难是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如果说“互联网+再生资源”可以解决原料难这一难题,那要解决另一难题融资难就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无疑对广大中小再生资源企业来说是解决其融资难的一剂良方。

“供应链金融”具有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保障银行信贷安全的双赢效果。“互联网+再生资源+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通过对信息流、废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回收、运输、交易、处理、利用等环节,将回收商、运输者、交易商、处理企业直到新用户等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是一条连接回收商到新用户的逆向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还是一条增值链,废物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从而助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模式创新,更关键地还在于机制创新,这是解决现代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实现再生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三五”期间,推进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深入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园区、企业、社区再生资源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结合绿色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机制和模式,完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的升级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常态化。

为此,需要建立完善六大长效机制:

社会宣传机制

当前社会对再生资源产业的认识还不是非常全面,有很多人把再生资源产业单纯看成是一个废物利用产业。要从整个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实行科学引导,促使再生资源从“回收”到“交投”的提升。

目前在上海等地区,已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改为再生资源交投站点,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既反映了公众意识的提高,又极大地降低了再生资源企业的回收成本。

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既是再生资源行业的社会认知基础,也是再生资源行业降低成本的物质基础。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当中,举手之劳就可以使再生资源产业前端回收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又可贯彻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原则,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这是循环经济要求的高级境界。

特别是促进垃圾前端减量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两网融合”工作中,公众参与与否效果迥异。

法律强制机制

仅仅靠道德层面的宣传教育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尽快取得应然效果,采取法律强制是一个保证。

发达国家都是立法先行予以保障,如德国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出台《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

我国垃圾分类的问题应该说是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试点,但是到现在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这需要采取强制的措施予以保障。我国迄今还未有具体的废弃物法,正在制定《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

利益引导机制

根据我国的现阶段国情,我们还要采用利益引导机制。比如在北京等大城市建立的智能回收系统,是通过返券、积分等利益引导方式促使公众进行精确分类,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

这种智能回收另外一个重要意义是保证所回收的产品进入一个可追溯、可监控的精确回收流程中,保证末端处置进入的是正规的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中。

技术支撑机制

技术支撑是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脊梁。如果没有技术支撑,整个再生资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目前技术支撑的机制在企业内部,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好。很多大中型企业通过工艺革新,上下游连接,形成共生机制。下一步需要在不同产业之间,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和区域合作层面,形成更大范围的技术支撑机制。

金融创新机制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不仅需要以上几种机制,还需插上金融的翅膀。金融创新,可实现再生资源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北京、大连、天津、河南等地,已建立再生资源交易所、碳资源交易所等,发布再生资源交易价格指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通过资本运营,可以使再生资源产业获得新生,迅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 OL]. 2016~07~28.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 wqfbh/33978/34912/xgzc34918/Document/1485477/1485477.htm.

[2]程会强. 详解“互联网+再生资源+供应链金融”[R].中国经济报告, 2016.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by Renewable Resources Industry Upgradation an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

资源再生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