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西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问题及对策──以永川区为例

2016-02-05肖弟康卢本琼

中国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永川安全工程饮水

肖弟康,卢本琼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重庆)

渝西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问题及对策──以永川区为例

肖弟康,卢本琼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402160,重庆)

饮水安全;建设;管理;问题;对策;渝西地区

重庆市渝西地区农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来解决,但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直存在建设难特别是运行管理难的困惑。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渝西永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运营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成效

永川区地处重庆西南部,全区农村总人口80.56万人,占全区人口的75.43%。自2000年以来,永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跨越。截至2013年年底,完成供水工程投资15088万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398处,其中96处为集中供水工程,302处为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了76.97万人的饮水问题。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切实保障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永川区政府出台了《永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试行)》和《永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补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

2.存在的问题

永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一些工程在建设、运营管理中出现了新问题。

(1)已建工程用水安全度指标未达预期

截至2013年年底,永川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9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12%,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为0.35万人(永川区为重庆市少数几个饮水水质不达标的集中地之一);水源保证率低于90%而不达标的为0.75万人;每人每天可获得水量低于35L而不达标的为1.26万人;人力取水水平距离、垂直高差超过不达标的为1.58万人。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政策着力不实;二是人力、财力缺失,运行保障困难;三是规章制度不全,内部凝聚力差。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014年12月,永川区水务局成立了“回头看”自查工作小组,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通过调研,发现引起工程建设、营运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水安全度指标未达预期的原因分析

(1)水源水质差使得水质保障存在先天不足

一是目前农村饮水水源如水库、山坪塘、石河堰、天然河道等,因资金等原因大都未进行净化处理而直接供水,饮水水质难以得到保障。二是地表水污染造成水源水质保障更是雪上加霜,即使相对受地表水污染影响较小的机井也难以幸免。

(2)水量、用水保证率和用水方便程度难以保障

一是农业人口居住相对分散,要实现供水管网密集覆盖不仅在技术上存在困难,而且在资金投入上也不现实,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布设只能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客观上难以解决分散居住的村民用水困难。二是永川区位于重庆市的西部丘陵山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573m3,水资源相对贫乏;加之水资源量年内分布不均,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反差特别大,致使季节性缺水严重。三是水源工程病险多(占水源工程的70%),不能正常蓄水。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重建轻管,政策保障不足

一是近年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水利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区(县)水利部门客观上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形成“重建轻管”。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水利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内容偏重于理顺管理体制、规范用水秩序等“外部政策”,而有针对性的内部运行管理政策、措施等“内部政策”偏少。三是虽然中央财政通过水价改革试点的方式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在资金上予以了支持,但资金有限,效果不明显,对组织建设的引导激励作用还有待加强。

(2)人力、财力缺失,运行保障困难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线长面广,供水管网隐蔽埋设,维修、整治耗时费力;同时,随着青壮年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严重,地方公益事业乏人问津,用水合作组织缺乏有力的群众基础,造成饮水安全工程的合格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缺失。二是永川区农业水价普遍偏低,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用水人口骤减影响,加之政府补助基本用于工程建设等原因,用水合作组织提留的水费十分有限,甚至无经营性收入。

(3)规章制度不全,内部凝聚力差

一是多数用水合作组织没有到民政部门或工商部门注册,也未制定组织章程,用水合作组织只是名义上的机构。二是大多数用水合作组织不是以水文边界为单元进行组建,而是以村为边界建立,在实际操作中用水合作组织执委会成员也大多是村委会成员,其主席由村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用水合作组织很难独立运作,也很难实现村民参与管理。三是大多用水合作组织没有制定一套适合当地具体实际的规章制度,日常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强。四是组织内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用水合作组织与成员间缺乏利益关联,成员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严谨,用水合作组织成员各行其是。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制约渝西地区乃至重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的瓶颈之一。渝西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用水负荷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太大,加上通过单纯延伸管网的方式来解决分散村民的用水问题在经济和技术上都不现实,大部分农村水厂只能低收益或亏本运行,如果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来解决因运行资金缺位带来的系列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因此,除了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维护好已建工程外,还要在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上有所突破。

1.新建工程要集中与分散并举

一方面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修建规模较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扩网的方式向周边输水并兼顾本地需求;另一方面发展投资小的机井工程,解决用水负荷小且分散村民的用水问题。修建规模较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水源地选择、设计、投资和建设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而使水质、水量、用水保证率等得到保障;规模大的水厂,提留的水费多,有利于解决因工程规模小带来的管理、维修费用和技术人员无法保证的问题。机井工程则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看,其前期投资低,水源地选择及保护相对容易,运行管理成本低,非常适合分散的村民居住地。从目前的成功实践看,在分散的村民居住地打机井是既经济又现实的选择。

2.引入市场机制和增加国家投入并举

鉴于目前渝西地区农村的实际,完全依靠市场化的健全来解决工程运行资金不足的条件还不成熟,还要依靠国家继续增加无偿投入来解决农村居民的用水问题。但如果不引入社会投资和市场机制,仍无法解决投资主体缺位带来的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投资有限而广大村民又急需安全用水的情况下,引入社会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引入企业投资修建大型集中式水厂,既可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也可以解决当地村民安全用水难的问题。二是引入个体户投资小型水厂,可以有效解决投资和管理问题。三是结合国家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村民自建机井工程。

3.促进人口集中,间接提高通水覆盖率和工程效益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放到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中统筹考虑。尽管增加饮水安全工程的数量有利于实现覆盖整个地区的目标,但建设的高投入需要国家支持,运行的高成本需要当地消化,单纯依靠增加工程建设数量无法克服客观存在的实际困难。建议从彻底改善村民生活居住条件的角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工程等措施,加快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不仅能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的覆盖率和工程效益,还可以解决农村的教育、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强推用水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一是规范组建程序,加强等级管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组建应满足会员数量、工作人员、活动场所、经费来源等条件,按照章程选定用水户代表,按照相关规定登记注册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内部组织机构,完善工程维护、水费计收、财务管理和奖惩等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管护责任,推进民主管理和监督。三是赋予主体地位,加强培育扶持。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赋予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产权、管护主体的地位,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一体化进程。增加扶持专项资金,增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服务和发展能力。四是推进示范创建,突出工作重点。鉴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规范性,安排专项奖励基金,以示范促发展,强力推进农民用水组织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金慧

TU991

B

1000-1123(2016)05-0050-02

2015-09-24

肖弟康,教授。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人才引进及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KRC201410)。

猜你喜欢

永川安全工程饮水
简易饮水鸟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