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的祖上是贵族还是百姓

2016-02-05

新传奇 2016年25期
关键词:谢氏王导贵族

姓氏的奥秘:您从何而来

您的祖上是贵族还是百姓

贵族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中国有句老话:“张王李赵遍地刘”,我们就从姓氏出发,来找找您祖上的贵族们。

姓张的人

姓张的人,张良张子房是响当当名头。张良,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字子房。张家在先秦的时候已经是韩国首屈一指的政治势力了。后来随刘邦南下,建议克宛城(今南阳)后再西进,不致腹背受敌。献疑兵之计夺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灭秦后,劝刘邦以天下为重,勿贪财色之乐。继而通过项伯缓解刘项矛盾,从容斡旋于鸿门宴,使刘邦免遭杀身之祸。他以财物贿赂项伯,为刘邦请得汉中地。在楚汉战争的转折关头,首先明确提出拉拢英布、联络彭越、倚重韩信,共同抗楚的作战方略。继而竭力反对立六国后人,防止分散力量。又力劝刘邦立韩信为齐王,避免激起内部事变。鸿沟议和后,谏刘邦乘项羽依约退兵之机追击楚军,勿纵虎归山。又让刘邦以重爵封赏韩信、彭越,使二人继续效力,合兵围歼楚军。汉兴论功,封留侯。深得刘邦赞赏,被誉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略家。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给张良的定位是《留侯世家》。在《史记》中,司马迁用“世家”来标致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可见张良不论从出身还是功业,都能算一等一的贵族。

姓王的人

王姓成为贵族的几率非常大,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领导过贵族的新潮流。

历史上的王姓源出,有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还有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可见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大贵族。不过王姓更风光的时候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王家从王览到王敦、王导,再到王羲之,出了一大批声名显赫之人。六朝时期士庶分别甚严,而王家无疑是士族之首。侯景曾想与王、谢两家求婚,梁武帝劝他说:“王、谢两家门第太高,不是你能联姻的对象,你可以在朱、张以下的人家求婚。”后来,侯景称帝,仍然没能和王、谢两家联姻。由此可见,王氏家族在当时门第何等之高、族势何其之盛了。

做贵族做到连皇帝去攀亲都攀不上,实在强悍的有些过分了。

姓李的人、姓赵的人、姓刘的人

不用多说了吧。这些都是曾经当过皇上的人,分别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唐、宋、汉。要是他们的后人归不到贵族的堆里,实在交代不过去了吧。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谏触怒了纣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贞为避难逃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为李氏,后定居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不断发展繁衍。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贞的11世孙。

赵氏出自嬴姓,远祖是伯益。伯益是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在虞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

其它姓氏的人

中国还有其他的贵族家族。比如谢家。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他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的中心之一,仍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从此,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自己的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东晋中叶以前,谢氏像以后那样与琅邪王氏齐名的一流世族地位还没有形成,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正如近代学者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

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谢安、谢万、谢石和谢尚、谢玄、谢琰等人,亦即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是谢氏家族最为辉煌和最为荣耀的时期。当时,谢安由于超人的声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宝座,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谢氏家族的人几乎垄断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谢家人在中国历史上书写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由谢安坐镇京师任总指挥、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任前锋都督、谢琰任辅国将军,4人联合导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淝水之战”,创造了8万人大胜前秦25万入侵者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更使谢氏家族无限荣光。

事后,谢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贵无比,不仅获得了应有的奖赏,而且还使家族的一流门阀地位得以确立。

除了汉族的政权以外,少数民族中的贵族可能让人印象更加深刻。如萧姓,乃是契丹后族人。关于萧姓的来历,《辽史·后妃传》序说:“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太祖建国以后,开始以其妻萧敌鲁任北府宰相,终辽之世,后族几乎全部垄断北府宰相预选权,后族即宰相之族。辽代皇后多称萧氏,其中最有名气的萧太后——萧绰。她是北府宰相萧思温的女儿,是述律平的族孙辈。耶律贤死时,耶律隆绪尚年幼,因此由萧绰摄政。《辽史》称萧绰“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在她的治理下,辽国十分兴旺,终成北方强国。

猜你喜欢

谢氏王导贵族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贵族
发脾气也分境界
《东山再起》
北宋对党项贵族的赗赙之礼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谢三宾小议
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