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促进医院学科建设的探讨

2016-02-05何辅成李锋李文娟

中国医院 2016年7期
关键词:专科协作直肠癌

■ 何辅成李 锋李文娟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促进医院学科建设的探讨

■ 何辅成①李 锋①李文娟①

多学科协作诊疗 学科建设 综合能力 适宜新技术

学科建设是一所医院发展的根本所在,医院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尤其是要注重发展医疗团队的综合能力,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具有多学科参与、综合性强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其开展情况,探讨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为今后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

【Key words】MDT, discipline building, comprehensive capacity, proper technology

【Abstrac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a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And hospitals need to continue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medical team.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e has multidisciplinary, highly comprehensive features.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el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od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romot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DT mode.

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No.180, Fenglin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2, PRC

学科建设是一所医院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医院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根本。从另一方面来看,医院的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和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学术地位[1]。从宏观上讲,医院必须从强化重点学科、推动学术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科人才、拓展医疗市场份额等关键点入手,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微观上讲,学科建设就是注重发展医疗团队的综合能力,既要推动单学科的精尖式发展,也要推动多学科间的联动式发展。而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以其自身的特性,为医院总体学科建设中的医疗团队综合能力提高、适宜新技术发展、创建学科优势和强化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及数据来源

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自2005年以来开展MDT的相关医疗和学术数据。

1.2 调查方法

1.2.1 定性调查。由笔者拟定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医院管理者、科室负责人、参与MDT的医生等共计24人。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现有多学科诊疗门诊的实施情况、学科建设的规划、人才培养模式、MDT的参与感受等。

1.2.2 定量分析。对医院2005-2015年MDT的医疗和学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MDT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2 结果

2.1 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发展成果

2005-2015年,该院多学科团队从起初的3个逐步发展到14个,年接诊人次数逐年增加。尤其2009年上海市申康医学发展中心大力推广这一诊疗新模式后,上海市各所医院积极响应。就笔者所调查的三级综合医院,近4年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人数得到飞速提高,2012年的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量为2596人次,2015年已上升到4885人次,年平均增幅达到17.12%。

2.2 MDT的临床效果和学术科研成果

以该院2005年成立的结直肠肿瘤诊疗团队为例,2015年诊疗患者达1500例以上,并获得累累硕果。在医疗成果方面,一是开展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包括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开放、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对结直肠癌肝肺转移开展了原发灶和转移灶联合脏器同步/分布切除。二是降低了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风险,从25%降低到17%。三是提高了肝转移手术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5.1%,而且肝转移手术病人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50%,最终提高了所有肝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从19%提高到31%,这一成果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结直肠诊疗团队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5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85篇,SCI分值超过100分。该诊疗团队并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牵头起草并制定《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同时还撰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专著。诊疗团队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和综合治疗”系列研究先后获得2011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 学科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成果

以该院结直肠肿瘤诊疗团队为例,参与该诊疗团队的主要专科分别为普外科、肝肿瘤外科、肝肿瘤内科、介入科、内镜专科、肿瘤内科、放射科、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消化科、妇产科、超声诊断科、护理等14个科室,基于普外科国家重点专科的优势和实力,以点带面,通过MDT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在相互协作中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而且通过实施MDT,该院也获得了同行业认可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至今该院已完成60余期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培训班,培训近2000名国内外该领域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

除此之外,人才梯队建设也是学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参与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的医师中,有教授及主任医师19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1人,其中近1/3的教授或主任医师在中国医师协会的专科分会中任有职务。

3 讨论

3.1 MDT为不同学科间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的平台

在传统大内科、大外科和全科诊疗模式下,仅由一名医生便可完成多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但随着各专科的发展,一名医生已经无法承担如此重任,随之带来的是专科化的诊疗模式在近十年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要模式。相比传统的大科化诊疗模式,专科诊疗模式具有疾病划分细、诊疗精细化的特点。但是它也带来了弊端,导致涉及多学科的疑难杂症极易成为“三不管”地带,而且单一专科对这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显得无力适从,但是又没有很好的途径让其他相关专科的医师也一同参与到诊疗或进行学术探讨和科研的工作中。造成了目前各学科各自为政,一旦有交集总是坚持本学科的学术理论和诊疗方法,这就给总的学科发展带来了一个巨大障碍。而MDT既类似但又不同于专科化诊疗模式,其按“病”不按“科”的特点进一步传承专科精细化发展的特点,但又联合多学科对疾病进行“多对一”诊疗模式,让不同的学科在协作中进行交流进行协作,将不同学科间的诊疗方法不断融合,从而推进各个学科的共同发展,也进一步提高相关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

3.2 MDT有助于提升医生综合能力

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人才的培养[2],目前各专科的培养模式已基本成熟,但是这一单一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专科医生往往只钻研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诊疗过程中也常常从本学科的知识出发进行诊疗活动,但是这一方式在遇到跨学科的疑难杂症时就容易遇到麻烦,无法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考虑疾病的诊疗方案。然而,MDT下各学科的临床医生在诊疗同一疾病时需进行合作,合作中必然会发生不同学科间对疾病诊疗最优方式的探讨,这就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的诊疗思路和诊疗方式的选择[3-5],对于提升医生的综合能力极为有利。

3.3 MDT有助于适宜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

从笔者对该医院的现场调查结果来看,MDT下的学术碰撞和融合极易诱发出适宜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以结直肠肿瘤诊疗团队为例,通过与肝肿瘤外科、放射科等学科的协作,探索适宜新技术,实现了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联合脏器同步/分布切除,并扩大手术切除适应证,将肝转移手术切除率从19.2%提高到35.1%。除此之外,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患者,术后需要经历辅助化疗、一线化疗、二线化疗等多个阶段的治疗,化疗方案制定的合适与否对患者今后的存活周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又积极与肿瘤内科协作,为患者探讨出一个最优的化疗方案。经诊疗团队中各学科的共同努力,改进和优化诊疗方式,将肝转移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近50%,最终提高了所有肝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

3.4 MDT更适于创建学科优势和强化科研创新

从笔者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MDT对于学科建设中创建学科优势、强化科研创新有很明显的作用,但若该学科本身基础实力较差且基础医疗质量水平不高,要通过MDT来提升学科基础实力是较为困难的。因此,MDT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需结合自身情况,而非盲从。

学科建设一直以来是各所医院的工作重点,而MDT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正好符合学科建设所需,其对于医院整体学科建设和单一学科发展都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MDT对于学科建设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一剂万灵药。

[1] 王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河北医药,2010,32(8):998-999.

[2] 赵亮,金昌晓,乔杰.大型公立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1):44-46.

[3] 冯青阳,许剑民.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3):230-233.

[4] 王兴鹏.多学科合作,提高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J].胃肠病学,2004,9(2):67.

[5] 曹晖,汪明.多学科合作模式在胃肠间质瘤诊治中的价值与实施[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231-233.

李 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急诊部主任,主任医师

E-mail:li.feng@zs-hospital.sh.cn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 MDT mode promoting hospital discipline building

HE Fucheng, LI Feng, LI Wenjuan//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7):12-13

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2016-03-18](责任编辑 张晓辉)

猜你喜欢

专科协作直肠癌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协作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