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探究

2016-02-04菊*

山西青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建设性受教育者后现代主义

郑 菊*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探究

郑菊*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核心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其平等、差异、多元、创造等思想特征著称于世,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受到诸多冲击的困境中,它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许多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思想,其中平等、差异、多元、创造等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提供了动力。

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特征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同属后现代主义形态,但二者存在巨大差异。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代性的彻底否定,重“破”轻“立”,最终陷入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以至于后来渐渐衰落”[1]。于此,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它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核心,“通过对现代性的质疑以及对否定性后现代主义中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批判”[2],“试图战胜现代世界观,试图通过对传统概念的修正来构建一种后现代世界观”[1]。简言之,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内在联系性。它强调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内在联系的,主张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正如格里芬所说,并不存在任何独立的实体,所有的实体性存在都是由内在联系所构成的。个体无论是与其自身、与外界的事物,抑或是与自然之间,都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为此,他们倡导对于自我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应给予积极关照和呵护,并使其成为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平等多元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倡导开放、平等,认为“平等就是要向一切人开放”[3],倾听所有人的声音,学习宽容和尊重他人。此外,他们还鼓励多元的思维方式,推崇人们从多视角去看待问题,要努力的避免单一和僵化的思维视角,“从而实现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认识维度”[1]。

(三)创造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鼓励人们从事创造性的活动,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认为,“具有现代性思维的创造是假创造,他们拒绝任何先验的假定,反对理论研究中的特权化,认为所有假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理论垃圾”[3]。

(四)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对未来和过去的关心,对他人、对自然的关爱,进而破除了人与自然敌对的状态,从而把世界看做有机的整体。

二、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良好与否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尽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削弱其有效性发挥因素依然存在,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二元对立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这是建立在近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前者成为唯一的权威,受教育者必须听从于教育者,这造成了他们之间二元对立局面的产生。

(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单一、陈旧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些教育内容过于空泛,太过理论化,实践性不强,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看,教育方式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型方式为主,课堂讲授依然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很少注重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瓶颈”问题。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者只顾上课,不注重受教育者的感受及其思想,进而就压抑了后者的主体性;而受教育者为追求个性,不尊重教育者劳动成果,这就导致了在二者之间形成无形的鸿沟。

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

实践表明,不断汲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利因素,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张互为主体性。逐步消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两极对立,达到和谐共融,形成互为主体。在强调教育者在传播教育内容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在思想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时所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另外要重视人与人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用和谐的关系替代矛盾独立的关系。

(二)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要坚决反对同一性或普遍性,主张以开放性弥补单一性,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信念,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僵化模式。此外,在教育方式上,我们要创新主导方式和接受方式,用对话来弥补灌输。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4]。

(三)打造协作教学模式,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强调“创造的主体”、“过程的主体”以及“突现的主体”,注重非理性因素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激发人的潜能,鼓励师生合作和共同提高。

总之,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打破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增添了活力。

[1]王晓晶.建设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温恒福,杨丽.探索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哲学对教育改革的意义[J].哲学动态,2012(11):111.

[3]王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5(1):44.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郑菊(1990-),女,安徽合肥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G641A

1006-0049-(2016)16-0142-01

猜你喜欢

建设性受教育者后现代主义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