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康镜像理论解读《魔幻玩具铺》

2016-02-04任东霞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欲望他者自我

任东霞*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拉康镜像理论解读《魔幻玩具铺》

任东霞*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本文以作品《魔幻玩具铺》中的人物为例,研究“他者”与主体间的建构关系,论述主人公如何在“他者”之镜中成长挣脱,从而实现其自我的认同过程。

关键词:镜像;欲望;他者;自我

一、拉康镜像说

拉康认为,六个月以前大的婴儿,是不具备自我意识的,而6个月后当他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影像,就会通过手舞足蹈来证明镜子中的形象就是自己,显然,他已经误将镜中的影像当成了自己。拉康认为,婴儿的这些行为反应揭开了一个重要的人类学问题,即“在这个模式中,我突进成一种首要的形式。此后,在与他人认同的辩证过程中,我才被客观化。”拉康重点强调了“我”这个词,从镜像阶段开始,“我”才逐渐萌生了自我意识,镜像阶段开启了“我”此后整个人生自我建构的逻辑起点,而这种建构已经不再单纯地只指我对自我的建构,而是与社会、环境、他者、物件等一系列客体对象之间构成了一种间接关系。“镜像阶段的功能是一种力比多的能量投注,它的主要功能是认同:与自己形成自恋认同,与他者构成自我确证性认同。而这种力比多就是欲望,欲望是对他者欲望的欲望,这两种认同几乎伴随主体一生。

欲望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主体的功能,主体需要得到来自他者的认同,而这种认同的欲望主要通过看与说来表达。主体沉醉于自己的影像,表面上是主体在欣赏自己,其实意识中已经融入了他人的欲望。拉康认为,与看相比,凝视的内涵更丰富,提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凝视不仅具备看的功能,而且也超越了看,它是一种话语权力,相当于超我和象征界法则。”凝视给主体的形成加入了“应该”的成分,如同有个声音在时常提醒你“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应该像某某那样,”等等,这种作用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他者凝视功能。

二、他者的认同与自我的认同

在拉康看来,凝视总是处于一种三元关系之中——主体(观看者)、可见对象(被观看者)和来自他者的凝视。我们总是根据他者的凝视来调节自己对世界、对自己的观看。拉康说:“在可见物中,在最深刻的层面上决定我们的是外在的凝视。”[1-2]小说的女主人公梅拉尼在她无忧无虑的年少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美丽的躯体。“哦,我的美利坚,我的新大陆。”“她光溜溜地站在壁橱前照镜子,连续照几个小时;手指划过构造精致的胸廓,心脏在身体里面扑扑跳动像只蒙在毯子里的小鸟”“她也有意抓握物品,摆出各种姿势,她冥想自己是前拉斐尔派的画中女郎。”处于青春期的少女此时开始性觉醒,发现了自己独特的肉体美,通过镜子不断观察镜中的自己,并且不断地幻想。表面来看,是梅拉尼在主动地看自己,实际上梅拉尼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他者的凝视,她模仿画像中的女神摆出各种姿势和形态,幻想着自己就是女神,这种凝视是一种力比多能量的投注,它的主要功能是认同,与自己形成自恋性认同,使自我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得以建立的一种行为。

凝视一定是出于对本体性所缺失的欲望表达,往往伴随着焦虑感。拉康引用沙丁鱼罐头的故事来说明外在的凝视对主体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因为不能确定他者的欲望到底是什么,所以焦虑;我们因为不知道能否满足他者的欲望,所以总是感到羞愧。梅拉尼偷偷地穿母亲的婚纱,喷上母亲的香水,想象着自己成为新娘的样子。在皎洁的月夜里,他穿着婚纱偷偷来到花园里,正当她沉醉于月夜的美妙中时,却隐隐感觉到一种惊慌失措。“心怀恶意的树枝挂住她的头发,抽打着她的脸。青草交织着,变成了会转圈的脚踝套索。梅拉尼开始害怕花园,花园就充满敌意地与她针锋相对了。”在仓皇中想要爬上苹果树进而跳进窗户里,婚纱被树枝挂破了,伤口的血弄花了洁白的婚纱。梅拉尼在空无一人的月夜中恣意孤芳自赏,她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仅存的女人”,然而他者的凝视目光早已潜存于她的无意识中,所以她感觉到还有其他的眼睛在盯着她。这种被他者凝视的后果带来的就是焦虑和羞愧,因为她不确定自己是否满足他者的审美凝视,这种羞愧继而会演变为负罪感,所以当第二天邮递员送来电报时,“就在她看见这个邮递员的那一刻,她就已经知道了电报的内容。”预感到是不好的消息,打开一看是父母去世的噩耗。她将这不幸的一切都归因于自己,是自己的欲望才导致了悲剧。

失去父母的梅妮拉姐弟来到了菲利普舅舅家里,从此就进入了一个男权主义的环境中。他们生活中的他者就是菲利普舅舅,时刻生活在菲利普这个他者的凝视之中。菲利普规定女人不能穿裤子,“要是一个女人穿裤子被他看见了,他就不允许她进店门。”玛格丽特舅妈的所有礼服款式老气,“是由廉价、不服帖的羊毛料子制成的,死气沉沉,呆板的暗灰色,一种否决了所有色彩的暗,一种歼灭了所有变漂亮的可能性的极度沮丧凄惨的灰。”对于费因和弗朗辛,菲利普要求他们对他绝对服从,不容许一丁点质疑和反抗。所以当菲利普在家时,他们时刻都在受着他者的凝视,“他像尊铁塔,目空一切地坐在餐桌的顶头位置。”所有人在寻求自我和他者认同中做着挣扎,一旦菲利普舅舅不在家,梅拉尼就会和舅妈将屋子收拾得干净温馨,试着穿漂亮的衣服,并且在圣诞节舅妈偷偷订购了一只烤鸭,她和她的弟弟们会听着英格兰的曲子忘情地跳着属于他们的舞蹈。

三、结语

关于主体寻求自我和他者认同的主题,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对于特蕾莎来,母亲和丈夫托马斯是她自我意识产生和自我身份建构的他者。然而,特蕾莎并没有异化在“他者”的世界中,她从独自登上火车离开母亲,到离开丈夫托马斯来到处于战乱的国家,她努力摆脱“他者”欲望的束缚,在充满他者的世界中找到了自己,建立了一个自我的身份。

[参考文献]

[1][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英]达瑞安·里德.拉康[M].黄然译,朱迪·格罗夫斯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任东霞(1989-),女,汉族,广西师范学院2013级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欧美文学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96-01

猜你喜欢

欲望他者自我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