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西北“九姓”中曹姓将领述考

2016-02-04丁琦芬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粟特义军粟特人

丁琦芬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1



北宋西北“九姓”中曹姓将领述考

丁琦芬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1

粟特人最辉煌的时期在唐安史之乱之前,经过安禄山之乱,众多粟特人为了安全隐藏其粟特出身,或者仍旧保持其姓氏而改依当时统治阶级族性,放弃民族归属,所以到了北宋时,在朝中仍见粟特九姓却不在强调其族属,但是本文认为其应属与粟特后裔有渊源,对西北任职的九姓中曹姓将领的状态进行考述。

北宋;粟特;曹姓

对粟特人的研究多的是荣新江先生,他的《安史之乱后粟特动向》、《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四海为家——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补考》、《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补考》、《何谓胡人?——隋唐时期胡人族属的自认与他认》等一系列关于粟特考证的文章。对粟特人的聚落,以及迁徙状况,和粟特后裔的情况都有考证。《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补考》荣新江先生通过本文对北朝隋唐时期由西域迁到东北的一系列粟特城镇的聚落情况。《安史之乱后粟特动向》他论述了由于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安禄山、史思明是粟特人所以唐境内出现了排斥胡人的现象。他在中通过墓志对粟特人对此现象的应对方式进行了分析。一部分人继续生活在中原通过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而另外一些人进入河北地区在这里受到庇护继续进行发展。芮传明先生的《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粟特人活动探讨》认为五代时期的粟特人积极参与中原的政治活动,并大都为世传的骁勇武将。刘惠琴、陈海涛的《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认为唐末五代时期的,粟特人已不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随着沙陀的汉化,粟特人也进一步融合于汉民族中。邓小南先生的《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到宋初时民族色彩已经淡出。樊文礼先生的《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一书对沙陀人的根据地代北地区进行了考证。还有很多学者对粟特进行研究,如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高文文《唐河北藩镇粟特后裔汉化研究——以墓志材料为中心》,王山《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人墓葬相关问题研究》等,都对粟特人以及粟特后裔进行了论述。

曹姓在西北的经营是历史悠久的,公元914年曹仁贵开始了归义军的曹氏时代,之后经历了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五代对归义军的经营。宋太祖登位时掌握归义军的是曹元忠,其称号发生了变化,成为“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一曹元忠自称的加官为宋王朝所认可。到公元962年左右,曹元忠的称号成为“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傅兼中书令”在宋初,曹元忠的加官进到太史令公。曹元忠于公元974年逝世即开宝七年。公元980年报丧使臣到达开封,宋太宗正式承认曹氏对沙洲的统治,赠其敦煌郡王的称号。曹元忠之后接任归义军的是曹延恭,在公元976年已进称为太傅及令公。公元976到公元1002年担任归义军节度使的为曹延禄,其在被宋廷承认之前就自称太傅,到984年,曹延禄将太师、令公、大王最高级的称号都加进于己。而在宋王朝方面,给予曹延禄最高的称号检校官,但是于已经自称大王的曹延禄是无用的,到真宗时,公元1001年给予其王的爵位“谯郡王”。可惜延禄在第二年兵变身亡。之后曹宗寿掌握了归义军,也存在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史料文献不足,对其状态无法考证。但是可见在宋出曹氏对归义军的统治是很牢固的,宋中央王朝也必须承认其地位。这是九姓中曹姓在河西地区的状态。

在西北,担任过高级将领的有有曹玮、曹颖叔。宋史传中对其二人的民族没有明确记载,本文也并不试图考证其民族属性,只就其姓氏属于昭武九姓而对其可能为粟特后裔的状态进行考述。

曹玮,为曹彬之子,武宁、天平军节度使,皆以玮为牙内都虞候,补西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十九岁即为其父荐举为将知渭州,可见其自小具备军事才华。“军严明有部分,赏罚立决,犯令者无所贷。善用间,周知虏动静,举措如老将。”之后出任镇戎军。在此经营,打击李继迁,开发此地田地,充分的肯定了弓箭手的作用,熟知其熟悉地形,懂得羌语,也知其困难,朝廷未曾给予其兵器粮草,而且每有战事必为前锋,曹玮对这些弓箭手的处境甚是熟悉,为了鼓励其继续与李继迁对抗为朝廷效力,曹玮给予其境内农田,春秋耕作,出兵而战,免其田赋为自给其兵粮。他对镇戎军的经营,使陕西路弓箭手制度更加完善,也对防御西夏有很大的帮助。平李继迁之后,李德明“请命于朝”,曹玮深知其野心,对其进行防范。后迁西上阁门使,为环庆路兵马都钤辖,兼知邠州。仍旧驻守在防御西夏的前线。曹玮对西夏防御前沿的甚是了解。呈上泾原、环庆两道图,诸将兼按此图行事。“复为泾原路都钤辖兼知渭州,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于是陇山诸族皆来献地。玮筑堡山外,为笼竿城,募士兵守之。”可见其对陕西路西夏防御体系的经营是有很大功劳的。天禧三年,德明寇柔远砦,都巡检杨承吉与战不利。以玮为华州观察使、鄜延路副都总管、环、庆、秦等州缘边巡检安抚使。周边各族听闻玮来,纷纷归降。可见曹玮在西北地区的声望是非常深远的。

曹颖叔,进士及第,历威胜军判官、渭州军事推官。后升为提点陕西路刑狱,之后累迁右司郎中,为陕西都转运使。庆历以来铸大铁钱在陕西通行,出现了百姓偷铸的严重情况。颖叔曰:“铁钱轻而货重,不可久行,况官自榷铁乎?请罢铸诸郡铁钱,以三铁钱当铜钱之一。”解决了当时陕西路存在的货币问题。“两川和买绢给陕西兵,而蜀人苦于烦敛,颖叔为岁出本路缗钱五十万,以易军衣之余者,两川之民始无扰焉。”可见曹颖叔对陕西经济的建设有一定的贡献。

北宋,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这一曹氏家族掌握归义军,被朝廷给予王的爵位,其对河西地区的经营可见一斑。而另两位曹玮、曹颖叔对陕西路的经营对北宋的防御体系以及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曹姓作为昭武九姓中的一姓,到宋已不能从姓氏判断其是否属于粟特族后裔,但是其姓氏的沿用说明其必然与这一族有一定的渊源。

[1]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2004.

[3]荣新江.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J].历史研究,2001(01).

[4]樊文礼.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K

A

猜你喜欢

粟特义军粟特人
A novel similarity measure for mining missing links in long-path networks
敦煌写卷安雅《王昭君》考论
隋唐洛阳粟特移民分析
粟特民族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
新出唐代张淮澄墓志所见归义军史事考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