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风险种类及控制防范

2016-02-04陈阁琳ChenGelin

住宅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程企业

■ 陈阁琳 Chen Gelin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风险种类及控制防范

■ 陈阁琳 Chen Gelin

建筑市场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特征,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文章在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和措施,探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种类及控制防范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企业风险;种类;控制;防范

0 引言

我国自90年代初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已风风雨雨走过了20多年。这些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并壮大,建筑市场也逐渐步入正轨。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建筑市场已具规模,各项机制及法规正在逐步建全完善。由于生产产品的单一性,企业生产经营大多是以“项目”的方式去运作的。生产过程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包括业主、供应商、分包商及政府等相关部门。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环境之中,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无时无刻不对企业构成威胁,因此,风险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切实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1 风险种类

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没有风险意识,缺乏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就很难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根据多年经验,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投标风险、合同签订和履约风险、技术与环境条件的风险、项目成本风险、项目引进风险、工程预结算管理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等。

1.1 投标风险

在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根据招投标法及自身建设的需求和利益,制定招标文件。在此招标文件中,建筑施工企业就面临资金担保、垫资、工程造价下浮过低、工期短而质量要求高、罚金额度大的风险。

1.2 合同签订和履约风险

(1)合同签订过程草率,合同主体没有合法性,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严谨,义务约定不明,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衡,条件过于苟刻。

(2)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或者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这些都将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的风险。

(3)分包商选择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1.3 技术与环境条件的风险

(1)地质地基条件:建设单位提供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是指遇到暴风雨、雪等异常天气或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1.4 项目成本风险

项目成本风险包括资金风险、成本风险、税收风险,如资金管理不严慎,建设单位未将工程款直接付到施工单位账上或超付工程款给项目承包人;项目成本范围划分不清;所提供的票据不真实,甚至开具假发票等。有的项目承包人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工程款,致使工程进度迟迟不能完工,拖欠工人工资和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款,造成企业被诉讼,工人和材料供应商围攻公司,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公司社会信誉,给公司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1.5 项目引进风险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时常要引进一些项目和项目经理,若不慎重,可能会引入不良项目和素质低下、居心叵测之人,从而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1.6 工程预结算管理风险

这类风险包括:①投标预算编制时漏项,工程量算少,套用定额错误;②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按规定及时办理签证、变更手续;③工程结算资料管理不善甚至丢失;④工程完工后不及时办理结算,造成工程款迟迟不能收回,直至成为呆账、坏账,却无证据起诉发包单位,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7 生产经营风险

项目班子组建不健全,整体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甚至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致使企业降级或走向倒闭。

2 风险控制

针对上述诸多风险,如何很好地防范、控制这些风险,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把企业做强做大,是摆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般地,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等,主要措施如下。

2.1 投标前风险控制

工程投标前,应仔细阅读、分析招标文件,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业主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招标人须知,看看有哪些风险,风险太大不能承受就放弃;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经济标编制必须真实可靠,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水平确定下浮指数。

2.2 合同签订风险控制

工程中标后,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审查建设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申报的工程项目手续是否完备合法、建设资金是否到位。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风险,必须搞清楚由谁来承担。减少或避免风险是谈判施工合同的重点。通过合同谈判,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尽量完善,防止不必要的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对不可避免的风险,应有相应的策划和对策。鉴于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合同的签订也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大力推行索赔制度和担保制度,以转移风险。约定工程价款支付方式。签订完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2.3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合同签订完成后,尽快给建设单位发函,明确告知合同关系,公司收款账号及开户名称,使工程款收支与合同关系相一致。

(2)加强垫资工程项目的管理。项目承包人与公司签定“内部项目承包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垫资款进场时划入公司账户,再从公司账户支付各种工程所需款项,按工程造价并按一定比例收取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安全保证金。

(3)成本范围审查管理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成本范围会计核算,绝不能把不该在工程成本列支的费用列入成本中。

(4)根据工程施工图预算书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材料费、人工费。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将所收工程款扣除应缴管理费及国家税费后,由项目按规定自行支用,并首先保证民工工资发放到位。

2.4 项目引进管理

(1)对所引进的项目及项目经理,必须与公司签订“项目工程承包法律责任书”和“项目工程承包经济合同”,以避免鱼目混珠。按工程造价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工程完工结算时按银行同期利率一并返还。

(2)对项目经理实行信用等级制度,根据一贯的合作表现及诚信度等给予打分评定,分为A、B、C级,对于信用等级高的项目经理,公司可对其所在项目工程的办事程序开通绿色服务通道[1]。

2.5 工程预结算管理

(1)工程投标预算必须保证工程量真实、取费标准正确,并保留存档。若工程中标,即可用以指导财务控制工程费用支付,且至少应保存到工程完工结算。

(2)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和“关于抓紧做好限期办理工程结算工作的通知”,及时办理工程签证手续,索取设计变更单,并进行编码保荐。

(3)树立索赔意识,大力推行索赔制度。签好合同是索赔成功的前提,但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两点:①尽量为自己一方埋下索赔的机会;②尽量使对方忽略履行合同时可能产生的错误[2]。只有这样,才能为履行合同时提供索赔的机会,才有可能索赔成功。在友好协商的前题下,对因监理工程师指令错误发生的费用,业主要求在施工中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费用增加,业主未能完成其义务而造成工期延误或暂停施工,工程质量因业主原因达不到约定条件,工程因工程师不正确纠正或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返工、修改,甲供材料、设备延误或不合格,工程施工发现地下障碍和文物而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施工企业均可提出索赔,其索赔的证据种类可分为: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等。

(4)对垫资额度大、项目承包人信誉等级低、预计存在有较大风险的工程,通知项目承包人配合,由公司预算部门编制工程预算并参加审定,对将产生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5)工程完工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执行合同和补充协议,用法律保护企业及个人利益,杜绝呆账、坏账。

2.6 生产经营管理

工程中标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建项目管理班子,把公司信誉度高的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派到项目部,把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之中。生产安全部门和技术质量部门在日常检查工作中要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如工程履约、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状况、是否拖欠工人工资、材料供应商材料款等情况,及时将信息反馈公司,以便公司早作决策,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和质量事故。

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掌握工程资金动态、成本支出情况、合同履约动态、施工现场动态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控制动态,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规避风险。

3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

(1)推行索赔制度。在建设过程中,总会存在某些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造成经济损失或时间损失的根源,合同双方都期望转嫁风险。所以在合同履行中,推行索赔制度是向对方转移风险。因此,必须了解索赔制度转移风险的意义,学会索赔方法,使转移工程风险成为合法、合理的索赔制度[3]。

(2)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

4 保留风险

经分析,由自己承担风险更为方便:或者风险较小,自己有能力承担;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从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

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5 风险防范

5.1 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

即违反《建筑法》规定的工程,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主要有:①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②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供担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5.2 防范“烂尾楼”工程的风险

“烂尾楼”工程是因业主资金原因导致停工时间较长的工程,其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是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这是行使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5.3 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

垫资行为一旦发生,收不回款项的风险会如影相随。该风险的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

(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两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账要及时准确[4]。

5.4 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

经常有材料商起诉承包人的案例,法院拿出由工程项目材料员出具的收据或欠条(收据内容大多为收到某物品多少、单价、价值、未付款等证据),并得到了法院的确认,判决由建筑企业承担。很难说这些证据都是真实的,这些诉案总是发生在项目部解体后而项目不能控制时。因此,有必要在合同中约定:材料数量的确认必须以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项目公章或建筑企业公章的收货单为准,否则不能作为材料商供应材料的依据[5]。

为避免因劳务或其他零星工程分包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

6 结语

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和管理者,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把企业引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并做强做大,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只要我们针对出现的风险及时研究对策,借鉴和总结各种不同经验,并提出治理措施,同时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联,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并举,其无论遇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1]成小江,宋加建.施工企业的项目风险控制[J].江苏建筑,2010.

[2]李敏,刘云.浅析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甘肃科技,2008.

[3]刘学强.防微杜渐正当时——现代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6(9).

[4]邓铁军.工程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何俊德.工程项目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Type of Risk in Management of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i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shows more and mor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confronted to more and more risks. On the basis of recognizing all kinds of risk, the paper proposed effectiv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discussed that risk type and control i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as very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and value of referen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nterprise risks, types, control, prevention

2016-03-15)

陈阁琳,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工程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