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研究*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3期
关键词:研究生育人学生

蒋 毅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研究*

蒋 毅*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本世纪以来,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推进却受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以及社会对学生刻板印象的影响未能起到预期效果。研究生实践育人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达成这一目标,本文就研究生实践育人困境切入,提出从多层面加强实践育人宣传、建立成熟稳固的校企联盟、全程把关研究生实践过程与结果的策略性方式,以期对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实现创新发展。

研究生;实践育人;困境;策略性研究

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突出结构调整优化和培养模式转变,构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1]在我国,研究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是区别于本科教育又延续着本科教育,他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教育水平和顶尖人才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提高研究生素质成为本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实践育人是指以将研究生在学习理论期间所获得或研究所得的理论知识融合研究生所特有的社会经验,引导研究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带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社会能力提升的一种育人手段。实践育人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种连接受教育者与社会的桥梁或平台,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2]在推动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推动高校社会实践育人的对象的丰富,并且提高专业化,形成更为全面的高校社会实践体系,但这种体系的推动中却会收到许许多多的实际情况的阻碍,主要表现为假期集中式实践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为提升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效果,当务之急应切实抓住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抓住重点着重突破。以期建立一种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长效机制,从而克服目前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机制面临的困境,将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机制真正推向高效、有效及实用。

一、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机制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和分析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状况,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对实践育人功能与作用的研究;二是对实践育人现状的研究,;三是对实践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展开的研究。其中实践育人现状是相关研究开展的前提,因此本文也以此为切入点,在浅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可行、有效的解决方式。

二、高校层面: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育思想坚持课堂教育为主,学业成绩为重,高校研究生教育则更重视理论的灌输,社会实践地位在研究生教育中并不尽人意。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就已经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实践育人工作,但各高校在具体落实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究其原因在于,各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受到传统的“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会耽误学习”的观念的影响,辅之以对研究生阶段繁重的科研压力的考量,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小,社会实践被当做“业余课程”,这就对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推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不管是本科生学习或研究生学习都应重视实践。研究生学习存在一定特殊性,较本科阶段理论要求高,这就造成大部分高校专注于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导致研究生们往往疲于应付论文而缺乏实践的时间。

三、研究生层面:功利化思想普遍存在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压力在压缩研究生课余时间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研究生社会实践意识,加之高校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并未形成一套类似于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实施体系,使得研究生社会实践一直处于被冷落的位置。另外,研究生社会化、成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也对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造成不小的阻碍。

根据观察,功利化思想普遍存在于研究生中。对于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读研的现实目的是为了谋得一份更加体面、待遇良好的工作,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当前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造成研究生将这一现实目的贯穿于整个研究生生涯,落实工作成为理论学习、实践提高的唯一目的。

功利化思想的盛行程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度还与学生专业领域相关。通常表现为,文科研究生功利化思想更加严重,社会实践意识淡薄、实践能力稍弱,理工科研究生则相对在实践育人方面更占据优势地位。

四、社会层面:刻板印象促使研究生实践“走过场”

实践育人从空间上分,主要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通常而言,校内实践主要发生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则主要偏向于校外实践。校外实践意味着高校、学生之间需要依赖社会架起桥梁,社会成为影响研究生校外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研究生社会实践总体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生社会实践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1)接纳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数量不多,质量层次不齐,无法根据研究生真实需要安排实践锻炼;(2)相关社会实践单位配合度一般,学生的活跃度和发挥施展能力受到相对限制;(3)相关社会实践单位硬件条件简单,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之相矛盾;(4)接收单位出于对大学生学历上的要求,一些情况下不会将研究生作为需求岗位的首选。

造成“走过场”的关键因素除社会企事业单位本身质量参差外,企事业单位领导对学生的刻板印象也使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真实发挥效用。通常观点认为,学生仍处于象牙塔之中,缺乏实操能力与社交经验,往往将一些“打杂”的任务分派给学生,如打印资料、布置会议室等,在这一刻板偏见的影响下,也对研究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素养造成了不小的羁绊。

五、创新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机制的相关策略

毛泽东说,社会和大自然是一个大学校,那里面的东西多得很,学之不尽,取之不竭。[3]针对上述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丰富研究生的社会阅历作出努力,以充分激发研究生内在潜力,引导研究生更好的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实际中笔者提出三点策略,分别为:多层面加强实践育人宣传、建立成熟稳固的校企联盟、全程把关研究生实践过程与结果。

(一)多层面加强实践育人宣传

宣传是为了服务特定议程的讯息表现手法。为达成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目的,必须利用“宣传”这一武器,影响各层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于高校而言,在接收到政府发出的实践育人通知与决策后,应充分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办公定位和目标,探索符合本校研究生的新内容,并将通知、决策以及践行方法简单明了地传递给学生与合作单位,为真正实现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目标做好先前的铺垫。

除前期通知等内容的落实外,各高校应进行相关宣传,树立优秀典型,使其的优秀实践过程与结果在学校、社会等范围内均产生有益影响。如江南大学在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上不仅进行相关宣传,而且树立优秀典型每年暑假的博士实践调研团,同时大力运用学校红网工程,通过校内报刊、广播和暑假社会实践工作简报,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开展宣传。

于学生而言,宣传工作的展开主体主要为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应在获取到校方传达的实践信息后,第一时间将资源传达给其他同学,并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汇总、凝练后上传,发挥学生与学校间桥梁作用。

而对社会来说,相关媒体几乎掌握了宣传的所有渠道。当前,几乎每个媒体都设立了对接高校的专门记者,通过他们将学校内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传播到社会上,扩大这些事件的影响力。因此,社会媒体加强研究生实践育人不存在建设渠道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对口记者对相关事件的敏感度。江南大学在这方面充分利用团中央、团省委媒体网络平台效应,大力提高活动的社会效应,通过后期开展的“井冈情—中国梦”、“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中国大学生经济调研项目”、“农家书屋普查”等专项项目的开展,打造江南品牌的实践新形象。

(二)建立稳固、成熟的校企联盟

研究生校外实践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企事业单位质量参差;二是单位领导对学生存在偏见。为肃清校企之间的障碍,高校层面应加强校企合作,遴选符合研究生专业需求的企业和岗位,严格把关,避免与一些质量较差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并学生实时反馈的合作单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合作。高校在推荐相关学生进入某一单位展开实践的过程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拨、挑选,避免因敷衍推荐导致校企联盟崩塌。

除企事业单位外,学校层面应该从研究生实际出发,提供更加多样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途径及机会,同时采用更为科学客观的考核方法,增加实践单位对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评分,弱化以往以“结果报告”为主的书面资料的考核评分。增强现实操作评分,弱化理论评分或称“表面文章”评分,即高校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应以不同的学生发展特征及实际需要为依据,制定实践方案,创新实践形式,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可操作性;而学生则要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实践,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践相联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的提高。

(三)实施实践过程、结果的全程把关

由于人的惰性心理加之当前研究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学校缺乏关注、学生缺乏重视,实践育人效果有限。根据学生的惰性心理,高校负责实践工作的教师应通过一定手段对研究生实践过程和结果展开全程监督,敦促研究生实践效果的发挥。

实践过程的把关。虑及当前研究生社会实践通常在假期进行,因此实施教师监督或同学监督变得困难。为保证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序展开,笔者建议在假期社会实践中建立地区联盟,即由同一城市的研究生构成实践小组,并根据研究生各方面表现选派组长、副组长等小组领导,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过程监督,定期将监督过程反馈给学校负责社会实践工作的教师。

实践结果的把关。目前研究生实践,尤其是暑期实践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实践流于形式,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仅停留在假期结束后上交加盖过某一单位公交的实习鉴定表,几乎不追溯实习过程,这就导致许多研究生“钻空子”,他们利用自己或家庭已有的资源获得单位公章,帮助他们免去实习的过程。为了避免这一乱盖章的情况,相关负责教师应对实习鉴定表加以严格把关,认真阅读实习经历和收获,并在随机抽选实习单位进行验证,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实习任务,真正发挥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的效果。

[1]《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全面提升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新华社,2016-1-9.

[2]石泽平,邹绍清.《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教师教育学报》,2016,2,3(1):10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138.

[4]廖阔.《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机制探析——基于服务性学习的视角》.《新疆社科论坛》,2013(2):89-90.

[5]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西南大学学报》,2006(1):47.

*2016江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立项课题。

蒋毅(1978-),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工程硕士,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分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猜你喜欢

研究生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赶不走的学生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学生写话
他们用“五招”育人
聪明的学生等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