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2016-02-04周北明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

周北明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周北明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技术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和产品技术服务飞速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较低,工学结合的程度不够,在实践教学中,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不明显,难以形成一个有梯度、按层次、分阶段的彼此衔接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显得薄弱。

为了充分贯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渐进式项目化”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了充分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质量,充分服务于地方的产业发展,以技术应用为导向,探索“渐进式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各大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研究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完善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设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长效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建设目标

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企业技术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制定指导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场地建设的标准。该指导标准应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有效支撑理论教学,实训基地的设置具有职业氛围,贴近生产一线,并具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

(二)建设思路

以“渐进式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理念为指导,以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能力要求为基础,以核心专业课程为主线,从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入手,根据“渐进式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明确实验实训基地配置标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评估考核体系,制定相应实训室的实施内容和操作标准,充分发挥原有实训室的潜力,加大实训基地内涵的建设,力求贴近生产现场要求,与企业无缝衔接。争取形成一套高效,节约,可行的符合重庆市各大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改造的指导标准。

在制定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过程中应该确定一下建设思路:

1.以自动化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发展为目标明确实训基地定位

学生的职业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能需求,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基地的教学标准

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按照自动化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进行构建,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为基础。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培养框架结构逐渐完善,更加贴近岗位要求,更加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管理规章。校外实训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规范管理,探索制定《校内外实训管理办法》,对责任义务进行规定,使学生校内外实训步入良性循环。

4.逐步完善高效率的实训室管理机制

按照当前信息化的水平,建成实训室设备,耗材以及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适应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实训内容的定制。

二、实训基地建设措施

以培养学生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综合能力为目标,建立重庆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建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训室,深化原有实训室内涵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室规章管理制度,为电气自动化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撑;在满足教学同时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培训,实现共建共享,促进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建设;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按照校企共建、开放性、共享性的原则,提高企业、教师与学生参与管理与实践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实训基地的效用;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联合确定专业实训项目及其所需的实际技能与实际领域,在充分发挥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制定较为完善的项目评价标准。

(一)制定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1.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需求分析和行业调研

结合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专业的人员的岗位需求,分析人员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从行业中的对于本专业人员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来制定出实训过程中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发展技能,有针对性地引进合适的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安排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完整性的实训项目,使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够掌握职业基础技能与综合技能。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应尽量按照“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化”的要求,邀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和建设实训基地的职场环境,营造出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在校内即可受到企业氛围的熏陶,体验职业过程,从而保证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人才培养过程。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以能力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的支撑要求需要建立和规划两种类型的实训室,即职业基础技能实训室和职业综合技能实训室。职业基础技能实训室为学生打下专业

的基础能力,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等。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室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等。

在建校内实训基地时,应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紧密与地方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及本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尤其是与行业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利用双方优势进行实训项目开发,利用校内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对企业员工和社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为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服务。

建立实训基地网络化管理机制。在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使用网络和手机APP实现实训室排课,设备、工具和耗材的准备,实训项目的指导手册,课后的考核,实训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无缝对接的载体、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顶岗实训与生产实训的平台;也是教师实践锻炼、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场所;更为教师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提供有力支持。

4.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

在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着重选择“生产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水平高”的校外企业进行共建。这样的企业一般规模大、效益好,能使学生接触到大企业的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管理能力。从而能使学生适应更多的企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学生顶岗实训、就业的运作机制。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体现教学性。聘请企业技术主管与技术骨干共同研讨商定符合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校外实训计划与实训教学内容,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教材,针对每一岗位都编制岗位职责和实训指导手册,明确规定生产实训与顶岗实训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校方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起评定学生实习实训成绩。

校外实训基地师资配备。一是任命一位具有一定学生管理能力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人;二是聘任由企业选定的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和一定学生管理能力的企业员工担任校外实训基地负责人;三是采用竞聘上岗的原则,聘用符合校方要求的企业人员为校方实训指导教师;四是配备适量的专业教师,负责对参加顶岗实训的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和管理,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1.重点强化现有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制度建设。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实习管理制度,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制订标准。制定、完善本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2.完善实训基地的设备、耗材、工具、师资的管理,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3.进一步建设完善电子协会和电器维修协会等一批社团,通过积极参加国内高水平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逐步提高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拓展专业技能考核门类,扩大社会培训项目。

5.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企业参与专业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共同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编写技能训练指导书,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214-0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