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在央企前面:地方国企改革破局

2016-02-04

新传奇 2016年16期
关键词:省属国资薪酬



走在央企前面:地方国企改革破局

如今,在“1+N”的国改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完全出台、央企改革大部分停留在“观望”的氛围中,进入国企改革落实年后地方国改的“自主”和“首创”,不仅是各省市内部谋求国企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全局范围内具有试点意义的“蹚路”。目前,一些地方国改的“经验”,已经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和市场的期待。

“地方国企走在了央企的前面”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主动和等待同时存在,是这一轮国企改革的基本特点。“地方国企走在了央企的前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至少已有上海、山东、江苏等25个省份明确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各地的方案不乏亮点,尤其在加速重组调结构、清退落后产能、资产证券化、员工持股以及组建投资运营公司等方面提出诸多落实要求。

“华东和西南片区又走在了地方国改的前列。”李锦说。以让很多国企人士“闻之色变”的混合所有制为例,在多数央企还在意识形态层面对这一敏感却又核心的改革焦点进行或保守或激进的争论时,重庆国改已经悄然“蹚出了路子”。

重庆方面之前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五条路径”: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条件的企业都要积极改制上市,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PPP模式,企业内部实现员工持股,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以混合所有制为导向的改革将加速,包括整体上市以及整合重组均是地方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似乎佐证了任泽平的观点。这份3月16日发布的“福建国企改革指南”指出:到2020年,资本证券化率大幅提高,省属企业80%以上的竞争性业务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更让外界对福建国改一致点赞的是,该文件还提出,2020年前福建实现国有资产企业政企脱钩。

如果说混改关系着国企的前途,那么薪酬改革无疑关系着国企高管的前途。

针对薪酬制度改革,福建省提出,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严格规范薪酬结构,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水平。对通过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其薪酬结构和水平由董事会按照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确定。

地方这种打破国企领导“亦官亦商”的做法受到外界好评。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看来,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打破了薪酬“一刀切”的做法,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将打破“大锅饭”,建立比较好的激励机制。

受到肯定的“江西样板”

江西是另一个颇具“先锋”意义的改革范本,该省的国改工作还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肯定。

江西的国改做了什么?据江西省国资委主任陈德勤介绍:一是积极推动五大集团的战略重组;二是在省属国有企业里推行了五个改革试点;三是打造了三个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的平台公司;四是对全省国有资产进行了集中统一监管;五是转变了国资监管的职能,下放了一批国资委管理职能和审核的事项。同时,江西对省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进行了集中剥离。

这些听上去并无多少新意的“提法”,在江西却真正落地。以江西铜业集团为例,江西省国资委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在江铜集团开展了改革试点,分两批取消和下放了38项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制定公布了国资委权力清单(含24项出资人权力事项)、责任清单和履职事项清单。同时明确,凡清单内未列入的事项原则上都由企业自主决策,让企业“舒筋骨、增活力”。

在陈德勤看来说,江西国资国企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三先三后”和“三宜三不”。所谓“三先三后”,即先在改革过程中进行预热,然后逐步推开和研究部署;先进行试点,然后再根据试点的情况逐步推广试点经验;先革自己的命,后去动别人的奶酪。陈德勤表示,“所谓先革自己的命,就是我们首先要转变国资监管的方式,要改变国资监管的一些机制,提高国资监管的效率。比如要把属于国资委原来管得过细的、应当属于企业的一些管理事项,全部下放给企业,赋予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

另一个是坚持“三宜三不”,即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宜进则进,想做大做强,就要大胆地推进;宜退则退,有些属于竞争性行业的,要积极地坚决地退出;宜混则混,使企业真正实现一种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机制。陈德勤说,“在改革过程当中,在‘三宜’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做到总体改革不等待、不拖沓,也不抢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整个国资国企改革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要求,依法依规地推进,真正做到蹄疾步稳,然后有效、高效地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有企业经历的官员助推地方国改

多名有国企任职履历的行政主官在地方国企改革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建行任职期间,就以大力推动建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闻名,到山东后其在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践行这一思路的郭树清在今年两会回应媒体关于山东国企改革的关切时说:“(山东)2014年就制定了相关改革意见,重点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过去的省属企业都成立了股东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设立相关人才库,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要求所有省属企业按照上市企业标准制定财务报表。”

郭树清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制度的重要性,“我们发现一家大的煤矿集团,由于历史原因,亲戚朋友都在一个集团,产生了很多的关联交易,而且是不透明的,引起一系列问题。8000多家供应商,其中7000多家是有问题或者不必要的,都清理掉了,当年减少成本15个亿。”

曾担任华能集团董事长的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今年两会上对媒体透露,国企改革是山西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目前正在制定计划。李小鹏表示,除了按照国家的要求,推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和运营公司的建设等之外,(山西)还要针对煤炭企业的改革,如推进煤炭企业结构性重组,推动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职能,以及煤炭企业内部的改革,这些都在国企改革的内容之中。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省的省长,有过多年央企高管经历的张庆伟在推进河北国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多次定调:将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加大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产品提档,带动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今年两会上张庆伟公开表示,河北今年将再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产能800万吨,而未来5年河北钢铁产能“天花板”为2亿吨。“就是相当于把现在河北60%的(钢铁)企业关停、整合,职工安置也制定了详尽的方案,河北已经在这两年摸索了一定的规律。”

(《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3期、观察者网2016.4.6等)

猜你喜欢

省属国资薪酬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