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远安古生物化石文化创新与培育的思考

2016-02-04李姜丽邹亚锐谭秋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生爬行动物古生物

李姜丽, 赵 璧, 邹亚锐, 尹 伟, 谭秋明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

湖北远安古生物化石文化创新与培育的思考

李姜丽, 赵 璧, 邹亚锐, 尹 伟, 谭秋明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

湖北远安地区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形态优美,保存完整,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利用前景广阔,为产地打造以化石资源为依托的化石文化产业打下了深厚基础。对远安古生物化石文化的打造与培育的必要性、资源优势以及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化石文化打造思路作了初步思考。

远安;化石文化;创新;培育

远安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东北部,古称“临沮”,因临近长江左岸支流沮河(沮漳河西支)而得名,该地物产丰茂、生态优良,是原化工部定点的磷矿生产基地和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远安地处三峡东部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黄陵背斜东翼,自西向东总体依序展布从震旦系开始渐新的沉积地层,又因受北北西向平行排布的通城河、远安、荆当等多条大断裂控制,表现为交替展布的北北西向地堑—地垒构造地貌。沉积岩厚度巨大且产状较缓,受后期构造破坏较小,十分有利于各地史时期古生物化石的形成及保存。

1 远安古生物化石资源概况

远安地区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丰富。截至目前,远安县已完成全域1∶25万、1∶20万及中西部1∶5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另外,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三峡地区生物地层调查工作也涵盖远安地区);全县域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及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县域中北部围绕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及申报工作也已完成。综合主要调查成果和其他一些研究资料,可认为远安地区已基本查明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贯穿显生宙以来的多个地质历史时期,拥有丰富的门类和属种,不少化石点的化石密度很高、生物个体大,且部分化石点和相关古生物化石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全省乃至更大的区域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完全可以作为远安地区对外形象宣传、推广、培育和打造的文化产品。

1.1 以中华震旦角石为代表的奥陶纪头足类化石资源[1]

分布于县域西部(即宜昌分乡—远安嫘祖一线),由于地表水系沿南北向奥陶系/志留系界面(薄弱部位)将地表侵蚀成沟谷,谷坡下部露出大量中上奥陶统宝塔组灰岩,灰岩中到处可见个体大小不一的中华震旦角石,它们横七竖八地分布在地层层面上(有不少个体长度超过1 m),极为壮观,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重要地学意义的奥陶纪标准化石之一。中华震旦角石生物结构特征典型,个体庞大,处于当时的生态系统顶层,生存时代短暂,仅在中国见及,因此具有较重要的古生物地层学、古环境学、古生态学研究意义。因其外形如同一个宝塔,又得名“宝塔石”。截至目前,除湖北省外,中华震旦角石化石仅在中国华南(除珠江盆地)、云南西部、新疆和西藏等地有确切记录,其余地区以及国外目前尚未发现,而三峡东部的远安嫘祖地区则是被公认世界上中华震旦角石化石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两个地点之一(另一处为嫘祖南部的宜昌分乡),嫘祖镇很早就有一条著名的古街,其地砖全由未打磨、表面为中华震旦角石化石嶙峋突兀的宝塔组灰岩石板铺就,得名“化石街”,声名远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一睹真容。

1.2 以湖北鳄为代表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资源

分布于县域中北部,远安地堑东缘鸣凤—河口一线(北抵南漳),另在远安地堑西部局部地区也有发现报道,主要化石地点有:狮子包、老湾、映沟、张家湾、柳林、鹰子山、王家湾等。这些化石主要产于早三叠世嘉陵江组三段顶部的薄层灰岩中(化石顶板的“绿豆岩”U-Pb同位素年龄为(246.7±2.0)Ma)[2]。根据最新统计,远安已经过系统研究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至少包括湖北鳄类5属6种、鱼龙类1属1种和鳍龙类2属2种(另有一些未定种),共计10余种动物,组成了一个以湖北鳄类为特色,伴生早期鳍龙类和少量原始鱼龙类的高度分异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远安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研究也有较长历史。1965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先生首次发表了远安望城岗采集的远安“贵州龙”研究成果,嗣后半个世纪,大量研究者对附近多个地点的相关化石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总结。目前可以确定,远安(也包括其北部南漳一部分地区)地区发现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爬行动物重返海洋事件的先驱代表,动物群的生存时代早于贵州关岭、兴义动物群和云南罗平、盘县、富源动物群,而与安徽巢湖动物群相当(但巢湖动物群以鱼龙类为主,物种远不及远安丰富)。动物群中具有代表性的湖北鳄类是世界其他地区从未报道过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特殊类群,曾有学者指出湖北鳄类与鱼龙类可能源自分类位置尚不明确的同一祖先,而本地发现的鱼龙化石也确实和安徽巢湖的鱼龙化石一样,表现出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杨钟健先生研究过的远安“贵州龙”和在北部南漳发现的汉江蜥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鳍龙类化石记录。另外,远安海生爬行动物群的类型和属、种分异度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被认为是三叠纪生物复苏产物的罗平—盘县动物群,指示在早三叠世晚期发生了海生爬行动物首次辐射,并由此形成了以食物链顶端的海生爬行动物为主而重建的中生代全新的海洋生态系统。因此,远安产出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对研究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重要类群的起源、早期演化以及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后的海洋生物复苏、海洋生态系统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1.3 以“远安鲵”为代表的中三叠世脊椎动物化石资源

主要位于远安中部茅坪场镇西侧山坡,含化石地层为中三叠统巴东组第一岩性段上部褐红色细—粉砂岩。截至目前报道有两栖动物(离片椎目海勒鲵科远安鲵属)宽头“远安鲵”和茅坪场“远安鲵”[3]两种。其中2005年发掘出的一副宽头“远安鲵”头骨化石形态完整(是中国目前报道的唯一一个大头鲵类完整头骨),保存较好,经修复后成为中国古动物馆的精美展品之一。2016年研究者又在此地发掘出另外4个较完整的茅坪场“远安鲵”头骨化石,使茅坪场在中国为数不多的两栖类化石地点中名声更盛。另外,此处还产出大量搬运埋藏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研究认为应该是和湖南桑植等地相似的、同一时期地层产出的槽齿动物(或初龙类)即芙蓉龙类。茅坪场地区的两栖类和其他陆生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说明该地区的生命演化进程与岩石记录高度一致(巴东组一段即为海陆交互相地层),从而揭开了早中三叠世晚期海生爬行动物向陆相过渡演化的序篇,尤其是该地区陆相爬行动物化石——“芙蓉龙”的出现,说明在中三叠世时期已经出现基本适应陆相生活的陆相爬行类,这对研究华南地区早、中三叠世海陆变迁,爬行动物由海向陆地演化事件的机制、时间和过程提供了重要化石线索。

1.4 晚三叠世卡尼期蕨类、裸子植物化石资源[4]

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的河口—茅坪场一带。该地大面积分布的晚三叠世香溪群含煤岩系是卡尼期植物群的重要层位,这些卡尼期地层为一套湖泊—沼泽相沉积,在地质历史的湿热沉积条件下,埋藏和保存了丰富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化石,植物化石保存完整,种类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有银杏、托草蕨、新芦木、苏铁、似木贼、侧羽叶、枝脉蕨等,可称为蔡耶束脉蕨——较小中国菎羽叶(Symopteris zeilleri-Sinoctenis minor)植物群。该植物群兼具中国中生代早期南方植物群和北方植物群的主要特征,对开展有关物种的对比研究和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且由于化石密度大、枝叶形态完整、含化石层位易剥露等特点,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1.5 其他古生物资源

除上述重要古生物资源外,远安多地还保存和发现有多类群古生物化石资源,自西向东主要有:西部盐池河等深切河谷内下寒武统地层中的三叶虫—古杯化石群,中西部嫘祖地区志留系地层中的床板珊瑚—笔石化石群,中南部百里荒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中的四射珊瑚—腕足—蜓类化石群等。均具有生物结构特征典型、个体较大、易于发现和剥露、具有较好科学美学价值的特点。

2 远安化石保护及利用现状

2004年以来,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协助下,远安县完成了对县域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和总结,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并建立了以奥陶纪、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为主要特色的远安化石群省级地质公园;并征集大量古生物、岩矿石标本,在县城西郊鸣凤山山脚下建成远安地质博物馆;在河口乡落星村王家棚对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点进行了少量剥露,并建立了原位保护屋,布设了简单的科普标识。

远安县积极响应国务院《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及国土资源部《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2011年以来,先后关停了鹰子山、映沟等一批与重要古生物资源地点有关的采石场,并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协助下,认真谋划,于2013年申报并于2014年1月被顺利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根据《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确定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重点保护目标,并围绕相关化石点划定县域中北部鸣凤—河口狮子包一线约98.298 km2为产地范围。

2014年6月,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策划和组织下,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级地质工程硕士班与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共建的中国首个村级化石保护站——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落星村保护站正式落成,并在落星村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时,在落星村化石保护屋挂牌成立了古生物化石工程硕士班首个化石野外实习基地,更新了在王家棚化石原位保护屋的科普标识系统,沿村级公路布设了更多古生物科普宣传标识。

同年,远安县按照有关政策要求,主持编制了《远安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规划》,2015年6月,规划初步编制完成并通过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长期以来,为保护好全县的重要古生物化石资源,远安县政府、远安县国土资源局各级领导对相关工作高度重视,付出巨大的努力,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远安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工作目前走在全省前列,当下正组织实施重要化石资源的原位发掘利用和抢救性发掘保护工作,并积极筹备建立远安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及研究中心。

3 打造远安特色化石文化的思考

3.1 远安打造地区化石文化的必要性

(1) 远安地处偏远山区,属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之一(比照享受片区政策县),县域经济以磷、煤工业为骨干,其他交通、服务等基础设施相对周边地区落后。但改革开放以来,远安县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方面,走在鄂西地区、乃至全省的前列,它是省内第一个绿化达标县,省内第二个建立古生物化石原地保护馆的县。这为该县由资源消耗型经济向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转型调整提供了先决条件。但目前这些还并没有转化为远安县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此,打造化石文化,促进其资源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是当前最迫切重要的任务。丰富的化石资源反映了远安地区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长期优良的生态环境,使远安现在优良的生态环境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县域化石文化,正是提升远安对外形象的极佳途径,并为远安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 远安地区南邻三峡河谷及坝区,北接武当山神农架山岳地貌区,在旅游资源竞争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尤其在水体地貌、喀斯特地貌、峡谷地貌等重要旅游景观类型方面很难从邻近地区的高品级资源中脱颖而出,这也导致了远安旅游经济的持续低迷,作为“两山一江地区”的重要节点,在宏观上也影响了鄂西旅游的综合发展。根据优势旅游资源互补—良性循环理论,当前的远安不应再过度关注同质化、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开发,而应当独树一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古生物资源,精心打造区域罕见的化石文化景区,成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独特分子。

(3) 峡东地区地层古生物研究历史悠久,科研氛围浓厚,积累了大量古生物科研成果,主要研究对象是无脊椎动物和微体古生物,虽观赏价值不大,但其科学意义巨大。远安海生爬行动物群的发现、研究及开发利用,不仅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后,脊椎动物等高等生物复苏辐射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而且其生物的多样性、形态的各异性、保存的完整性,对开展科普宣传、实施科学旅游、发展远安特色旅游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3.2 远安打造地区化石文化的优势

(1) 远安地区位于稳定的沉积岩区,各时代地层连续出露,地壳运动以升降为主,挤压变形少,基本没有火山活动和变质作用。因此保存了多个时代数量丰富、种类多样、未受破坏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堪称显生宙化石宝库。这为本区化石文化的形成和打造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2) 远安所在的峡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扬子板块地层古生物研究的重点关注地区之一,通过许多研究者的辛苦工作,形成了一批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地层古生物研究成果,研究程度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为本地化石文化的打造创造了重要理论基础。

(3) 近年来,中国的古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快速发展,研究成果举世瞩目。如在生命起源、脊椎动物重要类群演化、地球生物集群灭绝与复苏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命之树的构建和完善、生命演化阶段的逐步清晰也使越来越多的公众对古生物这一门古老的科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也使湖北综合条件最好的化石宝库之一——远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4) 远安地区的许多重要古生物资源,如“中华震旦角石”、“湖北鳄”、“远安鲵”等,其学名本就堪称重要科学品牌,拥有广泛的认知度和重要的影响力,并还附带乡土教育意义。对于这些代表性资源,如能结合最合适的化石点,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奥陶纪海洋生命大辐射”、“中生代爬行动物重返海洋”等地质历史事件为主题,有选择性和阶段性地重点打造,将会在短期取得重要进展。

3.3 远安打造地区化石文化的短板

(1) 远安的重要古生物资源当前受重视不足,资源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等方面在当地许多重要部门和广大民众间的认知度不够,这不利于化石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2) 远安重要古生物资源赋存地有不少,但还没有一处真正进行过系统完整的科学规划和剥露,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近年不断有新种发现,但到底有多少种,目前尚无法定论;不同种类的相互关系、形成时序等尚不清晰。这对全面打造区内化石文化造成一定困难。

(3) 远安尽管具有古生物资源优势,但相对缺乏开发利用经验,一方面应借鉴贵州、云南等条件类似的贫困山区化石产地的资源利用经验,另一方面应有自已的创新之点,过程尽管艰辛,但本地化石文化的成功打造完全是可能的。

(4)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缺乏合适的产业,迄今为止,远安大多数原住民对普通古生物资源开发的理解还处在挖掘—加工—贩卖的简单思路上,导致部分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无序开采,这既不利于保护利用,也不利于研究报道。

4 打造远安化石文化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 充分认识,统一思路,以国家层面发布的古生物保护利好政策为契机,充分利用县域内的重要古生物资源,以建成鄂西最具特色的古生物化石文化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为工作目标,加快本地化石文化的培育和打造。

(2) 加强化石文化的打造和培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的前提下,以科学规划作引领,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统一部署、统筹推进。

(3) 近期远安要继续完善、认真思考远安古生物化石产地保护规划各项细节内容,充分与有关部门、研究团队沟通,提交规划成果给国土资源部审查并发布实施,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上级部门的支持,为化石文化打造奠定良好的先期投入、政策基础。

(4) 重视基础研究工作,要与各大科研单位展开持续而广泛的合作,建立健全的合作研究机制。倡导、鼓励和支持本区重要古生物资源的科学发掘和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化远安古生物资源的重要价值。

(5) 化石文化的培育必须自上而下引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实民众基础,即在全县人民尤其是重要古生物化石点附近的原住民中间逐步形成良好的化石文化氛围,需要做到:大力开展地学科普活动,加强有关科学知识普及,重点开展和本区化石文化有关的乡土教育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让民众学习和充分认识到远安古生物资源的优势和特点;适时以政策、资金引导的方式,引进或鼓励优秀企业从事与远安化石文化相关的产业,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创造良好条件,让民得利;要认真推广《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有关古生物保护政策内容,影响民众的观念和认知,让化石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为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基础。

(6) 以化石文化带动当地旅游。远安是化石之乡,这里众多的化石资源是其他众多地方无法攀比的独特资源。将远安特有的化石文化资源与当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资源有机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将是一个发展旅游业的绝佳选择。以落星村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园和嫘祖镇奥陶纪头足类化石园为主体,融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为一体,开发以古生物化石资源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景点和扩大旅游范围,提高既有旅游景点的品位,打造成远安重要的名片和国际品牌,推动远安地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建设以及古生物类特色旅游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 方翔,张允白,陈挺恩,等.论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的鉴别特征[J].古生物学报,2015,54(1):84-92.

[2] 陈粲,陈孝红,程龙,等.湖北南漳—远安动物群及其生物复苏意义[J].地质学报,2016,90(3):409-420.

[3] Jun Liu.Yuanansuchus maopingchangensis sp.nov.the second capitosauroid temnospondyl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Badong Formation of Yuanan,Hubei,China[J].PeerJ,2016,4:e1903.

[4] 汪啸风,陈孝红,孟繁松,等.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R].武汉: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2015.

(责任编辑:陈姣霞)

Thought of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aleontological Fossil’s Culturein Yuanan of Hubei Province

LI Jiangli, ZHAO Bi, ZOU Yarui, YIN Wei, TAN Qiuming

(HubeiInstituteofGeosciences,Wuhan,Hubei430034)

Yuan’an is rich in paleontological fossil resources.Abundant paleontology fossils with intact preservation have been found in Yuan’an.Therefore,the Yuan’an fossil has high ornamental,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value with great prospects fo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It h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cal fossil cultural industr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fossil’s culture in Yuan’an,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conditions,also makes a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 of the ideas to create fossil’s culture.

Yuan’an; fossil’s culture; innovation; cultivation

2016-08-29;改回日期:2016-10-08

李姜丽(1984-),女,工程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从事旅游地质相关工作。E-mail:187259571@qq.com

Q911.2

A

1671-1211(2016)06-0959-04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6.030

数字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1025.1438.010.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16-10-25 14:38

猜你喜欢

海生爬行动物古生物
基于工艺美术视角的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研究
我不是恐龙
红色马栏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原角龙
杜小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