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学与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关系的相关思考

2016-02-03王志军

黄河之声 2016年22期
关键词:音乐学教学方式民族

李 丁 王志军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民族音乐学与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关系的相关思考

李 丁 王志军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当代,民族音乐学与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族音乐学对于我我国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我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思考,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应对方案。

民族音乐学;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生本;审美

一、民族音乐学对于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基础理论启示

当今,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中国所处的音乐大环境,几乎都是以西方(欧洲)音乐为主导的。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对于我们当代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也就是,当我们学习音乐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不能一味的将西方音乐作为标准,要平等地去对待各个民族、国家的音乐文化。然而,在当今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想要让我们的学生遵循“文化价值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去学习、研究音乐,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从小收到的音乐教育都是来自西方的音乐理论、思想。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还需广大音乐专家、学者、教师,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研究方法的启示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或多或少的对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有着各种启示。其中比较主要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法——一种非书面的、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今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有了发展的苗头,但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仍无法广泛运用。然而,我们都知道,现今大多数的音乐教师一般都是“科班出身”,从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他们的专业素质虽然很高,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传统文化领域的教学,只能“尽可能的模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流传至今,几乎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生活在这些音乐文化中的祖祖辈辈,就是他们传统音乐文化的最佳“继承人”。例如,在教授民歌的演唱时,教师往往运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唱、学生学的传统模式。由于受条件限制,这种教学方式被普遍运用。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歌的魅力、体会到民歌的风格特色,单纯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将民间的民歌艺人请进课堂,或者组织学生到民间采风、现场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多民族传统音乐的知识,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得以广泛传承。

(三)研究对象的启示

当代学校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与之前教师作为主导的课堂,有很大的改变。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也可将现在的课堂称为“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沈洽老师曾在文中这样说到,幼儿园至四年级的关于“理解世界各类音乐”项中就包括:用简单的术语描述至少两种代表性文化的音乐怎样使用音高、节奏、力度和音色等基本要素;判断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属于相同还是不同的文化,并说明理由;描述世界上各种文化中不同场合的音乐的作用和音乐家的角色。

二、中国当代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引入民族器乐教学或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民族器乐的教学和民间艺人进入课堂的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方式,首先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传统民族音乐的技能,这是从书本学不到的知识、体会不到的感受。让学生去了解、学习比较常见的民族乐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收获有关民族乐器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器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高、调式、音乐情感方面的音乐才能,这是单纯的欣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这一教学方式,要根据学校具体条件的允许而实施。一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民间艺人请进课堂,是一种比较有效。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将引导出正确的音乐教育方向

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是以审美教育为基准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的进步催促着学校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知识技能教育思想的影响,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缺乏准确把握,因此往往出现背离新课标的种种现象。新一轮的课改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潮流,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础音乐教育的双基训练——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信无论如和改革,民族音乐走进学校音乐课堂的步伐不会停滞。

三、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学对于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方方面面的影响,也是整个中国音乐界发展的坚强驱动力。相信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也将带动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弘扬与传承下去。

[1] 沈洽.以人为本的多元—本位音乐教育——基于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视角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2,03.

[2] 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1994,04.

[3] 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4] 杜亚雄.什么是传统音乐[J].中国音乐,1996,03.

[5] 董维松.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学及其分类问题[J].中国音乐,1987,03.

李丁(1991-),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王志军,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音乐学教学方式民族
我们的民族
音乐学人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