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文化在手风琴音乐中的地位

2016-02-03王韫斐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演奏家军旅手风琴

王韫斐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军旅文化在手风琴音乐中的地位

王韫斐

(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并没有承担着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功能,而是一种反侵略的高亢“嗓音”,在我军抗战过程当中,手风琴一度扮演“宣传委员”,军旅音乐的产生也不同程度的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为之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命运,成为抗战救亡运动中最强大的武器。

军旅文化;军旅音乐;手风琴

在中国,手风琴音乐的传播与部队文化相联系是中国手风琴音乐的一大特色,它以饱满的热情和慷慨激昂的旋律代表着一代又一代战士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从抗战救亡运动至今,在这种文化体系上涌现出来的手风琴作品不计其数。

一、从情感渗透到精神升华

人们开始对音乐重视可以从抗战救亡运动说起,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冼星海同志曾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要利用救亡音乐像武器一样在斗争中完成民族解放的重大任务”。陈原也明确指出:“音乐不只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斗争的武器”。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参加抗战救亡运动的战士对部队的感情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深深地烙在心中。在培养战士战斗精神的过程中,军旅音乐使战士们在情感上有了依托,并引导战士去体会和认识音乐艺术饱含有强大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音乐的情感力量是伟大的,它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澎湃,军旅音乐更是,它和战士们在情感上的互动也大大增强了情感最宝贵的价值,情感最宝贵的价值在于真实。从这个层面上讲,这点重要性归结于词、曲作者身上,是他们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力。这也说明军旅音乐并不是生硬的说教,并不是虚造声势,而是以生动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调动战士对国家存亡的情感,鼓励战士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祖国给予的使命。因此,军旅音乐以自身的情感渗透为基准,发挥自身独有的魅力,让置身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感受同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稳固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正确战斗精神的目的。

二、以时代为印记、手风琴为载体的军旅音乐

19世纪末,手风琴作为西方文化载体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出现。那个时代的手风琴只是除中国以外的“外籍人员”自娱自乐的乐器,也仅存在于外籍人员的社交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促使俄罗斯民众涌入我国东北地区,为了生活,他们在街头卖艺,其中不乏有一些精通手风琴的民众,他们经常汇集在一起抒发对自己国家的情感,这也促使中国民众在接触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近一步的接触到了手风琴音乐。手风琴音乐也就此化成一粒麦种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在抗战救亡运动中,手风琴作为革命队伍的“宣传委员”在大阵后方,特别是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救亡队伍中,一些有思想、有知识的青年学子投身到艺术创作中,他们把军旅音乐作为鼓动上场杀敌的战士们坚强后盾。在抗战救亡运动的热潮里,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的救亡歌曲,比如《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这些救亡歌曲根植现实生活,而作品就像刚伸张出的树苗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伸展成一棵参天大树。届时,这些革命歌曲渲染着全国各地。手风琴以体积较小、提携方便、群众性强而成为救亡歌曲的伴奏乐器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下。当年怀抱手风琴演奏救亡歌曲的就有我们所熟知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先生和李遇秋先生。手风琴为救亡歌曲伴奏的这一过程也足以体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军旅文化,它与中国的现实生活相交融。那么我们可以确切的认为,手风琴自传入中国以来就置身投入到了军旅文化当中,并打出了响亮的一枪,这是时代的象征!为了发扬军旅文化,老一辈军旅手风琴艺术家投身于热潮当中,用艺术去伸张正义,用艺术去呼唤和平。

在八路军各军区、解放军各野战军的文工团里,均设有专职的手风琴演奏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篇篇时代的颂歌,用一个个铿锵有力的音符配合军队的号角。为此,著名手风琴作曲家、演奏家李遇秋先生说过:“中国的手风琴是在战争中诞生的,战争打到打哪里,手风琴就拉到哪里”。这句话是多么的鼓舞人心,象征着手风琴在那个时代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正是传承了革命时代的印记,建国后,解放军各大军区都建立了自己的文工团,各种演出活跃在基层部队,手风琴也自然成为演出的“主角”。建国初期,为巩固国防、抵御外来政权的干涉,全军上下又掀起了练兵的热潮。为了使此次热潮更突出主题性,群众性歌咏活动相继在部队里展开,群众性歌曲最具代表性,这些斗志昂扬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怎么可以少了手风琴做伴奏?

伴随着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开展,军旅手风琴艺术家们单纯的演奏救亡歌曲已经不能满足部队官兵们日益增长得审美需求。军旅演奏家们开始寻求带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独奏曲,例如《士兵的光荣》、《骑兵随想曲》、《快乐的女战士》等,虽说此类作品屈指可数,但都以军旅生活为基准。对于军旅手风琴音乐而言,也为之迈出了一大步。此后,手风琴作曲家、演奏家李遇秋先生又谱写出一首手风琴二重奏《草原轻骑》,这部作品的问世,在全军上下掀起一个热浪,在军旅手风琴领域掀起了无数层浪花。随后,杨文涛先生编配的手风琴曲《师长有床绿军被》、任士荣先生编配的《空降兵之歌》,又一次给军旅手风琴音乐插上了艺术的翅膀,并翱翔在部队的高空上。也许是军旅手风琴音乐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一首曾键先生创作的《我为祖国守大桥》独奏曲一问世,就影响了一批部队手风琴演奏员,此曲红遍各大军区,给军旅手风琴音乐打了强劲的一针!也为军旅手风琴音乐打下一片天地!

改革开放以后,军旅手风琴演奏家们不断推陈出新,但他们仍追随着军旅文化,加快军旅手风琴的发展步伐,希望军旅手风琴音乐能够不在时代的发展下逊色。

三、结语

中国军旅手风琴音乐之所以佩戴上耀眼的光环,完全依托于几位军旅手风琴演奏家们的辛勤耕耘,也更是部队这个特殊环境的影响。军旅手风琴演奏家们从军旅生活的角度出发,谱写一系列具有部队特色的手风琴乐曲。让我们不忘初心,不忘抗日救亡和新中国解放后艺术家们创作的军旅手风琴音乐。

[1]王雪彬.军旅音乐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载体作用探赜[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申波.中国军旅手风琴音乐的审美视角[M].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

王韫斐(1991—),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硕士研究生,助教,音乐。

猜你喜欢

演奏家军旅手风琴
军旅青春正步走
演奏家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军旅雅士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