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藏民族血缘考续改(二)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吐蕃遗址西藏

王 时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汉藏民族血缘考续改(二)

王 时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拥有共同祖先的推断,已经被Y染色体的对比分析所证实,而不再是一种科学的推断。汉,藏民族的祖先起源于古猿。7500至16000年前,他们是同一祖先的后代。然而,由于黄河下游和通婚的其他部落的分离,沿黄河迁移的移民先祖们来到上游,其中一部分进入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成为现在当地藏缅族母语人口祖先,而另一部分与中亚人混合后,成为了现代藏族人的祖先。长期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分歧的习俗,形成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并与在青藏高原,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地域部落联盟。并和中亚向东混居的广域游牧民族的祖先多年的混合,浸润,融合,再现今天的西藏人民。而西藏新石器出土年代最久远的卡若遗址距今5500~4300年。延续达到1000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年代只有3000年,由此可以证明,中原的史前文化是随着两条流域即黄河与长江地域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产生出新的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整体民族。

考古发现;发展过程;血缘关系;习俗

上一期讲到考古发现,现代在黄土高原中国北方,陕西蓝田发现的直立人的人类化石,距今大约115万年更早。后来在内蒙古高原和中国北方平原的过渡地带,泥河湾河北省,陆续发现有100亿年前,一些石器,有的超过140万年前。在南部,云贵高原发现的元谋直立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前。这些年来在三峡长江上游出土的和发现240多万年前巫山人化石和石器工具。在安徽省繁昌县同时发现了石器和骨器器件,它的年龄2亿年早于240多万年前的巫山化石和石器工具。年龄是接近那些最古老的非洲人类化石和石器。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似乎是人类更认同“人类单地区起源”学说。这个理论首先认为所有古猿在非洲,即人类起源是在一个地区进入发展的,然后迁移,增殖到周边地区。另一种理论是“人类多地区起源”学说。该理论由德国著名人类学家Weidunrui(F·魏敦瑞)提出的。从猿到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也不可能在一个地区完成每个步骤再向四周扩散。

早在一万五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纺织。它们是由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定居和村落,生产石器满足人们生活,这些重要元素标记代表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一、新石器时代西藏

而西藏新石器出土年代最久远的卡若遗址距今5500~4300年。延续达到1000年。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年代只有3000年,由此可以证明,在这个时代延续过程中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年代文化,与昌都卡若遗址出土年代文化,两个出土文化显而易见是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发展脉路也是从西藏东部地区逐步发展到西藏西部地区。

卡遗址中出土,盘状敲砸器,磨剥斧,肩石斧,凹背直刀石,它以楔状、柱状、锥状细石核和两侧平行的细石叶为特征,特点是在两侧。在马家窑文化遗址,半山文化遗址,马厂文化遗址中也有大量发现。经放射性碳测算,从3000年拉萨曲贡遗址文化和5500至4300年前昌都卡若遗址文化,这种两种遗址文化与马家窑遗址文化,半山遗址文化,马厂遗址文化属于同一技术传统文化。

在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人工栽培作物“粟”,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的粟米是怎么来的呢?

(一)卡若遗址农作物“粟”

据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生产粟米的国家。磁山出土的粟米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国际迄今发现的最早种植粟米的国家,是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发现最早人工栽培的粟米产区,中国的中原地区是粟米的最早发源地。根据这项研究,中国大约人工栽培成功是在新石器时期,在中原地区生产的古代粟米,由中原地区向西蔓延,到青海乐都柳湾等遗址出土粟米就可以证明。西藏卡若遗址中出土的粟米,毫无疑问是由中原地区向西蔓延,到青海乐都柳湾蔓延到西藏区域之后蔓延到西藏南部。

(二)地穴式、圆地式房屋建筑

新石器时代考古在黄河流域中游,继仰韶文化就是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半洞穴式圆形的房子,地面大多涂有一层白灰。在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也是半洞穴式圆形的房子式的建筑形式,也是室内的地面涂有一层白灰,显然是受了中原文化的传播影响产生的。

二、藏族起源的传说及习俗和部落联盟

藏族关于自身起源的传说主要有三种:1:印度移民迁移进入。2:卵生。3:猴子和罗刹。

(一)印度迁移进入传说

一些藏族学者解释了为什么有印度迁移进入传说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藏族人信奉印度佛教。因此对印度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印度其他学科也进行了深刻探索,并以印度历史文化和西藏历史文化的起源认作是一个历史文化起源。此说自古以来即遭到藏族学者中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摒弃。

(二)卵生说

卵生说,是古印度人在梵文“百道梵书”“歌者奥义”表达的观点即金卵论,人是由蛋而来。显然受到了国外思想的影响产生的,而不是从西藏的故土产生的。

(三)关于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的传说

《西藏王臣记》在谈及这一传说时云:“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可见此传说在藏人有关其起源的话传说中乃居于主导地位。”藏族学者南喀诺布也认为:“多数藏文史籍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猕猴菩萨与罗刹女的结合繁衍了藏民族。”《西藏王臣记》在谈及这一传说时云:“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可见此传说在藏人有关其起源的话传说中乃居于主导地位。西藏的学者对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的传说是这样认为的:西藏历史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

西藏对本身三个起源传说。1:印度移民迁移进入。2:卵生。3:猴子和罗刹。最广泛认可的就是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

“西藏旺记”在谈到这个传说提到:“凡雪域所宏传之《大悲观音法类》虽有多种,然均同一旨趣,皆说西藏人种系猕猴与岩魔交配所生子嗣,为赤面食肉之种。”大多数藏族史书里最常见的说法也是一只猴子与岩魔女交配所生子嗣。

(四)习俗;汉藏习俗的一致性,过年习俗基本一致。对<龙>神的崇拜一致性。

(五)部落联盟

这不是巧合,从旧石器时期原始藏族文化向新石器时期过渡,有些重要的原始考古特点,和中原原始文化特色是相同的。中国的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认为:仰韶文化即中原原始文化,实际上就是黄帝文化。黄帝在中国的原始历史文化中不是指着某个人,是不同部落之间在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奠基石的创始。

华夏家族内部之间矛盾冲突,是通过诅咒盟誓来解决。这种联盟部落之间的盟约,反应出原始部落之间的家族血缘的关系让冲突,在更冷静的诺言之下得到解决。诅咒盟誓,同样是汉藏传统的习俗。

三、吐蕃接受中原文化民众心里的认同感

儒家文化传入吐蕃是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开始,太宗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作为嫁妆有释迦牟尼佛像,宝物,经文,书柜、360卷经典。第一个开启唐蕃和亲序列。文成公主在西藏,促进佛教在藏区传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她还带来了大唐政治、礼仪制度,文成公主进藏,带来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匠,技术人员、商人、儒家学者、医生、艺妓、卜卦人、占星术一起来到西藏,汉族儒家文化开始在西藏广为传播。吐蕃接受中原文化,广大吐蕃民众心里有认同感,没有排斥心理。

文成公主来到西藏通过和亲传播儒家文化。她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书籍,但也带来了很多中原文人这些精通传统儒家文化的人,他们帮助理清吐蕃文献,将传统儒学和大量的文化典籍,医药,技术引入到吐蕃。包括中国天文历法,医学经典。

记录松赞干布重要的对话,建立吐蕃政治形式化。松赞干布大喜,命令贵族和大臣虚心学习。衷心地感谢文士老师,并虚心学习汉文化,研究他们的文学;而后他还派出一群一群贵族,不畏长途距离去长安,研究唐代的经典,研究文献,指导吐蕃文化。同时向唐朝求婚。唐以金城公主出嫁墀德祖赞。

金城公主赴藏时,又带去了许多工艺品、工匠、乐谱、诗书,帮助建立寺庙翻译佛经,支持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各种与吐蕃的沟通。带来大量书籍包括医药、天文、历算、星相、金城公主到西藏,是吐蕃吸收儒家文化又一次伟大的传播。

每一个唐朝皇帝即位或死亡,吐蕃达磨赞普等丧亲之痛或亡,双方派出使节,即位庆祝,病痛死亡吊唁。吐蕃达磨赞普死后,大臣私自立乞离胡为称赞普,没有唐朝的册封,结果引起人民的不满,然后有人说:“没有大唐的册封,何名赞普!”从以上历史事件知道,在当时吐蕃人每一阶层对中原王朝的政治礼仪制度的接受,对唐朝的政治、文化的认可,认为是理所应该的事情。

传统儒家文化对吐蕃文化的深刻影响。当时的敦煌寺学教育非常兴旺发达,很多在在寺院学习的学生记录课堂笔记。他们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及各种文献。来研究佛教的内容,研究并学习很多传统儒家经典“孝经”,“论语”“尚书”“左传”和家庭教育的开启儿童教育的书籍“开蒙要训”乡绅家庭教育的“太公家教”等各种各样的儒家思想书籍。在这一时期,敦煌佛教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发展,该地区的寺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心,佛教事业地位在河西堡地区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巩固。佛教世俗化程度已嵌入了民间,大量的儒家的伦理和论证在佛教世俗化原则中得到认可和融合。

例如,在“基因重组”一节新授课中,学生的笔记可以记为: ①时间: ____________;②原因: ____________;③类型(按原因分): ____________;④结果: ____________;⑤意义: ____________。也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又如,在学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一节时,学生可画一个植物简化图,在植物的各器官与部位上标注存在,或产生的各种植物激素及其相应的作用。

敦煌被吐蕃占领后,吐蕃全面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儒家学说和汉族佛教思想。并翻译大量的佛经,儒家经典,诗歌译成藏语,他们设置在寺院里的学校,讲述儒家经典,通过讲述儒学“春秋后语”,“尚书”,学习医药著作佛经教规,说明唐朝文化早已深入吐蕃人心及对吐蕃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翻译儒家经典文献,都是当时留存下来的。

四、汉藏两族同根同源

文献记载《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据尤中先生考证:“江水”、“若水”即指今金沙江、雅砻江流域一带。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世系表中记载:“天神自空降世,于天空降神处上方,有天父六君之子,三兄三弟,连同挥·顿社共七人。墀·顿社之子即挥·聂挥赞普(第一代赞普)也,来作雅碧大地之主,降临雅碧地方。”传说中的第一代赞普降临的“雅砻”地方,即今四川雅碧江流域北部。所以说早在原始社会自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黄帝系统的一些中原的氏族部落集团是由青藏高原的东部雅砻江、金沙江地区迁移,成为最早的吐蕃。

2000年11月19日,根据中国媒体报刊浏览,“华商报”报道:“科学家从汉族和藏族的人的血液遗传研究中证实——汉藏民族系拥有共同祖先”。科学家和外国科学家在我国境内将汉族人藏族人的血液中Y染色体类,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得知,并进一步证明了汉藏民族系拥共同祖先的结论。即现代汉族和当代藏族拥有共同的祖先。由哈佛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和和其他大学十几名科学家研究工作中得到论证,通过22个省市的汉族人,及云南,西藏,青海西藏的藏族人男性Y染色体类型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发现,汉族人和藏族人拥有共同的特异性常见的Y染色体类型。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现,中国现代汉族和当代藏族推断出共同的祖先,是一个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可靠的实物证据。汉藏两族共同拥有一个先祖,已经被对比分析证实的Y染色体,这不再是一个科学假设。汉藏两族的祖先来自北京的古猿,7500-16000年前,还是一样的祖先的血裔。但由于黄河下游的相分离后,分别与其他部落混合交配,藏族的祖先沿黄河流域向南和北迁移,一个迁移到南方,迁移到南方进到云南,西藏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成为当地现在藏缅语系的祖先人群。

而另一部分与中亚人混合后,成为了现代藏族人的祖先,长期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分歧的习俗,形成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并与在青藏高原,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地域部落联盟。和中亚向东混居的广域游牧民族的祖先多年的混合,浸润,融合,再现今天的西藏人民。而认为藏族是青藏高原当地的土住原住民的学术观点在严肃的科学证据上,以难成立。只有建立在与现代科学发现的新科学技术、科学基础和可靠的实物证据之上。才具有说服力。

由此推论北京三顶洞人是沿着黄河流域,黄河下游分两路一路是西迁,其迁徙融合的路线大致是华北→内宁陕→甘青→四川东部至西部→西藏东部至西部:另一路南迁,至长江下游安徽繁昌由长江流域往上游迁徙再向南进入云南、西藏南部及东南亚、南亚地区。

因为根据考古证明,在华北黄土高原陕西蓝田直立人化石发现,大约115万年前或更早的年代。在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过渡区河北省泥河湾,有100万年的早期发现化石石器。在南方云贵高原:关于云南元谋直立人化石年代大约在170万年前。出土于长江三峡地区年代200万年高龄的化石和石器“巫山人”。在安徽省长江下游繁昌,发现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器和骨器,材料是早于巫山,可能达到240万年前。

因此说中原的史前文化是随着两条流域即黄河与长江地域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产生出新的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整体民族。■

[1] 石硕.论藏族关于族源的三个传说及价值.2001,6,20.

[2] 史记·周本纪.

[3] 史记·五帝本纪.

[4] 山海经·海内经.

[5] 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6] 格勒.略论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兼论西藏原始文化的一些地方特点.2011,4,15.

[7] 旧唐书·吐蕃传(196卷上).

[8] 新唐书·吐蕃传[Z](216卷上).

[9] 韩锋.吐蕃佛教文化中的儒家文化.2010,6.

[10] 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11] 任树民.汉藏同根同源历史踪迹溯源考.2003,12,26.

[12] 华商报.2000,11,19.

王时(1963-),吉林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社会伦理学。

猜你喜欢

吐蕃遗址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一)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