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歌曲演唱的发展

2016-02-02杨光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3期
关键词:通俗唱法歌唱

杨光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浅谈中国歌曲演唱的发展

杨光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在众多灿烂的文化创造中,歌唱艺术可以说是古代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远古人们祭祀祖先时的随兴而歌,春秋时代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古代中国的歌唱艺术从传说中的萌芽逐渐走向了有文字可查、有史书可考的时期。所谓的“余音绕粱、三日不绝”的典故就是形容当时的歇唱艺人技艺之高、技艺之成熟的。而《诗经》集合了当时流行的各种民歌一百多首,就可以想象歌唱艺术在当时的中国音乐艺术中占有多么高的地位。古人学文必学诗,而诗与歌又是关系最紧密的。这一切都促使古代中国的歌唱艺术向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歌曲;演唱发展

到了近代,中国歌曲演唱的发展更是呈现空前繁荣的状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民族唱法的诞生。民族唱法包括我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扑,因此在群众中已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民族新唱法是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外来的美声唱法的特点,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一种完美的唱法。这种唱法既有民族唱法的优点,例如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特点。这种唱法使民歌歌唱演员的唱龄延长。同时,这种唱法能自如地演唱民族歌剧的大段唱腔,是我国优秀声乐教育工作者多年研究努力的可喜成果。

民族新唱法虽然使传统的民族唱法上升到了科学化、理论化的高度,但无可避免,它也存在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暴露出的令人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民族声乐界的权威——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林教授,他所培养出的学生都是现在中国的顶级歌唱家、民歌天后,这就使得很多民族唱法专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模仿歌唱家们所发出的完美的声音,以求自己也能发出专业人士们认为最甜美的声音。这些都促使了如今的民歌坛“千人一声”、“名嗓克隆”的现象。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发出这样的声音而自豪,严重的忽视了个性的问题。这种情况曾一度引起专业界的争论,专家们也一再的指出这种现象会阻碍民族声乐的发展,让民族声乐停泄不前。他们呼吁我们应该朝个性的方向发展,唱出自己个性来。

另一方面,民族唱法在中国13亿人口中只被极少数人群所接受,大多数人们只喜欢那种通俗易懂的音乐。因为它们能让人们在忙碌之余得到适当的放松,不需要再伤脑筋去欣赏所谓的高雅音乐。所以促使了“民通”唱法的出现。那所谓的“民通”的含义是指什么呢?顾名思义,也就是民族与通俗的结合。那什么又是通俗唱法呢?

通俗唱法也可称为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艺术特色。擅长抒发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一般来说,其演唱注重掌握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委婉,并在演唱中经常运用轻柔、气声以及颤声、滑音、音色变化等装饰性技巧。它一般是借助于音响扩大效果,以闪耀的舞台美术灯渲染气氛,用个性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器伴奏,集说唱于一体的演唱艺术。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大部份用真声歌唱,气声、假声亦有运用,贴近生活语言。演唱风格有轻柔自然的:有高亢强劲的: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的:有队列进行曲式的;有艺术歌曲形式的。是全世界性,目前还在不断的相互交融发展,感染性最强,普及性最大的一种演唱方法。通俗唱法以青少年为中心,也深受中年人的喜爱。

通俗唱法目前在我国还尚未形成系统的发声训练体系。通俗唱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任何的发声方法可言,其人才培养主要靠自学,一般训练几个月便可上台演唱。比如现在娱乐圈的很多歌星们,或者是一些“半路出家”的三栖明星们。象这样的专业通俗歌唱演员,唱龄较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演员要短的多。但中国的流行歌坛也不全都如此,也有很多实力派的通俗歌手,他们又和其他人不同,因为他们都接受过正规的发声训练,用美声或民族打底,以此建立起牢固的歌唱功底。所以,他们的歌声能那么的潇洒自如,给人们无拘无束的享受。

也许是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近几年的流行歌坛,很多歌手都会到国外的音乐学院去充充电,系统地学习欧美通俗唱法的长处,用科学的发声来规范自己,而不是盲目地慢慢磨损自己的一副好嗓,不再“玩命地喊”。

同时,李娜用她那学过民族唱法的好嗓子唱出了通俗味道的《青藏高原》。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一首音域较宽广、音区较高的一首歌,这就要求它的演唱者必须具备很好的嗓音条件和歌唱技巧,而这两个条件是一般的通俗歌手不具备的。一首《山路十八弯》让全国的观众通过中央台的春节晚会认识了李琼。同样,李琼的歌音域也较为宽广,而她的风格又是在粗旷与豪迈中带着些许的甜美与细腻,虽然她唱的是通俗,却很有一股子民族味儿。所以,她的歌也更难让人驾驭,更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那扎实的演唱功底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多年的专业的声乐训练,也就是民族与通俗的真正结合。

而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演绎《天涯歇女》等老歌的方琼,认为民歌手只能将一种唱法进行到底的观点已经不舍时宜。事实上,如今多样化发声系统的训练,已使一些年轻民歌手具备了驾驭不同风格甚至跨越歌唱种类发展的可能。比如北京的吴碧霞原来是出色的强歌手,转型后获得国际黄声演唱大奖并成为国内歌剧界顶尖女高音,而一些民歌手私地下也能将通俗歌曲玩得很转。一些专家认为,观念放开,甚至可以为中国特色的民歌登上国际音乐舞台获得突破。宋祖英当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开个唱时,以混声唱法受到了国外观众的欢迎,后来在京主演音乐剧,更是通过“民通”演唱风格,驾驭了十余个声情并茂的唱段。著名声乐专家金铁林教授评价她“有时候用通俗,有时候民族一点,是根据不同作品来展示她的风范”。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我国的歌唱艺术在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朝着积极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终将走向世界,登上国际音乐舞台,让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都为中国的歌唱艺术而欢呼。

猜你喜欢

通俗唱法歌唱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小说的通俗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