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20世纪广东电影史
——以电影制作为例

2016-02-02彭雪芹

神州民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故事片广州广东

彭雪芹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 广州 510110)

略论20世纪广东电影史
——以电影制作为例

彭雪芹

(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 广州 510110)

地处沿海的广东,得风气之先,电影制作起步早。1924年广东电影制作开始起步,但整个民国时期,广东电影公司规模小,出品电影数量有限。新中国建立后,电影体制改革,195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拍摄多部经典电影,影响力迅速扩大。改革开放后,广东电影制作走在全国前列,出品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经典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南国电影风格。1992年以后,广东电影制作步入市场化时代,走向新的转型。

广东 电影制作 诞生 复苏

电影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可雅俗共赏,为大众喜闻乐见,是影响非常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世界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翌年便传入中国。1905年,《定军山》在北京拍摄,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萌生。但中国电影的草创时期,仅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有少量的电影拍摄活动。

广东地处沿海,得风气之前,20世纪20年代,广东电影制作开始起步,但电影公司规模小,出品电影数量有限。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广东筹建国营的珠江电影制片厂,电影成为意识形态的表达阵地,开创了红色电影时代。文革十年,电影制作停滞。文革结束后,随着社会的复苏,广东电影制作重新焕发出活力,出品电影在质量、数量上都跃上一个新台阶,留下众多经典的艺术佳作。1992年之后,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下,广东电影制作进入市场化时代,出品电影的种类更加多元化。

20世纪里,广东电影一路走来,给观众留下一部部耐人回味、千回百转的故事,而电影发展的路径本身,也是一部动人心弦、曲折起伏的历史故事。广东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初步梳理20世纪广东电影制作的历史,展现上世纪广东电影的发展轨迹。

一、电影的诞生——萌芽时代

1924年黎民伟、黎北海兄弟成立民新影片公司,在广州西关多宝坊“探花第”拍摄电影《胭脂》,这是最早在广东制作的一部电影。该片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编导黎北海,在广州拍摄,回香港冲印。1925年于香港黎氏经营的新世界戏院首映,引起轰动。1926年民新公司迁往上海。

1925年梁少坡在广州创办钻石活动画片公司,拍摄《爱河潮》。1926年3月3日,宝华影院开业,当日放映《爱河潮》,这是广州影院最早放映广州自产的故事片。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香港影业生存环境恶化,大批影人到广州发展,带起广州制片业一度繁荣,1926年到1935年,广州先后有三十家电影公司出现。但都是小资本运行,多拍摄一部影片。随后,广州政局不稳,经济实力不足,几年之后,广州电影业销声匿迹,不少人又回到香港电影界发展。

1927年,正当广州电影公司草创之时,韦碧云在广州开设首家广东电影学院,为广州培育了导演、演员等电影方面的人才。广东电影学院三个月一期,共办两期,其毕业生为广东电影界增色不少,如邝山笑开办紫薇影片公司,李化在紫薇、合众等影片公司执导影片《璇宫金粉狱》、《笔耕》,卢敦、李丽莲主演《笔耕》、《炮轰五指山》。

民国时期,广州电影制作已经起步,电影公司数量不少,但规模小,资金不足,拍摄影片数量有限,影响力也仅限于岭南地区。

二、政治挂帅——红色电影时代1956-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在电影文化领域,改造旧电影体制,塑造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银屏形象,辅助社会主义运动的推进,成为这一时期电影的主题。195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开始筹建后,为配合政治运动,宣扬革命精神,拍摄多部故事片、戏曲片。

1958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先后拍摄《渔岛之子》《南海潮》《跟踪追击》《七十二家房客》《大浪淘沙》等故事片,以及《关汉卿》《荔镜记》《红叶题诗》《山村新曲》等戏曲片。这一时期,广东出品的电影故事片及戏曲片,开始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如《南海潮》,导演蔡楚生、王为一,这是他导演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蔡楚生导演避开了当时电影常用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而是通过一家人悲欢离合的曲折经历,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场景,在表达宏大主题时,对华南渔乡风俗做了充分的展示。因其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与深刻的社会内容相融合,1963年公演时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又如《七十二家房客》,导演王为一,讲述广州一栋破旧大院里72家穷苦房客的悲喜事,开创了讽刺喜剧电影的先河。该片艺术水平很高,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出作品,其电影表现手法为后来多部电影所借鉴。该片也被多次翻拍。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制作仍然处于故事片与戏曲片并重的时期。珠江电影制片厂在这一时期还制作了多部影响很大的戏曲片,如粤剧《关汉卿》,讲述了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名剧《窦娥冤》的历史故事,辛辣抨击封建专制,歌颂关汉卿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该片由田汉编剧,徐韬导演,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等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演,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粤剧片。

三、电影的停滞——灰色时代 1966-1976年

1966-1976年间,文艺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的前沿阵地,电影首当其冲成为“革命”的对象。由于江青有演艺经历,她直接介入电影界的大小活动,“样板戏”被定为电影艺术的典范。与之对应,众多电影工作者不符合“文化大革命”的革命标准,纷纷被打倒,电影创作中断,全国电影制作一片停滞。受此影响,珠影在十年间仅出品三部故事片:《小螺号》《枫树湾》《山里红梅》,及三部曲戏曲片。

1967-1974年间,广东电影制作一片空白,没有制作出一部故事片,而全国各地的电影制作,除指定的样板戏式的电影外,也大体陷入停顿状态。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先后对电影尤其是故事片产生的状况表示不满。为了改变电影制作停滞的状态,各电影厂调回部分下放到农村、工厂的电影从业人员,开始尝试恢复电影创作。1975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小螺号》,重新开始了故事片的生产。1976年,又出品《枫树湾》《山里红梅》。虽然,电影类型僵化,题材单一,但毕竟又开始了故事片的制作。

四、电影的复苏:黄金时代 1977-1992年

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逐渐恢复正轨,电影业随之复苏,并与戏曲脱离。广东电影迎来创作高潮,在质量、数量上都进入一个新台阶。从电影类型来看,复苏初期,广东出品的电影仍多革命、惊险、反特题材。80年代中叶,电影选题多注意挖掘人性,反映改革开放后普通民众的欲望与追求,而电影类型日益多元化,娱乐片逐渐占据市场。

(一)、乍暖还寒:徘徊时代(1977-1978)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此后两年间,政治、社会、文化开始朝着正常的轨道转向,但这种转变还是小心翼翼的,徘徊观望的,比较缓慢的。电影业百废待兴,广东电影工作者以巨大的热情,拍摄出六部电影,包括革命历史题材、惊险反特题材,并解禁公映《大浪淘沙》等被禁电影。

《大浪淘沙》讲述国民革命运动中风云变幻的历史与知识青年的不同追求、不同命运,1966年完成制作,但被定调为“严重歪曲革命史实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禁止放映。文革结束后,为了缓解电影市场上片源奇缺的状况,解禁一批“文革”中被禁的影片,《大浪淘沙》被搬上荧幕,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同志,感谢你》《斗鲨》《蓝天防线》等是珠江电影制片厂这两年出品电影的精品。《同志,感谢你》讲述大学恢复招生后,知识分子不同的选择,反映了当年的热点问题,紧扣时代主题。《蓝天防线》是一部反特革命题材的影片。此时广东电影虽然仍以革命题材为主,但开始关注到现实生活、时代话题。

(二)、春雨潇潇:走进新时代(1979-1983)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后,中国进入了思想解放的新时代,电影界展开了电影艺术的大讨论与积极探索。广东电影人密切关注现实,将电影从政治宣传中解放出来,探索画面、声音等电影语言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春雨潇潇》、《乡情》、《逆光》、《乡音》等反应真实生活、关注个体命运的经典艺术作品,以及《梅岭星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伤痕文学兴起,通过小说等文学创作,反思惨痛的历史,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悲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此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广东电影率先突破思想限制,通过电影反思时代悲剧,表达人文关怀。如丁荫楠、胡炳榴导演的《春雨潇潇》,通过一名 “四·五”运动的参与者在躲避追捕中发生的故事,透过个人的命运的变迁,去反映国家的历史与时代的伤痛。

这一时期,广东电影在电影叙事上摈弃宏大的革命的叙述模式,电影题材开始丰富起来,注重选择关注人性、反映生活的剧本。音乐片《海外赤子》通过解放军某文工团招收演员中发生的故事,反映归国华侨生活,电影插曲《我爱你,中国》唱响了大江南北,是80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艺人片《梅花巾》,通过一名老华侨关于评弹“梅花巾”的回忆,在影片结构上探索民族形式,将演唱与影片内容融合。爱情伦理片《逆光》构建三种时空结构,采用夹叙夹议的叙事方法,尝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片《梅岭星火》讲述陈毅同志在长征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的革命故事。农村题材的故事片《乡音》用自然、朴实的镜头对准民村日常琐事,如实、冷峻地刻画了传统文化束缚民众生活的深刻主题。

这一时期,珠影迎来了创作高潮,出品了大量经典优秀影片,连连斩获大奖,广受大众欢迎,风靡大江南北。如《春雨潇潇》导演丁荫楠获1979年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海外赤子》获得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梅花巾》获1983年开罗国际电影节“金象荣誉奖”,《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乡情》获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第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乡音》获198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同时,这一系列电影作品,带有鲜明的南国风情,形成了岭南特色地域风情的电影。如《海外赤子》《乡情》《乡音》中运用大量的岭南风光镜头,突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细节,表现具有岭南特色的故事。

在这改革开放的初期,珠影的创作经营理念也走在全国前列,是国内最早改建公司的电影制片厂,较早地向市场靠近。

(三)、百花齐放:电影多元化(1984-1992)

80年代中叶,社会上伤痕情绪渐渐淡化,中国电影艺术又开始与世界潮流碰撞,进入多样化探索的新时期。电影成为大众文化的中心,“成为万人空巷的热门艺术”。珠影出品电影题材更加多元,既有《绝响》、《心香》等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孙中山》等主旋律电影,也有《暂缓逮捕》等娱乐片。1985年1月,深圳电影制片厂成立,佳作连连。

这一时期,娱乐片开始占据电影的重心。如《暂缓逮捕》等娱乐片受到热捧,极为卖座。然而,社会上对娱乐片的发展存在一些争议,电影制作走向开始调整,整体而言,广东电影制作“突出主旋律,坚持多元化”。

主旋律电影再度受到重视,珠影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孙中山》取得成功,这是一部风格化的影片,突破传统叙事模式,以孙中山的重大心理转折为结构,凸显了民主革命的曲折,在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上都实现了突破,是主旋律史诗巨片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市场经济的试行,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珠影,得风气之先,率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都市生活,出品了多部具有鲜明的南国特色的电影,逐渐形成“南国都市电影”系列。如《雅马哈鱼档》围绕着主人公在菜市场开办卖鱼档的故事,反映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生活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影片中穿插了大量广州生活情境,具有浓郁的广州风味,一股强烈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此外,《街市流行曲》《给咖啡加点糖》、《特区打工妹》、《商界》《女人街》等影片,走进喧闹的城市,呈现都市男女在新的市场经济下的百味人生,极具岭南都市风情。

1984年,在特区深圳成立了深圳影业公司。深圳影业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拥有影片对外发行权,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中国电影制片的实验基地。1985年,深圳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少年犯》,反响十分强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普法题材的电影,以写实的风格,采用监狱实景拍摄,启用少年犯担任主演,关注社会问题,引人深思。此后,深圳影业公司陆续出品《飓风行动》《特警雄威》《你好!太平洋》《一家两制》等影片,形成“特区电影”系列。

五、电影市场化——市场时代1993-1999年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型。商业大潮波涛汹涌下,电影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化时代。但是,这一时期,广东制作电影的数量连年下滑,影响也渐渐弱化。

90年代,面对电视普及的影响,以及国外电影的冲击,国产电影步入低潮,整个电影市场萎缩,广东电影面临着转型危机。这一时期,珠影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如《军嫂》《安居》《龙飞凤舞》《赛龙夺锦》,先后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同时,由于市场化运作,电影制作注重考虑观众需求。为了迎合观众的娱乐化需求,商业电影成为主流,并掀起与港台联合拍片的高潮。珠影先后与香港的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英雄本色》《碧血剑》《英雄豪杰之苏乞儿》《珠江恩仇记》等影片,赢得观众好评。

深圳影业公司在娱乐片制作上也表现突出。其中,陈国星导演《一家两制》《编外丈夫》以及陈佩斯等主演《父与子》系列等轻喜剧电影,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一家两制》甚至进入了香港电影市场。此为,《花季雨季》获1998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华表奖最佳新人奖。

虽然广东电影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较于80年代,电影制作数量有所减少,观众的观影人次也逐年锐减。这是广东电影在市场化初期仍在探索的一个表现,也与全国电影市场整体性的萎缩有关。

结语

总而言之,20世纪里,广东电影经历新生、探索、停滞、复苏等几个阶段,为观众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佳作,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与生活。如今,广东电影制作走向市场化,出品电影类型日益多元化,电影技术日趋成熟,我们希冀在电影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广东电影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陈洁.民国电影艺术编年.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3〕倪俊.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尹鸿,凌燕.百年中国电影史1900-2000.岳麓书社,2014;

〔5〕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book=7,ebook=12

彭雪芹(1982--),女,博士,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与博物馆学,现任职于广州鲁迅纪念馆。

猜你喜欢

故事片广州广东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