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模拟加工的时间进程*

2016-02-02崔如霞高志华唐艺琳何皓璠鲁忠义

心理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肯定句确定性否定句

崔如霞 高志华 唐艺琳 何皓璠 鲁忠义

(1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家庄 050024)(2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南皮 061500)

(3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唐山 063000)

1 引言

否定是哲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感兴趣的重要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关心的是否定句的理解。对否定句理解的理论解释上虽然有命题理论(Kintsch&van Dijk,1978;Mayo,Schul,&Burnstein,2004;Grant,Malaviya,&Sternthal,2004;Khemlani,Orenes,&Johnson-Laird,2012)和具身理论之争,但目前在具身认知理论背景下来研究否定句的心理加工过程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取向。否定的具身理论认为否定的理解是以感知和运动为基础的,其理解的过程具有具身性(Zwaan,2008)。否定的具身理论主要是指否定理解的经验模拟观(Experiential-simulations view)或称两步模拟假设(Two-step Simulation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否定句中描述的事物的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否定状态,另一种是实际状态,对于否定句的理解是先后分别对这两种状态进行模拟,第一步是模拟被否定状态,然后再模拟实际状态,最后完成对否定句的通达(Kaup&Zwaan,2003;Kaup,Lüdtke,&Zwaan 2006;Kaup,Yaxley,Madden,Zwaan,& Lüdtke,2007)。可见,它强调的具身性体现在否定理解时间进程的演进上。

否定句的经验模拟观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围绕这一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Zwaan,2008;Anderson,Huette,Matlock,&Spivey,2010;高志华,鲁忠义,马红霞,2011;Huette&Anderson,2012;Autry&Levine,2014;陈广耀,吴洺仪,等,2014;陈广耀,张维,陈庆,赵雪汝,何先友,2014)。在这些研究中有的证实了两步模拟假设,有的则不支持。究其原因,可能与各个实验使用的实验材料的类型不同有关。

分析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否定涵义和否定类型的研究(徐盛桓,1994;Wason,1959,1961;Giora,Fein,Aschkenazi,&Alkabets-zlozover,2007;Paradis&Willners,2006;Bianchi,Savardi,Burro,&Torquati,2011;陈广耀,张维,等,2014),我们认为可以按照否定结果的有界和无界,把否定划分为有界否定(bounded negation)和无界否定(unbounded negation)。所谓有界否定,是指否定与肯定之间有一条明晰的界限,肯定的内容与否定的内容是对立的关系,非此即彼。比如,生−死,在生与死之间有一条清晰的边界,非生即死(Paradis&Willners,2006)。这也就是徐盛桓(1994)所定义的“实情与此对立”中的“否定的结果是被否定对象的对立范畴”。无界否定则是指否定的结果含有许多情况,甚至是无法预测的。这里我们再把无界否定分为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和确定性无界否定。不确定性无界否定指的是“实情并非如此”(徐盛桓,1994)。比如,“它不是老虎”,“实情”不是被否定的对象(老虎),是什么不确定,可能是其他的任何一种事物。即便在一定语境下,被否定的结果也难于预测,如“裙子不是红色的”,备择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绿的、蓝的、黄的等等。确定性无界否定是指在否定和肯定之间有一个区域,被否定的结果处在某个形容词与其反义词所构成的一个维度上,否定意义代表的是这一维度上的某一个点,这个点靠近与这个形容词相反的那一端。比如宽−窄中的“不宽”,它所表示的意义只能无限地趋向于“窄”,但是永远达不到“窄”的边界。就是说,不宽并不意味着窄。简单说,否定的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是确定的。这种情况就是Bianchi等(2011)所说的中等不对称型(moderately asymmetrical dimensions)否定,也是陈广耀、张维等(2014)所说的连续型否定。

使用有界否定句(即具有对立谓词的状态确定的否定句)进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研究,其结果并不像两步模拟假设所设想的那样遵循着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的顺序,而是在理解的早期就完成了对事件的实际状态的模拟(高志华等,2011);而使用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它是按照两步模拟来进行的,即在否定句理解的早期模拟事件的被否定状态,到了晚期才模拟到事情的实际状态(如,Kaup et al.,2006;Hasson&Glucksberg,2006;Autry&Levine,2014;陈广耀,吴洺仪,等,2014;陈广耀,张维,等,2014)。

确定性无界否定句与有界否定句和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既有联系也有不同。它既有有界否定句有界的一面,但又是无界的。不过它的无界不像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那样,其否定的结果(实际状态)不是不可预测,而是可以预测的。对于这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加工是像有界否定句的理解那样,在理解的早期就完成了心理模拟,即一步模拟,还是像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那样遵循两步模拟的过程,抑或有它自己的特点?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根据以往的研究(Kaup et al.,2006,2007;高志华等,2011;陈广耀,吴洺仪,等,2014),本研究选取250 ms、750 ms和1500 ms分别作为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心理模拟过程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3个时间点。实验1考察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早期的心理模拟。由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既有有界的一面,又有无界的一面,因此实验的逻辑是:它的加工可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可能是依据否定句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这样,可以预测的实验结果是,句子理解的早期对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图片的判断的反应时会显著短于与否定句实际状态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实验2和实验3分别考察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中期和晚期的心理模拟。根据上述实验1的分析,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加工如果是符合两步模拟假设的,那么实验2和实验3的实验逻辑是,如果在中期已经完成心理模拟,那么,与否定句实际状态相匹配条件下图片判断的反应时会显著快于与实际状态不匹配的反应时,否定句加工完成,实验3只是对它的确认。如果实验2还没有出现否定句实际状态加工的优势效应,实验3就是要考察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加工是不是在晚期才完成。

2 实验1 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早期的心理模拟

本实验以时间间隔为250 ms来探索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早期的心理模拟过程。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随机选取河北师范大学在校生32人(男生14人,女生18人),年龄为

M

=20.94岁,

SD

=2.04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没有任何阅读或识图障碍,未参加本实验的材料评定。

2.1.2 实验仪器

联想台式电脑,E-prime 2.0实验心理学编程软件。

2.1.3 实验材料

否定句的编写依据

否定句实验材料是根据Bianchi等(2011)中等不对称否定句的界定来编写的,这种否定句我们称之为确定性无界否定句。所编写的否定句的基本形式是“A不X”。这种句子中“A”指的是一个事物,也是句子的主语,“X”代表的是确定性无界形容词,如“梳子的齿距不密”。或者为“这个A不X”,如“这扇门不宽”。这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形容词是成对的,如“宽”和“窄”,表现在句子中则是“这扇门不宽”和“这扇门不窄”。虽然确定性无界否定句中的“不宽”不是指的“窄”,“不窄”也并非指的“宽”,但为了使研究材料明确、具体和规范,本实验只选择了确定性无界否定句趋向大边界一端的句子作为实验材料,例如 在“门”这个例子中,只选择了“这扇门不宽”。对于趋向小边界的否定句,如“这扇门不窄”,我们将另做实验与之对照。另外,根据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这种实验材料在汉语中与否定词的习惯性搭配,实验中只选择了含有“不”的否定句。实验中还把由确定性无界形容词构成的肯定句作为实验句,以更好地说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加工过程。

实验图片的选择

实验共用96张图片,其中24张是与趋向大边界的无边界肯定句所对应的图片,24张是与趋向小边界的无边界肯定句相对应的图片,24张是与趋向大边界的无边界否定句所对应的图片,还有24张是与填充句相所对应的图片。实验所采用的这些图片的色彩和大小是统一的,色彩为黑白,长和宽都是 314像素。实验图片中,每组图片都包含描述趋向大边界的无边界肯定句和否定句所对应的图片、描述趋向小边界的无边界肯定句所对应的图片。这些图片表示的是同一种事物,只不过这种事物的状态不同。比如图片表示的是同一事物“门”,但它的状态可以是“宽门”,也可以是“窄门”。24个填充句后也会有24张填充图片,这24张填充图片是另外选取的,不会和填充句或实验句中的图片重复。

实验材料的评定与筛选

为了筛选出句子意义和图片意义相符的实验材料,编写了关于30个事物的实验句子(90个),这些句子分别是30个趋向大边界的无界肯定句,30个趋向小边界的无界肯定句,30个趋向大边界的无界否定句。把这些实验材料按句子类型和描述的状态进行拉丁方匹配,形成3套材料,每个事物在每个系列中只出现一次。另选取30名大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评定,要求评定者对句子的意义和图片描绘的内容的相符程度进行1~7点打分,1代表一点也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同时要求被试指出表达不恰当不清晰的句子。从含有描述30个物体的实验句子中选出平均分大于5分的句子作为实验材料,选出的3套实验材料(每套24个句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F

(2,23)=0.80,

p

>0.05,说明实验材料有效。简言之,最后选择出来的是关于24个事物的72个实验句。对实验句(含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字数做了控制,趋向大边界的无界否定句的长度(

M

=6.46个,

SD

=1.79个),趋向大边界的无界肯定句(如,“这扇门是宽的”)的长度为(

M

=7.29个,

SD

=1.57个),趋向小边界的无界肯定句(如,“这扇门是窄的”)的长度是(

M

=6.96个,

SD

=1.23个)。对3种类型的句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F

(2,23)=1.76,

p>

0.05,结果表明这三类实验句子的长度差异不显著。

实验材料与图片的搭配

从24个趋向大边界的肯定句,24个趋向小边界的肯定句,24个趋向大边界的否定句中分别选取12个肯定句(6个趋向大边界的肯定句,6个趋向小边界的肯定句),12个趋向大边界的否定句。对从每种实验材料中选取的句子按照拉丁方的顺序进行搭配,最后形成12个系列的组合。然后再把12个系列的实验材料与实验图片进行匹配。6个趋向大边界的肯定句中,3个句子与图片在意义上是匹配的,另外3个句子与图片的意义是不匹配的;6个趋向小边界的肯定句中3个与图片的意义相匹配,3个与图片的意义不匹配。12个否定句中,其中6个否定句与6个表示句子被否定意义的图片匹配(即与句子的实际意义不匹配),另外6个否定句和表示句子实际意义的图片匹配。就24种事物的某一事物(如“门”)来说,描述它的3个句子与其图片的搭配会有6种情况(见表1)。因此,实验中的24个事物,会有144种情况的搭配。实验还包含24个填充句,其中12个其他类型的肯定句和12个其他类型的否定句(如,“凉席铺好了”,“和平鸽没有飞走”)。24个填充句和其后面所跟着的图片意义不同,图片中的事物在前面任何句子中没有被提到过。

就每名被试来说,他只接受上述12个系列中的一个系列,每个系列为24个实验句,这24个实验句其中包括12个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和12个确定性无界肯定句(其中趋向小边界的肯定句6个,趋向大边界的肯定句6个)。再加上24个填充句,每名被试共阅读48个句子。

为了保证被试认真阅读句子,实验过程中还在16个填充图片的后面呈现理解性判断句,要求被试在理解前面句子意义的基础上做出是否和前面提到的句子意义一致的判断,其中8个肯定句,8个否定句,在每个句型中,4个要做“是”判断,4个要做“否”判断。

表1 实验1材料的示例(以“门”为例)

2.1.4 实验设计与程序

实验采用2(句子类型:汉语确定性无界肯定句和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2(图片描绘的事物状态与句子描述的事物状态的匹配类型:匹配与不匹配)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过程中给每个被试呈现48个句子,包括实验句和填充句各24个。在实验句后呈现的图片中的事物与句子中的事物是同一个事物,被试要做出肯定的判断;在填充句后面呈现的图片中的事物与句子中的事物不是同一个事物,被试要做出否定的判断。所有的句子−图片是以随机的顺序呈现的。

实验过程中,被试坐在电脑前,眼睛与屏幕水平保持50~80 cm的距离。首先,在计算机屏幕的中央出现一个蓝色字体的句子,被试阅读完这个句子后按空格键,这个句子消失,如果被试3000 ms没有做出按键反应,这个句子自动消失。紧接着在计算机屏幕的中央呈现时间为250 ms的一个“+”,之后屏幕中央会出现一张图片。图片中描绘的事物可能是前面蓝色句子中提到过的,也可能没提到过,要求被试对图片中的事物是否在前面的句子中提到过做出按键反应,提到过按“F”键,没有提到过按“J”键。之后,下一个试次开始,直到全部实验试次完成。16张填充图片后各有一个判断句,被试需要判断这句话和填充图片前的句子意义是否一致,如果两句话意义相符就按“F”键,否则按“J”键。整个实验所需时间大约5 min。

2.2 结果与分析

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删除反应时长于3000 ms或者短于300 ms的数据,以及每个被试在各个条件下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删除的数据占总数据的9.5%。采用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表2 被试图片判断的平均反应时(ms)和正确率

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句子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

(1,31)=0.14,

p

>0.05;

F

(1,23)=4.23,

p

>0.05。匹配状态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1)=0.28,

p

>0.05;

F

(1,23)=0.98,

p

>0.05。以被试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显著,

F

(1,31)=11.77,

p

<0.05,η=0.275,而在以项目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二者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显著

F

(1,23)=0.08,

p

>0.05。对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句子类型在匹配与不匹配上的简单效应显著,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145 ms)显著短于肯定句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246 ms),否定句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136 ms)显著的短于否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283 ms)。对图片判断的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只有以被试为变量的方差分析中匹配状态的主效应显著,

F

(1,31)=23.57,

p

<0.05,η=0.42;其他效应均不显著。为了排除被试加工否定句时忽略否定句中的否定算子的这种可能,在填充句后增加了理解性判断句子。分析填充句后理解性判断句的正确率,结果表明肯定句的正确率(

M

=81.16%,

SD

=11%),否定句的正确率(

M

=78.5%,

SD

=10%),对其进行

t

检验,差异不显著,

t

(62)=0.99,

p

>0.05。这表明被试在阅读句子的时候并没有忽略句子中的否定词。

否定句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认为,否定句的理解过程依次表征的是被否定状态和实际状态。据此假设,句子理解的早期对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图片的判断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与否定句实际状态匹配的反应时。实验1的结果与此假设相符。在否定句加工的早期即时间间隔为250 ms时,句子类型与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是与实际状态不匹配(即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与实际状态匹配的反应时。如果从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看,否定句和肯定句条件下的反应时模式是一样的,都是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实验结果符合两步模拟假设的第一步模拟。

在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加工的早期,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像两步模拟假设预期的那样,进行了第一步的模拟,那么随着时间的进程的推进,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中期又会怎样加工呢?实验2把时间间隔延长到750 ms来做进一步考察。

3 实验2 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中期的心理模拟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河北师范大学在校生32名(男生15人,女生17人),年龄为

M

=20.89岁,

SD

=2.1岁。所有被试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任何阅读或识图障碍,均未参加本研究中实验材料的评定。

3.1.2 实验材料

同实验1。

3.1.3 设计与程序

同实验1,与实验1不同的只是在句子阅读完毕后间隔750 ms再呈现图片。

3.2 结果与分析

剔除反应时长于3000 ms或者短于300 ms的数据,以及每个被试在各个条件下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删除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采用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3。

图片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句子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1)=0.58,

p

>0.05;

F

(1,23)=0.23,

p

>0.05。匹配状态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1)=2.32,

p

>0.05;

F

(1,23)=0.02,

p

>0.05。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中,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F

(1,31)=4.78,

p

<0.05,η=0.13。对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963 ms)和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966 ms)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否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910 ms)显著短于否定句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993 ms)。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以项目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F

(1,23)=0.05,

p

>0.05。

表3 被试图片判断的平均反应时(ms)和正确率

图片判断正确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句子类型主效应不显著,

F

(1,31)=1.21,

p

>0.05;

F

(1,23)=0.08,

p

>0.05。匹配状态主效应显著,

F

(1,31)=4.31,

p

<0.05,η=0.12;

F

(1,23)=9.89,

p

<0.05,η=0.30。句子类型与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不显著,

F

(1,31)=0.61,

p

>0.05。二者交互作用以项目为随机变量的方差分析显著,

F

(1,23)=4.61,

p

<0.05,η=0.17;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正确率高于不匹配条件下的正确率,否定句的差异不显著。对填充问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肯定句(

M

=83%,

SD

=12%)与否定句(

M

=81.12%,

SD

=13%)两者在理解的正确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t

(62)=0.65,

p

>0.05。

在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中期,否定句和实际状态相匹配条件下图片判断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其和被否定状态匹配(即与实际状态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出现了实际状态加工的优势效应。这说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理解过程是符合两步模拟假设的,并且,这一模拟是在否定句理解的中期就完成了。

从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在750 ms已经完成了否定句理解的两步模拟,但为了确认这一点,并把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加工过程与其它类型的否定句的加工过程进行比较,所以我们接着进行了实验3。在实验3中在把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时间间隔延长到1500 ms。

4 实验3 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晚期的心理模拟

4.1 研究方法

4.1.1 被试

河北师范大学在校生35名(男生15人,女生20人),年龄为

M

=21.32岁,

SD

=1.8岁 。所有被试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任何阅读或识图障碍,均未参加过前面的任何实验和材料评定。

4.1.2 实验材料

同实验1。

4.1.3 设计与程序

同实验 1和实验2,不同的是在句子阅读完毕后间隔1500 ms再呈现图片。

4.2 结果与分析

剔除反应时长于3000 ms或者短于300 ms的数据,以及每个被试在各个条件下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删除的数据占总数据的2.9%。采用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被试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4。

表4 被试图片判断的平均反应时(ms)和正确率

图片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句子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4)=2.54,

p

>0.05;

F

(1,23)=1.36,

p

>0.05。匹配状态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4)=0.91,

p

>0.05;

F

(1,23)

=

2.68,

p

>0.05。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

F

(1,34)=7.72,

p

<0.05,η=0.19;

F

(1,23)=4.98

,p

<0.05,η=0.18。对以被试为随机变量的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017 ms)显著快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101 ms)。否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034 ms)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1002 ms)差异不显著。对以项目为变量的句子类型和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否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与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图片判断正确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句子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34)=0.57,

p

>0.05;

F

(1,23)=1.76,

p

>0.05。匹配状态以被试为变量的方差分析主效应显著,

F

(1,34)=7.59,

p

<0.05,η=0.182;匹配状态以材料为变量的方差分析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

F

(1,23)=1.03,

p

>0.05。句子类型与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

(1,34)=0.04,

p

>0.05;

F

(1,23)=0.52,

p

>0.05。对填充问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对肯定句(

M

=80.61%,

SD

=11%)与否定句(

M

=85.15%,

SD

=11%)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

t

(68)=−1.68,

p

>0.05。

在肯定句和否定句理解晚期,与被否定状态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和与实际状态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说明随着加工时间的推移,被试对否定句的加工已经完成,即在250 ms的条件下完成了两步模拟假设预期中的第一步,在750 ms条件下已经完成了两步模拟假设预期中的第二步。

5 三个实验的全方差综合分析

为了检验时间间隔与句子类型以及匹配状态的交互关系,将实验1、实验2与实验3的数据合并进行句子类型、匹配状态与时间间隔三者的方差检验。首先,对3种延迟条件下图片判断的反应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句子类型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

F

(1,96)=2.63,

p

>0.05;

F

(1,69)=0.81,

p

>0.05。匹配状态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96)=2.55,

p

>0.05;

F

(1,69)=0.63,

p

>0.05。间隔时间主效应显著,

F

(2,96)=9.00,

p

<0.001,η=0.158;

F

(2,69)=4.33,

p

<0.05,η=0.112。句子类型与间隔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

(2,96)=0.78,

p

>0.05;

F

(2,69)=1.84,

p

>0.05。匹配状态与间隔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

(2,96)=0.87,

p

>0.05;

F

(2,69)=0.65,

p

>0.05。句子类型与匹配状态的交互作用被试检验显著,

F

(1,96)=8.04,

p

<0.01,η=0.08;项目检验不显著,

F

(1,69)=0.65,

p

>0.05。句子类型、匹配状态与间隔时间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检验显著,

F

(2,96)=7.34,

p

<0.01,η=0.133;项目检验不显著,

F

(2,69)=0.23,

p

>0.05。进一步的简单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否定句匹配状态在时间因素上的差异显著,

F

(2,96)=8.71,

p

<0.001,η=0.154;否定句匹配状态在750 ms的反应时(910 ms)显著快于250 ms的反应时(1283 ms),1500 ms的反应时(1034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750 ms的反应时与150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被试在250 ms条件下表征的是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随着时间进程的推进,在750 ms条件下表征的是否定句的实际状态。否定句不匹配状态在时间因素上的差异显著,

F

(2,96)=3.72,

p

<0.05,η=0.072;7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993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136 ms),150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002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136 ms),7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993 ms)与150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002 ms)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不但能表征出句子的实际状态,还能更快的排除与句子不匹配的状态。肯定句匹配条件在时间因素上的差异显著,

F

(2,96)=4.54,

p

<0.05,η=0.086;7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963 ms)显著快于250 ms(1145 ms),150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017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145 ms);肯定句不匹配条件在时间因素上的差异显著,

F

(2,96)=12.56,

p<

0.01,η=0.207,7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966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246 ms),150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101 ms)显著快于2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1246 ms),750 ms条件下的反应时(966 ms)和1500 ms(1101 ms)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大,被试对与肯定句匹配条件下的反应变得更快,对与肯定句不匹配条件下的反应也变得更快。

其次,对3种延迟条件下,图片判断的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匹配状态、句子类型和时间间隔3个主效应均不显著。句子类型、匹配状态和时间间隔三因素两两交互作用以及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因此,上述以反应时为因变量的方差分析是有效的。

3个实验的全方差分析表明,时间间隔确实是影响否定句加工的重要因素。在250 ms时表现出否定句心理模拟的被否定状态的优势效应,750 ms时则表现出实际状态的优势效应。这与本研究分3个实验独立进行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否定的经验模拟观点,否定理解就是从被否定状态向实际状态的转换过程,表现为时间的延伸。本研究的结果证明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心理模拟也是分两步进行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是在理解的中期完成的。

表5 三个实验被试对图片反应平均数和标准差(ms)与正确率(%)

6 综合讨论

心理学家对否定的心理模拟做了许多研究,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或许与否定句的类型有关。我们根据语言学和心理学关于否定的有界和无界、确定和不确定对否定做了进一步的分类。根据否定结果的有界性和无界性,把否定划分为有界否定(bounded negation)和无界否定(unbounded negation)。如上所述,有界否定,是指肯定与否定是一种对立关系,非此即彼,比如生−死、开−关。这些概念处于对立的两极,它们之间有一条清晰的边界,或者说没有中间状态(Paradis&Willners,2006)。在这些成对的两极概念中,如果否定了其中的一极,那么否定的实际状态便是其另一极(徐盛桓,1994)。无界否定则是指否定的结果(即实际状态)不确定,会有许多状态。无界否定还可以分为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和确定性无界否定。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就是徐盛桓(1994)所说的“实情并非如此”,而确定性无界否定指的是与被否定状态相反且靠近它的某个点(Paradis&Willners,2006;Bianchi et al.,2011)。这种分类为我们分析否定加工的心理过程提供了条件。

本研究以确定性无界否定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加工的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和晚期(1500 ms)心理模拟的过程。结果显示,在中期就完成了心理模拟,即模拟到了否定句表达的实际状态。它与两步模拟的假设(Kaup et al.,2006,2007)基本一致,但又不完全一致。否定句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是指,在否定句加工的早期首先模拟的是事物的被否定状态,中期是一个转换阶段,到了晚期才模拟到事物的实际状态。而本实验的结果是,在早期模拟的是事物的被否定状态,这与其他研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并非到了晚期而是在中期就完成了否定句的加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它是与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密切相关的。本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是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事物的被否定的状态和实际状态处在一个维度上,而且它们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Bianchi et al.,2011)。当被试阅读了“这扇门不宽”这个句子时,首先模拟出的是一扇宽的门,由于句子中否定算子的存在,宽门则被抑制,然后被试从被否定状态(宽门)出发向着它的另一极(窄门)搜寻。按照Bianchi等(2011)的看法,对中等不对称否定句来说,宽和窄之间约有1/3的中间区域,且小的一极是有边界的。因此,被试在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加工的中期,便在这单维的且一端有边界的区域很快就搜寻到了否定句的实际状态——较窄的一扇门。显然,这里所谓“这扇门不宽”这类否定句的“确定性”首先是指它的单维性,即处在两个对立的形容词之间,而且否定的结果(即事物的实际状态)又是可以确定的。正是由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心理模拟遵循着两步心理模拟的基本假设,但又有所不同,即在否定句加工的中期便完成了对实际状态的模拟。

本研究结果与使用汉语有界否定句进行心理模拟研究的结果是不同的。高志华等(2011)的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对立谓词的简单的汉语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并不像两步模拟假设所设想的那样遵循着先模拟被否定状态再模拟实际状态的顺序,而是在理解的早期就完成了对事件的实际状态的模拟。之所以在早期就一步完成了心理模拟,是与实验中使用的实验材料有关。她们使用的是具有对立谓词的汉语否定句(如“伞没合上”),这种否定句实际上就是我们定义的有界否定句。否定了A,其结果一定是B,即非A即B,否定的结果是非常确定的。另外,这种否定句中的两极之间,即在A和B之间没有中间地带,一旦否定了A,就会迅速转换到B。正是由于汉语有界否定句的这种突出的特点,才使得对它的加工是在早期一步模拟完成的。

本研究结果与使用汉语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陈广耀等(陈广耀,吴洺仪,等,2014;陈广耀,张维,等,2014)使用汉语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探讨它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在否定句加工的早期,首先表征的是事情的被否定状态,到了晚期才完成对备择选项的搜索。这与本研究得出的在中期就完成了对否定句的加工是不同的。我们推测可能与两项研究使用的材料的单维性和多维性以及否定结果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差异有关。不过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否定句的理解也可以从否定理解的另一具身观——否定的知觉模拟理论(Negated Perceptual Simulations)来解释(Anderson et al.,2010)。该理论强调否定理解在空间上的延展,认为否定的过程表现在空间状态上就是某种可选择性的轨迹(Alternative Trajectory),其中肯定状态和否定状态分处于一个渐变的心理空间的两端,句子理解伴随着时间逐渐展开。例如“饭厨里没有饼干”,在两种互补选择性的心理空间以渐变形式平衡在状态空间的中心上,一端是肯定状态区域(饭厨里有饼干),另一端是被否定状态区域(饭厨里没有饼干),而理解过程就是要在这空间中穿行。即,理解就是对状态空间的轨迹(state-space trajectory)的具身化,是对这两种心理空间的时间依赖性建构。因此,有界否定、确定性无界否定、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在空间轨迹上就构成了从对等到不对等的分布状态。高志华等(2011)的研究中使用了有界否定,在空间轨迹上转换很快,在早期就完成否定理解;而本研究中的确定性无界否定在空间轨迹分布上相对复杂,但也有一定规则可循,因此反映在时程上相对较慢;而不确定性无界否定,如“这个裙子不是红色的”,在颜色这个维度上,“红色”在某一点上,对它的否定所激发的轨迹就失去了确定性,因此造成对实际状态模拟的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在否定句加工的250 ms时被否定状态的优势效应和750 ms时的实际状态的优势效应都只出现在被试检验中,而没有出现在项目分析中,因此,对本研究的结论应持更为审慎的观点。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人的总体中,而不是材料。另一方面,项目检验并没有出现实验预期的显著效应,也恰恰反映出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心理加工的复杂性,不同的否定词以及不同的否定辖域在加工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某些差异,从而影响项目分析的结果,这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7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模拟的是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随着加工时间的推进,按照两步模拟假设的预期完成了对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第二步模拟,即对实际状态的模拟。但是,模拟过程比于其他类型的否定句所用的时间要短。

Anderson,S.E.,Huette,S.,Matlock,T.,&Spivey,M.(2010).On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negated perceptual simulations.In F.Parrill,V.Tobin,&M.Turner(Eds.),

Meaning,form and body

(pp.1−20).Stanford,CA:CSLI Publication.Autry,K.S.,& Levine,W.H.(2014).Presupposition processing and the(Re)activation of negated concepts.

Discourse Processes,51

(7),535−564.Bianchi,I.,Savardi,U.,Burro,R.,&Torquati,S.(2011).Nega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3

(3),275−301.Chen,G.Y.,Wu,M.Y.,Wei,X.P.,Zhou,M.,He,X.Y.,&Mo,L.(2014).The processing of isolated negative sentences with uncertain state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6

(2),204−215.[陈广耀,吴洺仪,魏小平,周苗,何先友,莫雷.(2014).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

心理学报,46

(2),204−215.]Chen,G.Y.,Zhang,W.,Chen,Q.,Zhao,X.R.,&He,X.Y.(2014).The processing of isolated negative sentences with uncertain categorical states:Evidence from eye-movement experiments.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6

(2),1426−1441.[陈广耀,张维,陈庆,赵雪汝,何先友.(2014).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

心理学报,46

(2),1426−1441.]Gao,Z.H.,Lu,Z.Y.,&Ma,H.X.(2011).The simul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simple negative declarative sentenc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3

(12),1380−1387.[高志华,鲁忠义,马红霞.(2011).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

心理学报,43

(12),1380−1387.]Giora,R.,Fein,O.,Aschkenazi,K.,&Alkabets-zlozover,I.(2007).Negation in context: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suppression.

Discourse Processes,43

(2),153−172.Grant,S.J.,Malaviya,P.,& Sternthal,B.(2004).The influence of negation on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31

(3),583−591.Hasson U.,&Glucksberg,S.(2006).Does understanding negation entail affirmation?An examination of negated metaphors.

Journal of Pragmatics,38

,1015−1032.Huette,S.,&Anderson,S.(2012).Negation without symbols:The importance of recurrence and context in linguistic negation.

JournalofIntegrative Neuroscience,11

(3),295−312.Kaup B.,Lüdtke J.,&Zwaan R.A.(2006).Processing negated sentences with contradictory predicates:Is a door that is not open mentally closed?.

Journal of Pragmatics,38

(7),1033−1050.Kaup,B.,Yaxley,R.H.,Madden,C.J.,Zwaan,R.A.,&Lüdtke,J.(2007).Experiential simulations of negated text inform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60

(7),976−990.Kaup,B.,&Zwaan,R.A.(2003).Effects of negation and situational presence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tex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9

(3),439−446.Khemlani,S.,Orenes,I.,&Johnson-Laird,P.N.(2012).Negation:A theory of its meaning,representation,and use.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4

(5),541−559.Kintsch W.,&van Dijk,T.A.(1978).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PsychologicalReview,85

(5),363−394.Mayo,R.,Schul,Y.,&Burnstein,E.(2004).“I am not guilty”vs “I am innocent”:Successful negation may depend on the schema used for its encod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0

(7),433−449.Paradis,C.,&Willners,C.(2006).Antonymy and negation:The boundedness hypothesis.

Journal of Pragmatics,38

(7),1051−1080.Wason,P.C.(1959).The processing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11

,92−107.Wason,P.C.(1961).Response to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binary statements.

British JournalofPsychology,52

,133−142.Xu,S.H.(1994).On the negation of quantifiers.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17

(6),32−38.[徐盛桓.(1994).关于量词否定句.

外国语,17

(6),32−38.]Zwaan,R.A.(2008).Experientialtraces and mental simulation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In M.de Vega,A.M.Glenberg,& A.C.Graesser(Eds.),

Symbols and embodimentdebateson meaning and cognition

(pp.165−180).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欢

肯定句确定性否定句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Ages in Trouble
学写双重否定句
浅议跨国企业破产中“主要利益中心地”的确定
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我见
虚拟语气“本……”的表达方式和高考
重点词语辨析与演练
must,have to和have got to
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