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治疗整合的取向及新趋势

2016-02-01宋焕霞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来访者心理治疗治疗师

宋焕霞,朱 瓒,李荐中

·社会·行为·心理·

心理治疗整合的取向及新趋势

宋焕霞,朱 瓒,李荐中

在西方国家,由于认识到每种心理疗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整合已成为近几十年来心理治疗演变的主要现象。而在国内,在积极学习国外相关流派理论与技术的同时,本土化是现阶段国内心理治疗领域的一大主题,已有学者在尝试创建适合我国人群的心理治疗整合体系。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了共同因素、技术整合、理论整合和同化整合等国际国内心理治疗整合取向,并介绍了近年来心理治疗整合运动出现的新的取向与趋势。希望能促使国内心理咨询(治疗)师更多地关注整合取向的心理治疗,并为其更好地探求心理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提供借鉴。

心理治疗整合;取向;新趋势

宋焕霞,朱瓒,李荐中.心理治疗整合的取向及新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222-1224,1228.[www.chinagp.net]

Song HX,Zhu Z,Li JZ.Orientation and new trends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0):1222-1224,1228.

传统的心理治疗流派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学派等,而现在这4种基本的流派已经衍生出超过400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式,但研究显示没有哪一种疗法可以有效解决所有来访者的问题[1]。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同的治疗方法往往针对心理的不同方面,治疗师为了适应给定的理论体系而经历的社会化使其与其他疗法的概念和有效的技术相分离[2]。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进,人们逐渐得出:没有一种疗法体系是完美的,或者有解决所有领域问题的能力。有学者意识到,焦点不同的知识和技术是可以互补的,甚至可能导致对重要和有意义的现象的全面理解,所以对各种单一流派的贡献都应持开放态度[3]。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师能灵活地使用不同模型的理论或技术,从而为特定患者在治疗特定阶段呈现的困难提供最有效的治疗策略[4]。相关研究还显示,即使不以创建新的整合疗法为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整合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研究心理治疗整合的过程能鼓励参与其中的治疗师进行反思,他们会对自己的实践有很好的意识[1,3]。因此,研究心理治疗整合对心理治疗师的个人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心理治疗整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种整合取向和新的趋势,希望能促使国内心理咨询(治疗)师更多地关注整合取向的心理治疗,并为其更好地探求心理治疗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整合提供借鉴。

1 心理治疗整合的主要取向

早在1933年French就发现精神分析与条件反射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似的,1936年Rosenzweig就创造了渡渡鸟(Dodo bird effect)这个术语形容不同心理治疗取向所产生的相似结果,Alexander与French在1946年提出洞察和变化的相互关系,Dollard和Miller在1950年尝试将精神分析的概念转化成学习理论的术语,20世纪50年代末Frank开始对共同因素进行研究[5]。1983年,心理治疗整合探索协会的建立标志着心理疗法的整合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趋势,直至现在,心理治疗整合经历了一个短暂而曲折的历史。其中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几种主要取向分别为:共同因素取向(Frank,1961年)、技术折衷主义(Lazarus,1976年)、理论整合取向(Wachtel,1977年)和同化整合(Messer,1992年)[5]。

1.1 共同因素取向 共同因素整合旨在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同分享的关键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式[6]。这一整合取向基于一种假设——存在确定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这些确定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既是所有的心理治疗方式共有的,又对治疗效果起决定作用[1]。识别并确认这些共同因素,并以其为整合的焦点发展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所谓的共同因素整合。例如,“治疗同盟”“来访者改变的欲望”“暴露后的矫正性情绪体验”就是使治疗有效的3种共同因素。最为著名的共同因素取向的心理治疗体系是Garfield(1992年)的综合治疗(integrative therapy)[7],这种治疗以共同因素的概念为基础,依赖于洞察、暴露、新体验的提供,以及通过治疗关系来提供希望。另一个显著的共同因素取向是Beitman的治疗[8],该取向着眼于未来,认为未来对于所有来访者来说,都是起组织作用的共同因素。来访者导向治疗——将关于来访者的理论作为共同因素,也是现在受到诸多关注的一种整合取向。

1.2 技术折衷取向 技术折衷主义整合主张为了获得治疗实践上的成功,应根据患者的特点、症状及问题,选用治疗手段和方法时,不局限于其属于哪一流派,而是选用经实证研究支持、临床经验证实了的各种心理疗法中最有效的技术,将其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9]。技术折衷主义的特点是基于实证证据和客户的需要,而不是理论和个人倾向使用的规范性治疗;以及涉及在同一个人的治疗过程中系统地使用的各种技术,而不管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但必须将这种形式的系统性折衷与由于训练不足或只是附加一些过时、不适当、无效技术杂乱无章的“折衷”区分开来[1]。技术折衷主义整合经典的代表是Lazarus倡导的多模式治疗。Lazarus认同Perry (1963年) 的观点“然而这是有意思的、合理的、吸引人的理论:是技术,而不是理论,实际影响人们。因此,对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始终是对技术的有效性的研究”[10]。多模式治疗的基本思想是:病因是多维的,很少有单一的病因和单一的疗法。其提出了包括行为、情绪、感觉、想象、认知、人际关系及生理方面的多维模型,诊断和治疗都围绕这些维度展开。多模式治疗具有操作性很强的BASICID多元评估系统,其中B为行为,A为感情,S为感觉,I为意向,C为认知,I为人际关系,D为生化因素。Beutler的处方治疗也是早期较重要的技术折衷主义整合的代表。虽然Lazarus认为,典型的折衷主义是以主观、随机、偶然的方式从多种流派中吸收技术[10]。而事实上,每个治疗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当引进一个外来技术时,该技术很可能会与治疗师的原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不相融,此时只有通过理论的协调,才能消除这种不相融。所以单纯技术上的折衷是非常困难的[11]。Lazarus的多模式治疗就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中绝大部分技术是用社会学习理论的概念进行解释。

1.3 理论整合取向 理论整合的发展宣告了正规心理治疗整合运动的开始。理论整合旨在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流派理论中关于人格功能、病理心理及其变化机制等活性成分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和谐的理论模型,并从其所整合的理论中提取出干预方式。第1个完全实现的理论整合系统是Beck(1979年)将认知科学的概念增加到已经发展完善的行为治疗领域中而形成的,即认知行为治疗(CBT)。Wachtel于1977年提出并在后期逐渐发展完善的循环性心理动力学(clinical psychodynamics),也是理论整合的经典例子。循环性心理动力学是以关系心理动力的心理治疗和行为主义为整合的重要方面,同时还吸收了系统论、认知的概念和经验的概念。理论整合的代表还有认知-分析治疗(Ryle和Low,1993年)、行为心理治疗(Fensterheim,1993年)、合理情绪疗法等。但是不同治疗流派不仅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也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分歧。理论整合似乎是心理治疗整合最困难的途径。Lampropoulos也认为,至少在现在全面的理论整合实际上是不可能的[12]。

1.4 同化整合取向 同化整合是指以某一固定的理论体系或以自己所持的理论框架作为基础,吸收或同化其他流派的观点和技术,并对这些观点和技术重新做出解释,进而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治疗框架中[12]。同化整合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某个心理治疗系统,同时愿意选择性地合并(同化)来自其他系统的做法和看法(Messer,1992年)[13]。在同化整合中,一开始理论被用来理解来访者,然后源自其他理论框架的一些不同技术方法,可以帮助建构一个个体化的治疗计划。Strieker创建的同化心理动力整合就采取了同化的整合取向,其以一种关系心理动力理论作为组织原则,吸收了认知取向、行为取向、经验取向以及系统取向的许多不同干预技术[5]。同化心理动力整合疗法整合的范围涉及ABCDEF(A情感、B行为、C认知、D动力学、E环境、F生理学),评估和干预都是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的[5]。Messer认为同化整合的主要优势为“通过在允许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对一致性的同时承认他人的实践的价值而避免了教条主义”[3]。另外大多数治疗师已经并将继续接受某一单一流派的培训,但一旦发现自己原来方法的局限性,同化整合允许他们合并使用其他流派的理念和方法[13]。因此同化整合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整合取向。

1.5 几种主要取向的区分 对于所有取向来说,都包含有各种技术的结合,区别在于治疗师结合的原因,而不是所采用的实际技术。另一个关键的区别是理论的性质和作用:理论是处于整合发生的层面或是支配技术干预选择的框架,还是理解所有心理治疗中呈现的共同因素的组织原则。还应认识到一点:理论在理论整合和同化整合中非常重要,在共同因素中其发挥的作用较少,在技术整合中其常常是可以“缺席”的[5]。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当焦点只是更窄和更具体地集中于原则、理论和技术,人们就牺牲了观点的广度和全面性。在这些不同的整合取向中选择,必须决定如何平衡众多的竞争因素,例如有多少重点应放在理论结构上[4]。

2 心理治疗整合的新趋势

2.1 针对特定障碍寻求整合疗法 Wolfe(2005年)完成了对各种焦虑理论的理论整合,并从整合的理论阐释中得出一整套的干预策略,形成了针对焦虑障碍的整合疗法[14]。在Wolfe看来,治疗的第一步先要提出来访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例如焦虑),之后在来访者希望的情况下,就可以去处理那些症状之下的创伤。治疗时先去除症状(一种更具行为主义的取向),然后处理所存在的人格问题(一种更具心理动力的取向)。这种整合取向是一种推广性很强的模型,其能泛化至更多的现存问题。

2.2 将唯物辩证的理论、方法引入心理治疗整合

2.2.1 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 DBT是由Linehan(1993年)研发的,最初是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创立的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其以生物社会理论和辩证法为基础,结合了行为科学、辩证哲学、禅宗实践的多个方面。唯物辩证贯穿于DBT的整个治疗体系,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是DBT所有病因、治疗目的、治疗手段的哲学基础。首先,在病因方面,DBT强调患者与治疗师、理性与感性、接受与改变之间的辩证平衡与协调,其中接受与改变之间的辩证平衡与协调是辩证的核心。DBT认为BPD患者在情绪、行为、认知、自我感觉和人际关系调节上所表现出来的困难是一种辩证的失败,无法整合对立的两面,偏向于正题或者反题;身份认同的紊乱是无法体验到事物的连续性,无法体验到自己和他人的联系。其次,DBT认为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发现辩证两极每一端的真相,并能更全面地看问题,消灭适应不良的行为,发展和强化适应性行为,同时改变生命质量[15]。最后,辩证也是一种策略。DBT提出了3种治疗策略:辩证策略、合理化认同策略、啦啦队鼓励策略。DBT拥有4组变化程序:技能培训、应急管理、战略学习和认知修改[16-17]。

2.2.2 辩证统合疗法[18]辩证统合疗法是由李荐中(2011年)创立的,其认为建立一种独特的、具有严格程序和步骤的心理疗法,使任何来访者心理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是不可能的。若想使心理疗法适应范围扩大,只能限定治疗原则,而绝不可能限定具体技术、步骤和程序。辩证统合心理疗法正是以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为指导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从而产生疗效。辩证统合心理疗法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来指导临床思路:对立统一规律等即是分析病因、做出诊断的指导思路。辩证统合心理疗法通过辩证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与可能5大范畴,将唯物辩证理论与心理治疗基础理论和各种心理治疗技术结合,根据具体临床病例,灵活加以运用[1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利于把握人的心理活动的完整本质,真正确立起与人的特性相适应的心理治疗整合视角,构筑出人的完整形象,促使心理治疗整合的理论建设走向成熟并由此推动心理治疗整合实践的健康开展。Korsch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把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把社会革命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实践的理论”[20]。因此,以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为指导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从而产生疗效的整合体系——辩证统合疗法的建立可能会是突破理论整合瓶颈的一种整合方式。

3 小结

共同因素、技术整合、理论整合与同化整合几种取向已经有丰富的成果,且相关学者还在不断进行研究。而近一时期呈现的两种新的趋势——针对特定障碍寻求整合疗法、将唯物辩证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心理治疗整合,是心理治疗整合的新方向,对心理治疗的整合具有启发意义,并且使全面的理论整合在现阶段成为可能。李荐中创建的辩证统合疗法亦提示,国内学者在积极尝试创建本土化疗法的同时,也在努力以全局的视角尝试将各种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建立成为统一的体系。但是要使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够更好、更快、更“接地气”地发展,则需要更多的人来进行整合性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贡献:宋焕霞负责资料收集、设计并撰写论文、成文并对文章负责;朱瓒负责审校;李荐中负责质量控制与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1]John Nuttall.Imperatives and perspectives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7(3):249-264.

[2]Rabinovich Merav,Kacen Lea.Let′s look at the elephant:metasynthesis of transference case studies for psychodynamic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J].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Theory,Research & Practice,2009,82(4):427-447.

[3]Denis O′Hara,Margot J.Schofield.Personal approaches to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J].Counselling & Psychotherapy Research,2008,8(1):53-62.

[4]Nelson DL,Beutler LE,Castonguay LG.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a commentar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2012,26(1):7-16.

[5]乔治· 斯特里克(著).常保瑞,郭本禹(译).心理治疗整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16,30-150.

[6]Norcross JC,Grencavage LM.Eclecticism and integration in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major themes and obstacles[M]//Ryden WD,Noecross JC.Eclecticism and integration in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Loughton:Gale Centre Publications,1990:8.

[7]Garfield SL.Eclectic psychotherapy:a commom factors approach[M]// Norcross JC,Goldfried MR.Handbooks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92:169-201.

[8]Beitman BD,Soth AM,Good GE.Integrating the therapies through their emphases on the future[M]//Norcross JC,Goldfried MR.A casebook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43-54.

[9]杨文辉,姚树桥,贺达仁.从对人性的关注看心理疗法的整合趋势[J].医学与哲学,2004,25(8):75-76.

[10]Lazarus AA.Is there still a need for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J].Current Psychology,2005,24(3):149-152.

[11]Ramsay JR.The clinical challenges of assimilative integration[J].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2001,11(1):21-42.

[12]白福宝,严由伟.心理治疗整合新趋向:同化模式及其超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4(6):145.

[13]Norcross JC,Karpiak CP,Lister KM.What′s an integrationist? A study of self-identified integrative and (occasionally) eclectic psychologist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61(12):1587-1594.

[14]Wolfe B.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anxiety disorder: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healing the wounded self[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5.

[15]Macpherson HA,Cheavens JS,Fristad MA.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adolescents:theory,treatment adaptations,and empirical outcomes[J].Clinical Child &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13,16(1):59-80.

[16]Lynch TR,Chapman AL,Rosenthal MZ,et al.Mechanisms of change in 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observations[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6,62(4):459-480.

[17]Lenz AS,Taylor R,Fleming M.Effectiveness of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for treating eating disorders[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14,92(1):26-35.

[18]李荐中.临床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4-288.

[19]李荐中,黄爱国,吴海英,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 (五)——儿童癔症[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097-1098.

[20]古永新.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与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J].学理论,2010,52(33):74-76.

Orientation and New Trends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SONGHuan-xia,ZHUZan,LIJian-zhong.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In western countries,due to the awareness of the limitation of each psychotherapy,integr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henomenon in the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in the past decades.With the active study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foreign schools,localization has been a major subject of domestic psychotherapy at the present stage.Some scholars have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psychotherapy which is adapted to Chinese.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main orientations (common factor,technology integration,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assimilative integ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rder as well as new orientations and trend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movement in recent years.The paper aims to let domestic psychological therapists put more attention on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etter integration of the principles,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psychotherapy.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Orientation;New trends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D/2013/01/067)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

李荐中,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

E-mail:13739193157@163.com

R 395.5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10.024

2015-12-01;修回日期:2016-02-02)

崔沙沙)

猜你喜欢

来访者心理治疗治疗师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失眠男女]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