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局部脑血流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2016-02-01李文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组间

李文雅

(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局部脑血流测定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应用

李文雅

(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CT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差异,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得,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的检测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法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的早期评估以及诊断具有良好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短暂性脑缺血;诊断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属于一种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引起该疾病的因素较多,主要为脑动脉的供血不足[1]。为研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及CT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诊断效果差异,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疑似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设置为CT组,再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设置为SPECT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所有患者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39~72岁,平均年龄为(53.46±2.14)岁。比较患者在进行第1次检查以及第2次检查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一般方法。主要仪器:SPECT双排螺旋CT,并且为SIEMENS Symbia T2双探头。Tc-双半胱乙酯,由森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超过95%。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2]。检查方法:SPECT组:先让患者安静休息10 min左右,并且休息期间封闭试听。在患者的手肘部静脉弹丸注射TC-ECD 925 MBq,静待半小时左右,并且封闭视听,对患者进行图像采集。30 s采集一帧,共需要采集32帧,需要放大1.45倍,矩阵大小为128×128。CT组:对患者使用同机双排螺旋CT断层扫描法进行扫描,参数设置为45 mAs,180 kV,螺距调整为1.5 mm。检查完毕后进行图像融合[3]。

1.3观查指标:比较CT组以及SPECT组经过不同方法检查后的准确率差异,包括比较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后患者缺血灶的阳性率差异。比较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后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

1.4统计学处理:实验研究结束后,将CT组以及SPECT组的统计结果数据情况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CT组以及SPECT组的研究结果中9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并且结果中P<0.05 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比较CT组以及SPECT组经过不同方法检查后的准确率差异:从研究结果可得,CT组检查结果中缺血灶的患者数量为31例,占患者总数的77.50%,SPECT组检查结果中缺血灶的患者数量为38例,占患者总数的9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CT组以及SPECT组经过不同方法检查后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CT组检查出阳性患者的NIHSS的评分为(2.57±1.04)分,SPECT组检查出阳性患者的NIHSS的评分为(2.41±1.01)分,组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检查出阴性患者的NIHSS的评分为(2.31±1.34)分,SPECT组检查出阴性患者的NIHSS的评分为(0.36±0.11)分,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时间较短,不超过20 h,但是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容易伴有责任脑梗死灶的。该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并且容易引起患者的死亡。患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后继发栓子、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都会使得患者血流灌注下降。因此加强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对患者的疾病预防以及评估[4-7]。

CT检查法以及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法能够将解剖结构面的变化显示出来,但是CT往往不能准确地显示出患者的缺血灶,而SPECT检查法可以检查出患者不同部位的缺血灶,包括海马区、基底区、桥脑区等。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SPECT组患者的检查率显著高于CT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法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传明,李慧英,杨淑贞,等.CT、MRI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5):2740-2744.

[2] 修雁,陈绍亮,孙晓光,等.潘生丁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2):85-86.

[3] 何洁,张人玲,翟勇,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影像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9):895-898.

[4] 姬卫东,方岩,王遂山.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关系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382-385.

[5] 刘杰,金玉萍,白玉海,等.应用SPECT与MRI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缺血改变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71-72.

[6] 李瑜霞,李永秋,卢洁,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间期CT灌注成像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5):487-492.

[7] 张翼,莫颖敏,韦春英,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SPECT脑显像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5):645-647.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87-01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更 正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