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沃土培元,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承载力*

2016-01-31胡镜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元中医理论医药学

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沃土培元,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承载力*

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中医药领域喜事连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实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屠呦呦研究员因发明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中医药法(草案)》通过国务院会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确实,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业推动、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满足应对老年病、慢性疑难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防治急剧增长的压力,以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更是期望殷殷。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承载中医药临床医疗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土壤。在近代西方文化及其以还原论为主体方法论的冲击下,这片土壤存有越来越贫瘠、墒情不断下降之危。审视当下,认知未来,我们愈发急迫地感受到:沃土培元,进一步夯实中医理论根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土壤的墒情,方能承载中医药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近期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充分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独特文化及其哲学背景,深化认识中医学认知生命和疾病的方法论。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及其哲学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曾经说:“中国古代科学认识的主流模式是以《周易》为代表的朴素认识模式,发源于农业、大陆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东方有机论自然观。”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医学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观和善于运用“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整体思维和象思维。只有充分理解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独特文化背景及哲学思想,我们才有可能全面把握中医认知生命和疾病的哲学起源,才能透彻理解中医药独特思维方式的精髓,进而培养中医学的临床思维和诊疗策略,更充分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其次,系统诠释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体,是中医药“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宝贵的原创思维。让人痛惜的是,一些中医学原创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正在慢慢模糊、内涵不清甚至混乱,主旨曲解甚至异化。应从原创内涵、概念关系、生物学基础到临床应用,多维度、深入、系统地诠释中医学原创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几千年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中医理论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学术争鸣、思想交锋的结果。在当今生命科学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还应坚持充分借鉴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现代科技方法,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拓宽我们的视野,延伸我们的视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中医药学的发展腾飞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再者,强化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立足实践、坚持自我主体、充分包容、主动吸收多学科思想与方法的传承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影响全局的关键性问题。第548次“新形势下中医理论发展的方向和策略”香山科学会议达成的专家共识指出:“中医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并举,中医理论的研究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兼顾。”我们除了要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重大科学命题进行研究外,还应关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倡导国家主体投入为导向,机制体制创新为着眼点,以具体研究项目实施为抓手,带动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方能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条件和前提。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医药学的发展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医基础理论承载着支撑中医药学科与事业发展伟业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期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里“继承”、“发展”和“利用”三个词恰当地概括出了中医药学发展的三个关键主题。我们呼吁,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其传承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承载力,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有着厚实历史沉淀的土壤肥沃千里,中医药原创科技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未来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

猜你喜欢

培元中医理论医药学
幸福就是跟你走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
中医药学术语系统研究概述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