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经济条件下甘孜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

2016-01-3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甘孜牧区牧民

刘 伟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和畜牧局,四川甘孜 626000)

浅谈生态经济条件下甘孜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

刘 伟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和畜牧局,四川甘孜 626000)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我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天然草原0.09亿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46.5%、川西北牧区草地面积的58%。全州畜草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拥有独具高原特色的畜禽资源,饲养有牦牛、藏羊及以放牧方式养殖的藏猪、藏鸡等草食家畜10余种,是四川省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主要基地。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牧区综合改革的“红利”未得到充分释放,全州草原牧区还存在“草场越来越差,三化草地面积越来越大;放生畜越来越多,经济畜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精心经营畜牧业的牧民越来越少”等不少问题。

造成甘孜牧区经济发展滞后、民生改善薄弱、生态环境脆弱、草地生态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方面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是先天脆弱特性明显。甘孜牧区地处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草地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气候极端恶劣,年平均气温在00C以下,≥50C的积温只有100d左右,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不足3个月,原生植被一旦遭到破坏,自然修复艰难,人工治理成本高、作业难,成熟技术少,收效甚微;二是鼠虫危害严重。特别严重的形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目前全州鼠虫害草地168.18 万hm2,占可利用草地的20%,占“三化”草地的24%。第二方面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长期超载过牧、掠夺经营。2009年在草原生态补奖前期工作中,经各县认真调查核算,全州平均牲畜超载率达54.2%,最高的德格县达到98%,远远超过了国定的30%的高风险标准。二是“三生”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州农牧民人口从1985年的65.43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89.28万人,增长了36.45 %,草原平均人口密度达到10.8人/km2,超过了天然草原5人/km2极限值的1倍;全州农牧民人均牲畜占有量从1985年的7.3头(只、匹)下降到2013年的4.6头(只、匹),下降了37%。从而出现“人增畜增→超人超畜→草原严重超负”的恶性循环。三是乱采、滥挖、乱垦以及掠夺性的资源开采,给牧区生态和草地资源造成严重影响。第三方面是缺乏对高寒草地生态规律的科学研究。一是缺乏科学的草地管理措施。二是缺乏对草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研究。2000年美国农业部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草地生态专家,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进行考察后指出,甘孜牧区草地已全面开始退化,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可能向黑土滩或沙化草地演变,治理成本将提高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综上所述,甘孜牧区各种矛盾交织,涉及经济、社会、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解决主要问题,促进甘孜牧区草原畜牧业良性发展,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理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机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机制是党对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从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改革近30年的实践和调研情况分析,要加快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发展,改革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的组织管理形式,应该尽快建立起“户为基础,联户或新型合作社为主体,乡村统一安排组织生产,依法严管强管”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将这一模式的机制和制度纳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管好牧区、管好牧业,管好牧民,最大限度地调动牧区的改革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二是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改革。依据国家改革政策,结合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实际,全力推进和落实好草原畜牧业的改革措施。一要下力气把草原确权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到位。二要探索试点草场流转。首先要成立草地流转管理和仲裁等服务机构。其次要建立村民自治的草原约束机制和流转制度,制定出台不同草原类型或不同生产力水平流转补贴标准和牧民接受的流转办法,建立起公正公平、相互约束的草原管理制度。然后要探索适合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的草场流转方式。建议参考的流转方式有:方式之一是牧民把自愿流转的草场呈报相应的管理服务机构,由管理服务机构统一将拟流转草原的合法经营权转包给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大户经营,流转费用通过管理服务机构返还牧户;方式之二是牧民将草原承包权直接入股或租赁给企业和相关经济组织经营,形成流转或租赁合同,在乡村或服务机构的监督下牧民按合同分红或收取租赁费;方式之三是在乡村和草原主管部门的许可监督下,牧户之间自愿协商流转,形成合法的流转协议,收取草场使用费。三要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建议州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现代家庭牧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牧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产业化经营机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同时要培育致富带头人。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培育一批新型畜牧产业领军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带领牧民共同致富。四要培养新型职业牧民。以提高牧民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目的,使新型职业牧民既保留传统牧业经营的优点,又避免小农生产的弊端,既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又融入现代牧业要素,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的新型职业牧民。五要建立畜牧业风险防范体系。针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牧区自然灾害频发、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情况,一要推进保险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牧业产品保险推广力度,构建银保合作新模式。二要对参加保险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借款人在信贷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牧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保互动体系。三要加大对牧区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避灾避险、防灾抗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应急防范机制,形成政府统一组织指挥、分层分级应急救灾、专业部门风险评估的防灾抗灾联动机制。六要加快构建牧区生态畜牧产业。根据牧区资源禀赋优势、生态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甘孜藏族自治州要进一步突出区域优势,构建东部高效畜牧业发展区、南部特色畜牧业发展区、北部生态畜牧业发展区,对“三大区域”实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非均衡发展。加快培育高原牦牛、优质藏羊、藏猪藏鸡、优质牧草、优质肉猪、旅游畜牧业“六大生态畜牧产业”,着力构建以生态畜牧产业为支撑的畜牧经济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甘孜牧区牧民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商人买马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
红二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