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岁年龄线』的职场潜规则亟待打破

2016-01-31苑广阔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定式潜规则职业生涯

□苑广阔

『35岁年龄线』的职场潜规则亟待打破

□苑广阔

“年龄35周岁以下”,这是很多求职人特别熟悉的字眼,无论是公务员招录,还是事业单位招聘,或者是不少企业招聘,都有这么一条“35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有要求更高的用人单位,还直接写明“1981年6月30日以后出生”之类的字眼,精确到连月份都不能超。35岁就成了职场老人?为什么35岁成了职场一道“生死线”?(7月17日《金陵晚报》)

很多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没经验”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而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感情、婚姻和家庭也更加稳定,这时候想换一份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年龄又成了一道新的门槛,同样难以逾越。有些招聘单位,白纸黑字规定应聘者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甚至严格到月份,超一天也不行;而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在招聘启事中注明,但是在确定面试名单的时候,却把35周岁以上的人统统排除在外。

“35岁年龄线”正在成为人才市场上的一个“潜规则”,大家不约而同地遵守着,执行着,结果就是把那些想通过跳槽换一种活法,同时也换掉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人,紧紧束缚在了原来的行业和职业上。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剥夺了一个人试错的机会,也剥夺了一个人重新选择工作和事业的权利;而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等于是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导致社会人才资源和配置效率的低下,也导致了人才的巨大浪费。

“35岁年龄线”既然不是国家的硬性规定,那么它又是如何来的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背后确实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将基层年轻干部的划分界定为35岁以下,自此人们普遍接受了用35岁来衡量人才年轻与否的思维定式。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对职业生涯的结构规划已经有了调整和改变,但用人单位仍沿袭了惯例,并且被强化为招聘求职时的潜规则。

但是很显然,不管是思维定式也好,潜规则也罢,这道“35岁年龄线”都到了该被突破的时候了。我们先不说当年国家把35岁作为干部是否年轻化的分界线是否科学合理,但随着人寿命的增长,现在35岁正是绝大多数人的“当打之年”,正是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上最容易做出成绩的年龄,而以35岁的年龄对人才进行一刀切,不但等于是剥夺了他们重新上路的机会,也等于是扼杀了社会的创新和创造。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往往被用人单位以没结婚,不稳定,随时会辞职走人等借口拒绝,而对于35岁以上的人来说,绝大多数都已经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他们在对待工作和职业的态度上会更专一,更专注,这不正是用人单位所求之不得的吗?而且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是35~45岁,结果国内企业却偏偏把35岁当成了一个拒绝的理由,这实在是用人单位的一大损失。

猜你喜欢

定式潜规则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汉语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划分
曼巴传奇 KOBE20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潜规则
潜规则
显规则对付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