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摇篮

2016-01-29高同声

神剑 2015年1期
关键词:炮兵军委教导

2014年12月9日是北京长辛店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创建57周年纪念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从一开始就把选择和培养人才工作放在首位,人才为本、人才为先。早在1957年,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创办了我军第一个综合性的导弹专业培训机构——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她是我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从1957年12月9日始至1959年7月24日止,在一年七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突击训练和独立培训等方式,为我军培育出第一批2500名地地、地空导弹专业技术骨干,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高级技术人才和导弹部队的高层领导干部。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和导弹航天事业的亲历者,我对当年的许多往事至今仍保留着深刻的记忆,愈久弥深。

历史性的英明决策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它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和核讹诈的政策,促使我国必须迅速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导弹核武器建设。力争在短期内,建设一支初具规模的导弹核武器反击力量,以便有效地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周恩来和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发展“两弹一星”事业、攻克尖端武器,建设现代化国防的英明决策,这是历史性的伟大战略决策,并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奋斗目标。

早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刘杰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的汇报后,讨论并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问题。从此,中国开始了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秘密历程。7月4日,中央政治局开会确定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10月,在中国政府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热情帮助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钱学森回国后,对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2月17日,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的报告,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按周总理批示,上报了毛泽东主席并印发中央军委委员。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听取了钱学森关于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和规划的报告。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由聂荣臻元帅任主任,黄克诚大将、赵尔陆上将任副主任,统一领导我国的航空和导弹事业。5月10日,聂荣臻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的报告,明确提出为适应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必须立即开始导弹的研制与培养干部的工作。5月26日,周恩来总理出席中央军委会议,讨论通过了聂荣臻的报告。这次会议做出了发展中国导弹事业的决策。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中深刻阐述了发展原子科学和导弹事业的决策。毛主席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年10月8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国防部成立了我军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著名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博士担任院长,王诤、刘秉彦任副院长。聂荣臻元帅到会祝贺并做重要讲话。他说:在座的各位,是中国火箭事业的“开国元勋”,现在人手虽少,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这一基本原则。就是一方面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争取必要和可能的外援,以推动我国尖端事业的发展,尽快为作战部队的组建创造条件。1957年9月,聂荣臻元帅率团赴苏联谈判国防新技术援助的问题。10月15日,正式签订中苏两国历史上有名的“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诸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并且,苏联将于1957年至1961年底,为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以及提供初级的P-2型近程地地导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

创建炮兵教导大队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加速我军现代化的进程,顺利执行“国防新技术协定”,按照聂荣臻元帅提出的优先发展地地导弹的方针,我军地地导弹作战部队的组建被提到议事日程。

1957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炮兵和国防部五院共同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它是我军第一个“一揽子”导弹专业培训机构。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038部队4大队”。主要任务是: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2型地地导弹、C-75型地空导弹和相应配套装备及有关技术资料等;请苏联专家任教,为国防部五院培养部分导弹研制人员和科研管理干部。培训中国地地、地空导弹部队的中、初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技术干部,主要学会导弹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同时,为导弹试验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和试验人员,为哈军工和炮兵学院培养教员等。炮兵教导大队隶属于军委炮兵建制,业务由国防部五院领导。军委炮兵党委常委分工参谋长陈锐霆同志和国防部五院钱学森院长共同负责管理工作。

第一期为突击训练,主要培训地地导弹专业技术人才,第二、三期为独立培训,增加培训地空导弹专业人才。为了适应第二期及后续培训任务,1958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将炮兵教导大队隶属国防部五院建制,教导大队番号改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教导大队”。

关于地地导弹部队初创时期归谁管理的问题,据说当时考虑了两种意见:一是从各方面抽调人员,组建新的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二是创建地地导弹部队的任务,由军委炮兵统管,待情况熟悉后和部队形成一定规模,再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和领导机关。时任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上将建议,创建地地导弹部队先由炮兵统管,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个意见。当时认为近程地地导弹同地面炮兵接近,虽然它同常规炮兵比起来,结构更复杂,技术上更先进,但总的说来它还是像一个炮,不过是一个远程炮,打的远一些,威力大一些罢了。由军委炮兵统管,这样也有利于保守机密。我军第一个导弹专业培训机构叫炮兵教导大队,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和保密需要的一种策略。

1957年12月9日,炮兵教导大队在北京长辛店原东方马列主义学院旧址正式成立。由军委炮兵党委和国防部五院党委分别选调优秀的领导干部协商组成炮兵教导大队的领导班子。中央军委任命孙式性上校为大队长,他是军委炮兵司令部科学研究处处长,曾留学苏联,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有学者风度;宋杲上校为政治委员,他是炮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此人民主作风好,平易近人,见到下级主动打招呼,深受学员好评;郭升允上校为副大队长,黄迪菲中校为技术副大队长,魏梦笔中校为参谋长,李甦少校为副参谋长;国防部五院选调葛林任副大队长、梁思礼任技术副大队长、高雁翎任副参谋长等。大队领导执行师级权限。教导大队继承和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各项政治工作制度。教导大队建立了由宋呆、孙式性、郭升允、黄迪菲、魏梦笔、葛林、高雁翎等7人组成的党的委员会,宋杲任党委书记,孙式性、郭升允为党委副书记。教导大队设精干的办事机构,后经扩编充实逐步形成司、政、后和训练部、技术处,共五个部门。技术处主要负责导弹武器和特种装备器材的管理。那时对火箭、导弹武器一律称“部件”,P-2型地地导弹代号为“8Ж38”,各种特装和车辆统一使用代号,目的是便于保密。教导大队机关设装备技术处主管武器装备及技术工作,在我军导弹部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教导大队机关还编有通信上任,由魏云飞同志担任;特种兵器勤务主任,由陶守玺同志担任。导弹发射诸元准备地位重要,直接关系导弹打击目标的选择、导弹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故大队机关编设了诸元准备科。诸元科编制16人,席力任科长,谢光选任副科长。苏联专家授课时需要翻译人员,大队编有翻译科,由康视华任科长,配备50多名翻译人员,他们都是从陆、海、空三军紧急调来的。

为便于组织教学和管理,参照了苏军地地导弹背的编制,教导大队直接领导连队,下辖指挥连、发射连、技术连和推进剂运输连共四个连队,共编421人。连队下设排,各排名称是按专业区分,人员是不等的。各连长和政治指导员都由优秀的团职领导干部担任,采取高职低配。指挥连编制有测地排、侦察排、无线电排、有线电排和气象排等五个排。

从全军挑选优秀人才

教导大队的机关干部和第一期学员,是总政干部部和军委炮兵干部部从军委炮兵、国防部五院、总部机关及全军各大单位包括海军、空军、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单位挑选来的。为确保学习导弹专业技术人员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从全军范围挑选学员,优中选优,新中国成立后尚属首次。国防部五院选调了部分科技人员,他们大都是1956或1957年大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那时,搞尖端技术,学习掌握导弹专业是很神秘的。挑选的学员极其严格,标准是很高的。首先必须是政治上纯洁可靠,其次是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就是不仅要求政治素质好,具有大、中专文化程度,还要是事业心强、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干部。政审非常严格,主要看现实表现,同时还要审查过去的历史、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不能有任何问题。选调的时候很“神秘”,被指定选人的单位,只知道选人的条件,不知道干什么。被选调的同志,只知道到国防部或炮兵司令部报到,也不知道去干什么。而且时间紧迫,领导谈话后,要求立即报到。因为部队性质是军事机密,一切活动都是极其保密的。当时,北京炮兵学校应届毕业生1300多人,军委炮兵干部部在我校仪器侦察队(系)大专班应届毕业生中共挑选了七名优秀学员,即炮兵测地专业的许青林、吕万富、金华源、杜明武、吴国宪,声测专业的高同声和周景斌。12月5日,我们去军委炮兵司令部报到后,被安排到总参第三(沙窝)招待所住下来待命,于12月9日夜晚被接到长辛店驻地。到达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后,很快得知在卢沟桥畔的长辛店正集合着一批从炮兵乃至全军挑选来的优秀干部,准备学习导弹专业技术,将来从事导弹航天事业。20世纪50年代中期学习导弹专业,人们称为掌握尖端技术,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感到无上光荣,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决心努力把苏联的先进技术学到手。长辛店炮兵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大部分是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基层干部、机关干部和院校教员,而应届毕业生较少。军委炮兵院校有十几所,唯有北京炮校选送了7名学员。我们刚从炮兵学校毕业,就幸运地调入炮兵教导大队深造,是一生难得的机遇,千载难逢。我原打算去炮兵部队干一番事业,现在有机会学习尖端科学技术,机会难得,终身受益。

我们报到后,一到驻地,放下背包,就投入到接装和紧张的开训准备工作之中。如修筑铁路支线站台,扩建连接营房的公路,修缮仓库、教室、操作场坪、食堂和宿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保密、警卫措施等。组织了接装指挥部,由五院一分院副院长林爽同志任总指挥,调集牵引、单臂吊车等车辆,组织人员进行卸车演练。12月中旬,大队长孙式性同志率领50人的接装组前往满洲里欢迎来华任教的苏军官兵和接收首批运来的武器装备。12月24日,导弹武器装备和配套器材运至长辛店教导大队驻地,列车停靠在专用铁路支线上。大队组织全体人员参加接装工作,中苏双方按职务对口卸车,经过一夜的奋战,于25日晨将“P-2”型地地训练导弹2枚和一个营的全套技术装备45台(件)全部顺利卸载入库。同期到达的苏联来华执教的以布里奥·伯列任斯基中校为首的苏军导弹营官兵共102人(其中军官37人,士兵65人)。接收苏联援助的导弹武器和装备,并安全入库,这是开学前上的第一课。当年,苏联出售给我国的装备在技术上不是先进的,对我国的援助方面是有保留的,只限于我们学习和仿制苏联这些即将停产和换装的装备。导弹武器射程太近,命中精度较差,地面配套设备过于庞杂,发射准备时间太长,控制系统也不是全惯性制导,要靠无线电控制进行横偏校正等等。可以说,基本上是德国V-2火箭的改进型,比当时苏联部队的实际装备要落后得多。这次中苏双方按货物清单逐件接交,发现装备上有的关键性部件没有配套,如横偏校正振荡器的晶体,还有些备份零件不全,有些是旧品等,后经多次交涉,缺件才陆续补齐。尽管如此,苏联出售给我国的武器装备,对我国研制导弹武器装备和培养人才在起步阶段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炮兵军委教导
一粒米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撒谎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
长幼有序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