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6-01-29宋志芳曹洪战芦春莲

中国猪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白猪白猪产仔数

宋志芳曹洪战,2*芦春莲,2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猪业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0)

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宋志芳1曹洪战1,2*芦春莲1,2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农业大学猪业科学研究所,河北保定 071000)

近年来,母猪的年出栏头数随着我国猪场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加快而得到很大提高。母猪的作用就是繁殖仔猪,获取经济效益,其繁殖性能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但繁殖性能的遗传力低,平均仅0.15,通过表型选择效果不佳;通过分子标记选择进行相关基因的确定,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找到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对繁殖性能进行早期估测,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包括遗传、品种、产仔胎次、配种季节、背膘厚等,本文就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加以阐述。

背膘厚;繁殖性能;产仔数;母猪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雌激素受体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催乳素受体基因、视黄醇结合蛋白4基因、骨桥蛋白基因等是与繁殖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已经得到了确定,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基因与产仔数等繁殖性状的关系。这些基因的合并基因也得到了部分证明,对高繁殖性能个体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关于基因对繁殖性状的影响是独立的还是联合的以及基因间在品种作用的差异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因素、遗传因素、饲养管理、精液品质、发情时间、配种日龄、配种季节、背膘厚等[1]。国内外已经开始了胴体性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以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收入,其中背膘厚容易测量且与其他性状关系密切。背膘厚能反映母猪体况,因此间接反映了母猪的繁殖性能。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由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断奶窝重、产仔间隔等指标来反映。综合很多资料表明产仔数与各阶段的活仔数和窝重呈遗传正相关,因此提高猪的产仔数对改善遗传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背膘厚

背膘厚属于猪的胴体性状,容易测量和计算。背膘厚数值反映了猪肉脂肪含量的高低,背膘厚数值低表示猪肉的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反之背膘厚数值高表示瘦肉率低。在猪生产中,可以通过营养调控和控制采食量来引起背膘厚的变化。测量背膘厚的方法有三点测量法,即测量屠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以及腰荐椎的背膘厚,然后计算这三点的平均值即平均背膘厚。也有人仅作10~11肋间距背正中线4 cm处测量,也有用B超技术进行背膘厚度的测定。国外跟我国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通常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背部离中线6~8 cm处倒数第三和第四肋骨间的背膘厚,即边背膘厚。

2 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背膘厚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猪生产学上后备母猪一般指被选留后但还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在多数种猪场及某些情况下,后备母猪也可以是青年母猪。还有人认为后备母猪是指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其第一次分娩时的猪。Challinor等[2]的研究表明当后备母猪配种时的P2背膘厚(即猪最后一根肋骨侧距背中线6.5 cm处单点的背膘厚度)是20 mm时,第一胎至第五胎的总产仔数可达到64.6头,产仔数最多,繁殖性能最佳;而配种时P2背膘厚为14.6 mm时,5个胎次的总产仔数最少,仅55.6头,由此可见背膘厚对产仔数的影响。因此合理的背膘厚对母猪的终生繁殖能力具有巨大的影响。Whittemore[3]强调初配母猪背膘厚需要超过18 mm。Close[4]建议青年母猪应该在第2和第3个发情期配种,P2背膘厚应该在16~20 mm之间。王龙钦等[5]认为对高瘦肉率品种后备母猪来说,P2背膘厚在18~20 mm之间就可以进行配种。为了验证在国内养猪设备和技术水平下,我国引进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的最佳背膘厚,许光锋等[6]研究了不同背膘厚对大白和长白后备母猪初产繁殖性能的影响。猪在配种时,测量P2背膘厚,并在仔猪出生后同时记录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等。结果表明当后备母猪配种时的P2背膘厚在15~23 mm之间时,背膘厚数值越高,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越大,即配种时P2背膘厚在一定范围内与窝均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呈正相关。得出的结论是:长大、大长二元初产母猪的最佳配种P2背膘厚在18~23 mm之间,为我国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合理背膘厚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2.2 背膘厚对整个妊娠周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已经有研究表明背膘厚对繁殖性能具有一定影响[7,8],但结果存在差异。如Karsten等[9]研究发现,背膘厚与总产仔数的遗传相关性在0.18~0.25之间;在11.1~14.0mm范围内,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会随着背膘厚的增加而显著提升;背膘厚较薄(9~13 mm)会使得总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显著下降。而Gaughan等[10]发现,大白猪背膘厚和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低。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随繁殖阶段的不同,体况存在差异。而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个妊娠阶段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针对性强,但是不全面。所以有必要研究整个繁殖周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提供更全面更详细的理论依据,保证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为了给母猪妊娠时期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控以及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赵乔辉等[11]研究了大白猪和长白猪一个繁殖周期内不同时期,包括配种、妊娠30天、妊娠60天、妊娠90天和上产床等过程,背膘厚与部分繁殖性能的关联性,分析大白猪和长白猪妊娠过程各阶段的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在妊娠早期阶段时,较高的背膘厚数值(>18.41 mm)对大白猪繁殖性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此阶段要保证母猪的营养充足;而处于妊娠中后期时,较高的背膘厚取得的效果反而不佳,背膘厚在中等范围内(13.26 mm<x≤17.13 mm),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繁殖阶段所需的最佳背膘厚度不同。而在整个妊娠过程中,长白猪的繁殖性能以中度的背膘厚(13.82 mm<x≤18.18 mm)表现较好。张涛等[12]研究了整个繁殖周期背膘水平和背膘变化与大白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后备母猪妊娠期内背膘增加在3.5 mm以内、临产前背膘在18.40 mm左右以及当胎哺乳期背膘损失在3.0 mm以内,有利于提高当胎及其二胎的繁殖性能。刘斌等[13]对法系大白猪进行研究,发现配种时、妊娠60天以及上产床时保持中等的(15.5~20 mm)背膘厚,有助于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而妊娠30天的高背膘厚既能增强产仔能力,又能降低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数量,所以在配种时和妊娠60天要保持背膘厚在中等水平。Houde等[14]发现在实践生产中应该注意整个繁殖周期的背膘厚,较稳定的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2.3 背膘厚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长大二元母猪具有杂种优势,结合了长白猪与大白猪两者的优势。一方面具有强适应性、高繁殖力、耐粗饲的优点,另一方面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肥育效果好,因此长大二元母猪生产性能好,市场价值高。韩云珍[15]以长大二元母猪为对象研究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说明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4~19 mm之间,其繁殖性能较好。此外,结果还表明哺乳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3~6 mm时,其发情间隔最短,这说明哺乳阶段背膘厚不宜太厚,应该减少母猪的采食量,防止背膘厚增加。张守全等[16]分析大白、长白纯种母猪在配种时背膘厚度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背膘厚度减少3~6 mm时,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最短,为5.24±0.46天。他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适当背膘厚的重要性和二元母猪哺乳期间背膘厚度的变化规律对发情间隔的影响是一样的。

2.4 背膘厚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品种、营养水平、胎次、不同生理阶段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母猪的膘情,进而影响了母猪繁殖性能[17],因此易于测量的背膘厚度成为了母猪繁殖性能良好的预测指标[18],母猪背膘厚是反映其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与母猪的繁殖性能相关。青年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哺乳期体重变化的影响。初产母猪具有产仔数少的缺点,或出现弱仔和死胎的情况较多,甚至会出现整窝死胎,所以维持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把仔猪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给母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赵云翔等[19]研究了背膘厚对大白初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受到了背膘厚的影响,适中的膘情使母猪繁殖性能最好;且研究还表明,初产母猪妊娠105天时,背膘厚最大,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反而最低,进一步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应通过适当的营养调控手段来控制背膘厚度,防止由于母猪过肥而导致生产力的降低。

3 结语

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有促进作用,背膘厚或高或低都会对繁殖性状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母猪的繁殖过程中,可以通过营养日粮调控背膘厚度,保证母猪的产仔数、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不受影响,这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关于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品种大部分都是大白猪、长白猪,而对我国地方猪的研究较少。我国拥有较多优良的地方猪种,其繁殖力有的品种高,有的品种低。如果能够通过控制背膘厚来提高地方猪的繁殖性能,对地方猪的保存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可根据不同品种的各自特点,控制背膘厚在最合适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繁殖性能。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也可以把重心转移到地方猪的研究上,为我国地方猪的保护和开发做贡献。

[1]付林.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分析 [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2):49-52.

[2]Challinor CM,Dams G,Edwards B,et al.The effect of bodyconditionofgiltsatfirstmating onlong-term sow production [A].In:British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Winter Meeting[C].Scarborough:York.1996.144.

[3]Whittemore CT.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ig production[M].2nd ed.Blackwell Science Ltd.1998.

[4]Close WH.The role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in enhancing sow reproductive potential[A].In:London Swine Conference[C],London,Ontario,Canada:2003.25-36.

[5]王龙钦,邵水龙.现代瘦肉型后备猪的培育 [J].养猪,2008 (3):17-18.

[6]许光锋,刘新春,庞运东.后备母猪的配种日龄、体重、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猪,2010(6):17-18.

[7]王重龙,陶立,张勤,等.B超活体测定猪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51-452.

[8]Beckova R,Danek P,Vaclavkova E,et al.Influence of growth rate,backfat thickness and meatiness on reproduction efficiency Landrace gilts[J].Czech J Anim Sci,2005,50(12): 535-544.

[9]Karsten S,Roehe R,Schulze V,et al.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feed intake during performance test and reproductions traits in pigs [J].Arch Tierzucht,2000,43(5): 451-461.

[10]Gaughan JB,Cameron RDA,Mcl DG,et al.Effect of selection for leanness on overall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large white sows[J].Anim Sci,1995,61(3):561-564.

[11]赵乔辉,朱世平,刘颖,等.大白猪和长白猪妊娠周期内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4(21):7-11.

[12]张涛,陈志林,陈预明,等.繁殖期背膘及其变化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猪,2015(5):33-37.

[13]刘斌,石元,孙厚法.母猪背膘与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J].今日养猪业,2016(5):62-64.

[14]Houde AA,Methot S,Murphy BD,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backfat thickness and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sows:A two-year trial involving two commercial herds fixing backfat thickness at breeding[J].Can J Anim Sci,2010,90(3):429-436.

[15]韩云珍.二元母猪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J].福建畜牧兽医,2013(6):31-32.

[16]张守全,冯定远,麦月仪,等.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猪,2005(1):11-12.

[17]许栋,刘炜,李何君,等.膘情控制及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上的研究应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5):54-55.

[18]华坚青,楼平儿,钟土木,等.超声波仪器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畜牧兽医,2003(2):19-20.

[19]赵云翔,朱琳,黄志强,等.大白初产母猪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和断奶再配间隔的影响[J].养猪,2016(2):38-40.

S815.4

B

1673-4645(2016)11-0069-03

2016-06-23

宋志芳(1992-),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Tel:18730285576,E-mail:18730285 576@163.com

曹洪战,教授,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E-mail:chz516@126.com

猜你喜欢

长白猪白猪产仔数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长白猪日增重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品种推介 长白猪
长白猪育肥期体重的影响因素分析
藏猪与大白猪胴体性能及肉质特性分析
“晋汾白猪标准”成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南阳黑猪与长白猪肉品质差异的机制研究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吓死宝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