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提速无法回避

2016-01-29宋正大

支点 2016年1期
关键词:时速民意高铁

宋正大

核心提示:高速能不能提速,各抒己见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以“民意”之名去消极影响科学决策。

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到了,这让一个多月前热议的“高铁提速”话题,再度被广泛讨论。浏览网友们的评论,不难发现,焦点不仅有高速与安全,还包括中国形象、中国制造。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底说起,《高铁风云录》作者“高铁见闻”接受媒体采访时预测,中国高铁今年或将恢复至350公里时速。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目光灼灼,首先是关注生命的安全,关注提速能否真正落地。自高铁从神州大地风驰电掣以来,它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重要的工具。资料统计显示,高铁旅客运输已从2008年的1.28亿人次蹿升到2014年的9.1亿人次。高铁与生活如此紧密相连,它的任何“风吹草动”,自然都会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更何况是提速这种大事。

其实,大家对提速这么敏感,是因为曾经的悲情难以忘怀。2011年甬温动车事故,41人失去了生命。这次重大事故的发生,好似悬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铁不得不小心谨慎。此事最直接的结果是,为了让民众安心,高铁降速运行。

时间渐渐过去,曾经的躁动渐已平复。另一边,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大放光芒。去年以来,中国已连续签下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高铁建设项目。尤其瞩目的是,中国与印尼签订了雅万高铁项目,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实现全产业链出口。从数据上看同样可观,去年上半年国内高铁相关企业共斩获近千亿海外订单。目前与中国洽谈高铁输出方案的国家和地区高达23个。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中国高铁品牌越擦越亮,人们对提速的认识愈趋合理客观,对昔日温甬动车事故有了重新的审视,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高铁人士和有关专家的调查阐释:该事故与高速无关,其时列车运行时速只有100公里左右,也非轨道和机车所致,而是运行系统出了问题。

相应地,高铁也在有意无意地“强化”提速,这样的言论主要集中在几个节点:一是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一是中国击败日本夺得雅万高铁项目订单,中国工程院院士、轨道交通专家王梦恕撰文称,“中国高铁385公里时速能够保证安全”,他同时说“高铁也并非越快越好,要考虑设备和线路损耗等因素”;一是《高铁风云录》作者对高铁提速的断言。尤其是后两个节点,前后不到月余时间。另外,他们的身份也惹人关注,都是高铁内部人士或是与铁路紧密相关的人士,他们关于提速安全的言论,多少释放出了高铁想要提速的信息。或者可以认为,这是对民心民意的试探。

这种信号似曾相识,每一项政策决策的落地,事先都会有频繁的投石问路,一旦时机成熟,便顺势而为。前不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便是如此。对高铁提速而言,自然也有这样一个过程。再说,对民意的试探,并没有出现激烈的反对声音,反而趋向提速带来的更大实惠。甚而还有一种观点,高铁以现速运行,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无疑,提速问题必须直面。中国高铁,一个自信的民族品牌,现在的“速度”和它迅猛发展的脚步似乎不合拍。何况,海外激烈的竞争市场也在敦促它必须下定决心。近日,美国政府批准了纽约到华盛顿的磁悬浮铁路建设,该项目采用日本技术,时速将超过300英里(约合480公里)。高速能不能提速,作为普通老百姓,各抒己见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以“民意”之名去消极影响科学决策。(支点杂志2016年1月刊)

猜你喜欢

时速民意高铁
时速90KM的追尾碰撞,这辆国产MPV带来“100KM/H”的惊喜
时速600km高速磁浮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高铁会飞吗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江苏新增两条120km时速高速
时速600千米磁悬浮列车真的来啦!
人地百米建高铁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第一次坐高铁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