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2016-01-28李东生李军凯柴媛

成才之路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人才培养新媒体

李东生+李军凯+柴媛

摘 要: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诸多特性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认知新媒体的利弊因素,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改革学生工作模式,提升学生工作实效。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人才培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20-02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正在势不可当地席卷整个大学校园。新媒体是众多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而言,既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平台,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了创新变革的契机。

一、依托新媒体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

1. 开辟工作阵地,吸引工作对象的需要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阵地意识”“有人民的地方,就应该有党的声音”“人在网上,阵地就应该拓展到网上”。学生在网上,我们就应该重视网络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重视新媒体,依托新媒体平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引导工作就会失去吸引力,造成工作脱节,进而失去我们的工作对象。新媒体面世以来,各大高校在使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学生工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例如,全国高校首款励志新媒体公众平台——吉林大学的“同学,还睡呀”、华中科技大学的“华小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微信平台“联小络”、南开大学微信“小开”、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西索儿”等,对广大受众群体极具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反响。

2. 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各类信息。依托新媒体,我们的工作信息可以跨越诸多中间环节,点对点直达学生受众群体,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这对突发事件中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尤为重要。2013年9月的迎新工作中,吉林大学推出“微信迎新”服务,在距新生报到还有3天时,已经通过微信让九千多名新生了解了报到流程、具体细节、相关要求和防盗防骗等注意事项。在迎新现场,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即时掌握报到学生人数,即时了解报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改变交流方式,强化工作效度的需要

以前,无论是针对学生个体还是群体的教育引导,辅导员主要以面对面交流、召开会议等口头表达形式开展,这种沟通方式会造成交流信息的流失。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施者与受众群体的主体沟通方式,通过新媒体,辅导员面向学生的信息交流由原来的“口头表达”改为“书面表达”,学生几乎能够100%接收信息。即使当时有些信息流失,还可以重新阅读领会,避免交流信息丢失。现在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众多高校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在新媒体平台中对已有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共享学长、学姐们的求职经验和求职资源;利用新媒体挖掘新资源,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借助新媒体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就业趋势,关注就业信息,培养就业能力。新媒体的应用无疑能够提高学生工作的效度,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4. 拓展教育途径,回归教育功能的需要

高校学生工作的本质是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众所周知,学生工作较为繁杂,大多数辅导员身陷事务管理性工作之中,缺乏精力、时间和有效途径对学生开展深入的、多方面的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结果不是教育服务促进全面发展,而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即便通过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教育指导的内容也十分有限,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多媒体工作平台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借助其便捷性、即时性提高工作效率,使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得以适当解放;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学生开展管理以外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服务工作,春风化雨般引导其全面成长。新媒体为学生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工作内容,促进学生工作回归教育的本质。

二、依托新媒体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1.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增加工作环境复杂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性和封闭性,传播的信息海量而多元,这些纷繁芜杂的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给广大受众群体提供了有益精神食粮,促进其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其中也可能包含消极信息和负面信息,容易误导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尚不成熟稳定的90后大学生。这无疑提高了教育引导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工作环境的复杂性。

2.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自由性降低工作导向可控性

新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分支,同样具有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特征,即可以匿名传播、自由传播、广泛传播。而当前高校依托校外公共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尚不成熟,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导致无法有效拦截不良信息。加之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能够即时到达,受众群体范围呈现几何级数扩大,不良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造成学生工作导向的可控性大大降低。

3. 新媒体的泛化性和互动性影响工作主体权威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工作者作为唯一的主体,通常以“权威者”的身份给学生灌输教育理念和思想,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师生间缺乏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每个个体都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布信息,个体之间又可以自由互动交流。在新媒体“泛化性”“互动性”的特征下,再对学生进行僵化教条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再为学生所接纳,他们需要平等的、有温度的互动交流。所以,由新媒体带来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工作者的权威性和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三、依托新媒体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途径

1. 强化工作队伍

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立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能够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其内在特点、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有精准的把握;能够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能够根据时代趋势、当前热点和学生需求在工作手段和方法上迅速做出反应。整合校内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培养一支勇于尝试、善于运用、精于驾驭新媒体的学生工作队伍,主动占领新媒体,要在这个新阵地上存在和发声,要在新的阵地上有所作为。在关键时候能站得出、顶得上、打得赢,解决“正确的不发声”问题,唤起“沉默的大多数”,在大事难事上协同作战,在大是大非上一呼百应。

2. 提升管控能力

当前,有许多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学生工作,但是大多数高校是“借船出海”,即借助微博、微信、QQ等第三方公共平台,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控性不强。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己设计开发新媒体平台,由“借船出海”转变为“造船出海”,建立健全监控机制,提高对新媒体的掌控能力,重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制高点。吉林大学根据本校工作实际自主设计研发了一款智能手机软件——“吉大通”。“吉大通”的每个信息发布人都需通过注册与实名认证,同时“吉大通”系统具备信息的主被动审核功能,以确保信息的合法性,“吉大通”满足了高校学生工作对新媒体平台“可信、可管、可控”的要求。

3. 丰富教育内涵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工作者要通过“线上”的新媒体平台深化和拓展“线下”开展的相关工作。要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强化素质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方便校园生活、加强沟通交流上下功夫。比如,建立红色教育、励志教育、志愿服务、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专栏,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建立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专栏,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建立学习天地、考研辅导、名师导航等专栏,利于学生学业进步;开辟学生党建、班级建设、学团建设、协会社团等专栏,利于学生融入组织;建立家长直通车、校友分享等专栏,利于学生多方交流;建立生活资讯、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答疑解惑、意见反馈等专栏,利于学生生活便捷。依托新媒体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宣传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服务学生,拓展教育服务范围,深化教育服务实效。

4. 契合大学生喜好

我们依托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只有贴近学生,投其所好,才能被学生接纳认可。一方面,是语言契合学生。要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有温度的发言,服务学生,引导学生,赢得学生。另一方面,是展现形式契合学生。单一的纯文字化的形式容易使人倦怠,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可视化、图解、动漫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教育内容,辅之以线下活动呼应配合,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与引导融入学生,吸引学生。

5. 整合多种渠道

当前新媒体手段必然成为高校工作者完善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水平的战略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就能代替所有传播媒介,更不代表新媒体平台就能代替整个学生工作。我们开展学生工作应该“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第三方新媒体”和“自主新媒体”结合。多种媒体、多种新媒体同频共振,互补互动,才能做好大学生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使我们的学生工作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国家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庆军.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学教育的缺失与建议[J].新闻窗,2013(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5-07/24/c_134442403.htm,2015-07-24.

[3]傅格.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周春国.信息化手段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A].吉林大学学生工作论文集[C],2014.

[5]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

[6]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J].求是,2014(17).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人才培养新媒体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