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赵孟頫书法中的儒释道

2016-01-28刘雅慧浙江师范大学3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赵孟頫书法

刘雅慧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0)

浅析赵孟頫书法中的儒释道

刘雅慧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0)

赵孟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集大成者,在书法上,赵孟頫六体皆精,师法诸家。他高举“复古”的旗帜,但这“复古”非“泥古”,而是汲取古人的精神底蕴和笔墨情趣来进行书法创作,其中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赵体”。其书法流传深远,上承晋、唐、宋,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赵孟頫;书法;思想;风格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以汉字为载体,以线造型的抽象艺术,它强调线的表现力,通过笔法变化、点画组合,创造出与个人风格相适应的结构形态,反映了创作者的特殊审美观念。而赵孟頫作为书法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一、赵孟頫书法学习历程

赵孟頫(1254-1322), 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著名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太上弟子、三宝弟子等,中年曾作孟俯,居有鸥波亭,世称赵鸥波。他虽出身宋朝宗室,但在元朝为官三十几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荣禄大夫等,病故后,被追封为卫国公,谥文敏,故后世又称他为赵魏国、赵文敏。

赵孟頫的书法师承广泛,六体皆精。《元史》中记载:“(赵)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1他早岁学书妙悟八法,初从宋高宗赵构入手,后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诸家,晚年师法李邕。此外,他还临摹过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人的书迹,可以说是习前代诸家之大成。他在继承前人书法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 将晋韵、唐法、宋意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 创造了独具风格特色的“赵体”。

赵孟頫二十五岁时,即1279年,南宋王朝灭亡,元朝建立。当时社会动荡,但他隐居故里,刻苦钻研学问,潜心于书画创作中,并常和当地的文人雅士相交往,他还与钱选、张复亨等人同居“吴兴八俊”之列。因其远负盛名,后被元世祖赏识,从此入仕宫中。他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不离书画创作,在诗、书、画、印等艺术领域都能开创先河,独树一帜。

二、儒释道相通的赵书

中国的传统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赵孟頫将对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体悟融入自身的书法中,创造出一种划时代的新书风,具有不同于别家的独特风格。

1.儒释思想的影响

元代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统治者在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主动吸收、借鉴中原的儒家文化。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当时的统治者对孔孟和宋明理学格外推崇,赵孟頫作为元初士大夫的重要人物,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赵孟頫在追求古法的同时,都以“中和”的态度学习进行书法创作。在他的笔下,取各名家的醒目突出之处,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书法中,演变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并不突出哪一方面,似乎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华丽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腻,秀逸中见清气,质重中显浑朴。这种“中和”之美,显然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而这需要广泛的学识、深厚的功力、刻苦的钻研以及超脱的气质才能实现。

相对于土生土长的儒家文化,外来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较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自此开始生根发芽,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宋元时期,禅宗以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为代表的临济宗,在南方影响较大,而赵孟頫与中峰明本关系密切,常有书信往来。现存世的赵孟頫致中峰明本的书信有《致中峰明本尺牍》11封、《祖父之荫帖》《承教帖》等。我们可以在赵孟頫的《致中峰明本十一》中清晰的看到赵孟頫自称自己为弟子,将中峰明本称为老师。信中写道“和南再拜,中峰和尚上老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中峰明本可以说是赵孟頫的精神导师。

除此之外赵孟頫还临摹了多部佛家经文作品,例如《法华经》《金刚经》《心经册》等。可以,他的书法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他在《承教帖》中写到“承教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之说,无他只是一个无是无非,无管无不管。”他深谙佛教中的顿悟、心神等思想,将其寓于自己的书法思想中。

2.道家思想影响

元代道教兴盛,文人雅士之间习道之风日益盛行,他们谈玄论道,崇尚自然,当时有众多书画家都参与道教的相关活动。赵孟頫不但参与这些活动,他更是以“道人”为号,如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太上弟子,足以见他对道教的推崇。

由于宋代书法一味“尚意”,对笔法破坏较大,至元代,重新重视笔法,已经成为书法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赵孟頫直接以魏晋为取法对象,但由于时代的规定,他不可能是原原本本的复兴魏晋书法传统,他的书法美感带有自己特定的时代特色,引领了元代“尚态”的书风。而这个“态”相对于晋“韵”,主要是失去了一些遒劲的骨力,增添了一些妩媚的外在笔触。因此在后世对赵孟頫书法风格的评价中,总是不能避开“姿媚、妍媚、华美”等偏女性化的词汇,这些词汇与元以前刚强、劲健的书风恰恰相反,因此受到后世许多诟病。而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柔弱并不意味着要遭到摒弃,相反它胜过于刚强。根据这一点,老子提出了著名的“以柔克刚”论断。他所主张的柔弱是能够克刚的柔弱,是有意味的柔弱,而不是毫无力量的软弱。赵孟頫的书法就类似于此,是一种有意味的柔弱,他曾在《题东坡书醉翁亭记》中写到:“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棉裹铁也。”2

此外,崇尚自然之美也是赵孟頫所追求的,可以说他的艺术灵感有一部分是来自江南山水。例如他所作的《吴兴赋》,全文千余字,用词华美,赞颂了他的家乡吴兴地区的绮丽风光。从他的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把自然山水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追求恬淡空灵的意境,寄情于山水中,以一种纯粹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自然万物,宣扬对内在心灵层面的把控,这种道家情感必然也影响他的书法创作。

注释:

1.黄惇著.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2.

2.乔志强编著.《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60.

[1]张国宏著.赵孟頫书法艺术 [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2]邓新文.元代佛教史评议[J].学术界,2005.

[3]乌兰察夫,段文明.关于儒家在元代历史地位的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0.

[4]姚冰.论元代道教审美文化之雅 [J].安徽大学学报,2007.

猜你喜欢

赵孟頫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