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儿”演唱形式的变迁与重构文化市场

2016-01-28王海龙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810008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变迁重构花儿

王海龙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810008)



“花儿”演唱形式的变迁与重构文化市场

王海龙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 810008)

摘要: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西北民间传统文化正处于裂变过程中,是科技、经济、政治等各种内外力量的冲击和挤压下的一种裂变和重构而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变迁。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从“花儿”艺术的变迁来透析这一文化现象。这将是我们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和一种新的思考。

关键词:花儿;变迁;重构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在传承中发展。传承是一种重复,而发展便是一种流变。当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外部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民族内部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尤其是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彼此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得原有的文化行为不得不适应当下的环境而发生必然某种流变。笔者在2010年青海撒拉族音乐创作座谈会上发言时谈到:在20世纪中国的音乐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融合与巨大的颠覆过程。融合,就是找到了西方主流的音乐创作体系;颠覆,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尤其是在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加之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优势文化迅速蔓延,侵蚀了边缘文化,使得原有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在迅速消解。我国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着濒危的命运。因此,要进行传统文化及艺术的保护与复兴必定要经历一种内在的变化和重构。然而这一变化和重构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以及促使这些变化和重构的根本因素与动力是什么?笔者粗浅的做了一番调查研究,并提出问题以期学界同仁的关注。笔者以大家所熟知的“花儿”为例进行一种文化现象的透析。以西宁地区以及周边湟中、湟源、大通等地的“花儿”唱把式们的音乐社会活动和他们的生活境遇为主要对象,并受众人群对“花儿”的审美观及新的市场的需求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社会变迁的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这在当今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传播、通讯以及人口流动所引起的世界同质化和一体化中所进行的。形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花儿”的演唱形式大量使用电子设备以及伴奏的表现形态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三弦、扬琴、二胡、等乐器已被电声乐器所代替,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花儿”演唱形式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变迁。

“花儿”来自于大众非上层建筑产物,因而它是一种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草根艺术形式,而全球正走向文化同质化和一体化转化的时候,“花儿”艺术形式的内部结构也将难免发生流变和重构。那么它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那些艺人们将如何在新形式下创造出怎样的艺术形式呢?在这动态的文化变迁中如何记录这一文化现象,就必须要采用一种跨学科的和整体性的研究方式。艺术人类学在所有的人文学科中,是最接近于交叉跨学科、整体地式地研究是一个学科的综合体。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者们往往不是提出一些放之世界皆准的大道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某一具体的生活方式的充分描述上,旨在通过最细致的观察并提供有关某一生活方式的全面图景。笔者处于对“花儿”生长地的几十年的深厚感情以及从音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花儿”的地域文化及各地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进行细致的考证,以期将如何从“花儿”艺术的变迁来透析这一文化现象。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和一种新的思考。正如艺术和哲学是价值观、美学和认识论被系统地论述的领域,其赖以存在的话语在于超离社会生活的思辩,而作为人类学的田野考察也探讨艺术和哲学关注的问题。但它的角度不是超社会的思辨,而是对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的地方情景的独特刻画。在当前宏观理论构架失去其指导性、论证出现混乱、众多领域失去牢靠基础的时期,这种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式不失成为一种革新的引擎。在我的研究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式。通过艺术人类学的手段来研究“花儿”这一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间艺人们的社会群体音乐现象,而这一种音乐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以至于是一种在现代化中的“活化石”和传统的重构,这样一种关于在急剧变迁世界中的社会现实的表述,在人类学的研究中实际上也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如何将“花儿”音乐文化市场打开破冰的局面,重构新型的文化市场。我认为当借鉴其他省市对于特色品牌文化的打造。如云南打造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云南映象》;河南打造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少林寺》;广西打造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刘三姐》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市场的总体上看,《少林寺》在打造过程中立足中原文化、知名导演和知名作曲的名人效应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并不断强化少林武术文化产业的概念。期间所有的原创歌舞也成为《少林寺》文化品牌的一部分,借助科学的有效地市场运作,使之空前成功。在少林功夫逐渐打响的时候,少林寺把营销重点转向了“少林文化”。少林寺是禅宗祖庭,绝对不只与“功夫”画等号。而在具体的运作中,综合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则成了少林文化产业开发和营销的手段。它所具有的冲击力恰恰是因为它主要来自于将另外一种类型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少林文化和少林功夫搬到了舞台上进行的展示,所以它成为了河南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战略的代表作。

我相信每首“花儿”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这些隐藏在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在效仿《少林寺》的运作模式,将“花儿”“立足青海、走向全国,打入世界”。还有如果将“花儿”走出青海省就必须将“花儿”演唱语言改为普通话只在偶尔某些地方运用极少数方言,这样才使得不同青海方言的外省是地区的受众才能听得懂而别接受。在对于“花儿”的演唱语言在70年代就有争论,很多传统的民间艺人坚持要“花儿”用当地语言来演唱,使之至今为止“花儿”没有在他地成林开花。直至目前只有《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在全国唱响,这也是因为他使用普通话来演唱的所以被全国大众所认同并传唱。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创新的思路重构“花儿”的文化市场,使之“花儿”的市场不再仅仅局限来茶园和公园中而是通过政府搭台,组织专业人士对“花儿”进行纵向的动态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空间维度的再挖掘再整理,通过不断论证,不断研究,打造青海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西北民间传统文化正处于裂变过程中,是科技、经济、政治等各种内外力量的冲击和挤压下的一种裂变和重构而不是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变迁。那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从“花儿”艺术的变迁来透析这一文化现象。这将是我们学界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和一种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方李莉.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2]方李莉.传统在现代中的重构--景德镇田野札记[J].装饰,2001.3.

王海龙,硕士,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民族音乐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变迁重构花儿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小渔村的变迁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清潩河的变迁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