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神音乐

2016-01-28河北艺术职业学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经卷城隍庙神明

王 玥 杨 宽 张 伟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050000)

戏神音乐

王 玥 杨 宽 张 伟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050000)

“戏神”是一种结合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现象,是河北省正定地区对民间祭祀的称呼。本文通过对“戏神”现象中的“守夜人”“唱经内容”“唱段特点”“音乐形式”进行了诠释,对走向衰落的“戏神”文化现状进行了思考。

祭祀;戏神;音乐;正定城隍庙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量的城区改造和人口的流动、迁移,使得原有的区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甚至有些区域文化走向濒临消迹的边缘。区域文化是构建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之所以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文化形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区域文化的不同,本文即阐述濒临消迹的河北正定的区域文化现象——“戏神”音乐文化,借此希望有关部门得以重视。

一、“戏神”现象

“戏神”是一种结合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现象,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说法。祭祀是华夏民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等,在一定程度上教化与人,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祭祀过程中一些行为,如唱、舞、奏乐等是属于艺术行为,也可称艺术现象,是与封建迷信毫无关联的。艺术是人类抒发感情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祭祀过程中人们用艺术的手段来抒发对神明的敬畏。早在远古时期祭祀、巫术、宗教便成为艺术的直接动力来源,它们相铺相成、息息相关。所以研究祭祀音乐不仅是对艺术方面的探索,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探索。

祭祀的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露,这种现象是与当地的习俗紧密相关的。在河北省正定县,人们的主要民间祭祀是对城隍庙的祭祀,这里的城隍庙全称为“正定府城隍庙”(在古代,府的概念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当地人常常把祭祀时所用的艺术行为称之为“戏神”,意为:为神明所准备的演出。然而表演“戏神”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和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演出还是有些差别的。当地人认为“戏神”者是可以于神明对的上话的人,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于神明沟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他们还有一种说法叫“神明附体”,“戏神”者神明附体后会唱一些他自己也不太清楚的曲调。当然那是极个别的,本文是主要探索一般情况下“戏神”的音乐形式。

守夜人

在戏神音乐中,每首曲子都按一定顺序唱完,所有的曲子加起来可以唱整整一晚,这就形成了一套曲谱。之所以祭祀的人们往往唱整整一晚,是因为在对城隍庙里的众神祭祀时,有一个说法叫做守夜,就如同过年时的跨年一样,人们会在前一天晚上熬夜一直到等待第二天的来临,祭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要一整晚的“戏神”直到第二天的来临。比如第二天是祭祀之日,要拜祭某位仙人,那么要从前天的下午或晚上赶到城隍庙开始“戏神”直到天亮,迎接第二天。守夜代表了人们的一颗虔诚之心,朴实、善良、谦卑的情怀感染着这片土地。让人为之震撼的是,在这偏僻的小胡同里,就算网上查地图也很难找到的地方,每逢祭祀之日都会有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祭祀守夜,这里不通公交车,只看见一车一车的拖拉机载满了人,赶到这里。守夜人有时太困就睡在路旁,无论是蚊叮虫飞的三伏之夏,还是风雪雨夜的深秋腊冬,人们会整晚地陪伴在神灵左右。可是,近几年来,随着老一辈的人相继离开,祭祀的人越来越少,守夜人也只剩下零星的几位老人在那里,满是落寞和衰败的景象。

三、“戏神”唱经内容和顺序

守夜人在守夜所唱的经卷都是代代相传的手抄本,上面只有歌词没有曲调,所有的曲调均为口口相传。

“戏神”音乐的第一部分是以第一首曲子《庙上十柱香》作为整个“戏神”音乐的开头的,其有邀请众神赶来庙会的意味,从“一柱香,奉请着,千佛万祖;二柱香,奉请着,各庙神灵;三柱香,奉请着,三官大帝……”(《庙上十柱香》唱词)可看出。

“戏神”音乐的第二部分由第二曲子《拜香》和第三首曲子《拜楼》组成,一般来说这两首经卷是连唱的,所以又叫《拜香拜楼》,第一首是用来请神的,第二首是用来拜神的。唱经的意思为:众神到了,开始对他们每位神明先烧一柱香(《拜香》段),再为众神安排座位(《拜楼》段)。如“二拜香,上请着,玉皇大帝,拜北斗,真字位,通下天空;三拜香,上请着,祖佛祖母,请千佛,和万祖,同来赴会;四拜香,先拜佛,铁莲开放,张天师,坐莲台,内传佛经……”(《拜香》段);“上至上方一座楼,玉皇老爷在里头,四大天王来拜寿,天兵天将磕寿头;云中该有一座楼,云中菩萨在里头,四只公曹来拜寿,十二寻还磕寿头;半路空中一座楼,西天佛祖在里头……”(《拜楼》段)。

“戏神”音乐的第三部分是第四首曲子《药王经》,之前的三首如引子一般,把诸神请到入座后开始进入“戏神”的正题。《药王经》主要是赞美药王的看病功德,药王的看病历程以及药王从凡人到仙人的经历。

“戏神”音乐的第四部分唱的是第五首曲子《全民心》和第六首曲子《开天句》。《全民心》主要是教化与人基本道德观念,让人行善积德,如“自家堂里常打扫,打扫干净不计浑;和睦相连尊长上,孝敬父母教子孙;一不挑见两间事,二不行奸作罪根,三不欺大并压小……”《开天句》主要是告诉人们一些基本常识,如“当先一日无天地,只听盘古说根源”等。

“戏神”音乐的第五部分是散经,主要包括有《九仙女》《太阳经》《八仙赞》《请五台》《大家部》以及《玉皇经》等。这些经卷要么是通过一些故事来教化与人,要么就是讲述仙家的经历。

在“戏神”音乐中还有一些特定的曲子,如在走山路时唱的《路神经》;绕着城隍庙走的时候人们会唱《佛母卷》;在烧纸花轿时人们会唱《法船谱》等。

四、“戏神”音乐的唱段特点和音乐形式

“戏神”音乐中的经卷全部都是由“戏神”者唱出来的,唱经卷时,每个经卷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唱法,下面以《庙上十柱香》为例来阐述。

《庙上十柱香》是“戏神”音乐开头所唱的第一首经卷,经卷整体有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第一部分是七字为一句,也可说是半段,共六段。作为经卷的开头,被“戏神”者称之为“道诗”段。一般“戏神”者在唱这一部分时所用的调被称之为道诗音,这一段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引出正文。在演唱“道诗音”时,需要四人演唱,像是对唱一样,两人唱上半段,另两人唱下半段。第二部分是十字为一句,共十二句,这一部分被“戏神”者称之为“唱经”段。演唱时不限人数,所有人齐唱。这一段是用“单哈音”和“双哈音”交替演唱,单数句用“单哈音”,双数句用“双哈音”。“单哈音”和“双哈音”最大特点是在每句结尾处的最后一个音加花。“单哈音”结尾加一个花音,“双哈音”结尾加两个花音。最后一部分是十字为一句,一共十句。演唱时,是分为两组人穿插一组一句来唱。这一段被“戏神”者称之为“穗子”段,所唱的调为“穗子”音。大部分的经卷都分为这三种音来进行演唱。

《庙上十柱香》是属于“戏神”音乐中“文戏”部分。所谓的“文戏”是指“戏神”者在演出一部诗经时,只演唱不做任何动作上的表演和舞蹈。在演唱《庙上十柱香》时,一般都是齐唱,如上述所说“道诗”段最少四人唱,人多时可分两组,一组一句交替唱;“唱经”和“穗子”段均为齐唱。在“文戏”中,虽然不包含舞蹈,但有乐器伴奏。乐器伴奏主要是以烘托气氛和掌握节奏为主,其使用乐器主要有:鼓、卜、十样锦等(打击乐为主)。在演唱中伴奏乐器不以旋律性为主,而是以节奏性为主。

五、“戏神”现状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的改造,“戏神”文化正逐渐走向衰落。从“戏神”持续的时间、参与的人数及活动的范围等可明显看出在逐年减少。“戏神”文化是正定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正定人民创造力的体现,也是正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在古代乃至现在及未来,它都会是密切人与人之间交流、了解的重要渠道,同时它还是正定历史文明活态的“文化记忆”,人们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一种文化形态。

面对现在“戏神”的状况,保护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除去城市化改造带来的破坏,还有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都是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一种挑战。

音乐于文化是相互交融的,音乐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当地人文习俗、风土人情。一个民族的文化多元化是民族使具有独特性,而民族的独特性是它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根,这也体现了对地方文化探究的难能可贵性。“戏神”音乐文化是根植在我们燕赵大地上,它深入了当地的人文风俗,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一种朴实谦卑的力量感染和教化着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戏神”音乐文化的独特性也正是这片区域的文化独特性,它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文化。保护“戏神”音乐文化也是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保护,这种人文情怀的文化更加使当今的人们找到民族自信、民族情怀。

[1]王立娜.寺庙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1.

[2]刘杨. 近代辽宁地域社会视野下的寺庙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陈蒨.中国的庙宇建造与文化遗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易凯,李华.佛教音乐的历史与发展研究[J].鸭绿江月刊,2015(9).

[5]刘英丽.中原佛教音乐研究的基本动态及问题分析[J].当代音乐,2015(8).

[6]刘媛. 浅析佛教音乐的美感[J].北方音乐,2015-1-5.

猜你喜欢

经卷城隍庙神明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逛镇江城隍庙街
画地为牢
王的神明
竹枝词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今夜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唐代《妙法莲华经》卷的修护与研究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