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丁绍光绘画作品中的“艳俗艺术”

2016-01-28周承君张小燕湖北工业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线条主体色彩

周承君 张小燕 (湖北工业大学 430000)

浅谈丁绍光绘画作品中的“艳俗艺术”

周承君 张小燕 (湖北工业大学 430000)

本文主要从全新的“艳俗艺术”角度,探索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丁绍光的艺术作品。本文主要从色彩、线条和构图来看,清晰丁绍光绘画中“艳”的表现形式,再从其作品反应的民族文化、大众审美和社会感情方面分析绘画中“俗”文化内容。

丁绍光;绘画作品;艳俗艺术

一、“艳俗艺术”

随着物质和精神水平的全面提升,“艳俗艺术”孕育而生。这一独特艺术倾向的名词,是我国著名评论家栗宪庭最早提出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思潮的发展。

艳俗,即艳丽而俗气,它作为一个词来说,明显是偏贬义的,但“艳俗”作为当代典型的艺术思潮来说,是一种兼具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内涵的代名词。“艳俗艺术”从狭义上来讲,它是中国艺术创作流派的一个代表;从广义上讲,它是有别于正常评述事态的角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观念和倾向,即一种“入世”的现实主义艺术。

二、绚丽多彩的“艳”形式

丁绍光作为享誉世界的装饰性绘画大师,他将中国传统的铁线描与云南重彩画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形式,逐渐形成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绘画风格。下面,就丁绍光的绘画是如何表现“艳俗艺术”的“艳”,分别从色彩、线条和构图进行分析。

1.明“艳”动人的色彩

丁绍光说过:“每个艺术家都应该对色彩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我非常喜欢蓝色,因为蓝色代表平静。”他的代表作品多以蓝色为主色调。丁绍光受云南重彩画的影响,喜欢研究国内外一些绘画作品和配色,其中包括中国的彩陶、漆器,以及国外大师毕加索、梵高等,并从中汲取养料,不断增强自己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他对色彩具有独特的敏感度,观察出西方绘画大师作品关于三个色彩的用色规律——黑白灰的对比,到冷暖色调的对比,再到色彩纯度的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提取自然色,加之主观情感渲染,形成独具风味的色彩表现力。

在丁绍光的绘画作品中,他习惯蓝色的主色调表达,注意黑白灰、冷暖色调及色彩的对比运用。如在作品《幸福之鸟》中,整个画面以天蓝色为主,几乎占据画面百分之八十的比例,突出幸福之鸟的主题,飞向蓝天,奔向幸福。为丰富画面色彩,其中缀入黄色、橘色对比色,渗入绿色、紫色等调和色,画面中橘黄色彩纯度高于蓝绿色,增强与补色蓝色的对比。另外,从颜色的分布来看,多种色彩集中于画面主体女性服饰上,色块面积小,相对集中,容易集中欣赏者眼球,突出主体。整个画面色彩绚丽多彩,明“艳”动人。

2.惊“艳”四座的线条

除了色彩,丁绍光对线条和形体独具洞察力,他很重视线条对形体的组织构成效果。他的每一幅作品,每一根线条都刚柔并进,苍劲有力而又不失流畅自如,善于将繁杂的物体简单线条化,用线条展现事物形态,突出线条节奏与韵律,增强画面美感,这也是他装饰性绘画一大特点。

丁绍光的绘画作品具有极强的辨识度,他追求简单纯粹的表现手法,忽略细节,直接用线条展现人、事和物。在其作品《鹤与阳光》中,主体人物线条与次主体鹤之间纵横交错,紧密相连。故意拉长主体女性纵身比例,使少女显得修长而优雅,手足等体态线条柔美,服饰发饰线条刚硬,展现人形线条稀疏轻快,装饰物图案线条密集整齐。整个画面柔中带刚,疏中带密,线条节奏韵律极美,惊“艳”四座。

3.“艳”压群芳的构图

构图是绘画的骨架,是创作者关于不同元素的组合,而装饰性绘画多以二维平面构图为主,在这样一个绘画过程中,丁绍光逐渐意识到线条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于是用抽象直观的平面构图创作出了一幅幅传世之作。

丁绍光在构图上有着自己独到的处理手法,在平面线条的构图上,他突出强调主体与背景的对比,通常主体女性明艳动人,背景事物单调统一。在作品《母女》中,他以母子为主体,背景配以简单笨拙的几何状人物动物造型,与前面复杂多变,婀罗多姿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体,“艳”压群芳。

三、寓意深远的“俗”内容

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不单单具有独特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图画背后的深刻内涵的体现。拥有“艳俗艺术”特点的丁绍光绘画作品,同样具有这样的属性,下面,将分别从他作品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内涵、大众审美情趣和社会感情,进行分析其贴近民“俗”文化的体现。

1.民族文化的民“俗”

丁绍光曾说过,民族化是他创作的“根”,他紧紧的抓住这个“根”,立足于世界的舞台。铁线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在丁绍光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绘画作品中,每根线条好似一根根琴弦,谱出民族乐章。这种民族文化的表达不仅仅局限于铁线描的技法,还有萦绕于丁绍光作品中浓浓的云南风情,在传统画技的基础上,加入独具风味的云南色彩和傣族图案,实现传统文化的表达。从分块搭配色彩到服饰配饰图案,都是云南重彩画和傣族元素的运用,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傣族民“俗”风情。

2.大众审美的通“俗”

一件闻名于世的作品背后,必定受某种审美情趣的驱使,作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丁绍光绘画作品,这种独树一帜的绘画方式,源自于人们的审美倾向,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女性的形象是贯穿西方绘画史的灵魂主体。丁绍光的作品也着力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前面介绍的《幸福之鸟》《鹤与阳光》和《母女》都是关于女性形象的描绘。但不同于西方女性绘画的圆润表达,他用流畅曼妙的线条,拉长身长的手法,突出女性修长纤细柔美的身形,这一身形的塑造迎合了中国现当代“以瘦为美”的审美取向,表现着大众通“俗”审美。

3.社会感情的世“俗”

丁绍光的作品一直诠释着一个永不枯竭的主题——爱与美。在女性为创作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很多都诉说着母爱的主题,如《母女》《摇篮曲》《母子情》和《月光》等作品,都表达着人类最质朴纯粹的母爱之情。

除了母爱主题的表达,丁绍光的作品更多的传达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彩陶文化出现以来,人们就习惯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于是便出现了象征吉祥的各种动植物纹样。在丁绍光的绘画作品中,他习惯于运用中国传统纹样作背景,如《艺术女神》《中国京剧》《祝福》和《宗教与和平》等作品中,都将传统纹样的美好寓意,运用于绘画背景中,突出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另一方面,他喜欢运用鹤与鸽,这种象征自由与和平的,在他的作品《幸福之鸟》《蓝色的梦》《仙鹤与美女》和《和平鸽》中,都无不表达着这一主题。丁绍光将自己感情寄托于这些作品,通过对爱与美的追求和表达,展现着世“俗”民情。

四、结语

丁绍光的绘画作品具有这样一种魔力,能跨越时空,穿梭不同民族,产生情感共鸣,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传世之作。他的绘画看似高贵典雅,实则有“艳俗艺术”之魅,通过对其“艳”与“俗”的分析研究,更进一步的加深受众对其独特艺术魅力的理解,也给以当代艺术家绘画若干启示,激励学习创作。

[1]柴常进.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张燕.丁绍光装饰性绘画语言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2015.

[3]黄瑶.装饰艺术在绘画中的融合[D].湖北美术学院,2008.

[4]王杰,廖国伟.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周承君,男,汉族,副教授,湖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广告学 。

张小燕,女,汉族,研究生在读,湖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广告学。

猜你喜欢

线条主体色彩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线条之美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