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毕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6-01-27马绍智张荣达王道琴

中国马铃薯 2016年2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种薯

马绍智,张荣达,王道琴,支 兴

(贵州省毕节市种子管理站,贵州毕节551700)

贵州毕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马绍智,张荣达*,王道琴,支兴

(贵州省毕节市种子管理站,贵州毕节551700)

阐述了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分析了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指出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加强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打造毕节山区特色马铃薯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是实现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促进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

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Abstrraacctt::Current developmental situation,planting scale,and economical profit level of the potato industry in Bijie City were illustrated,an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potato industry and problems of potato industry were analyzed.Also,it was proposed that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system construction,reinforcing high quality seed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creating Bijie mountainous region featured potato brand,and extending market b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sustain and facilitate the potato industry in Bijie City.

Key Worrddss::potato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贵州省毕节市地处黔西北高原山区,海拔高,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且优质高产。新世纪以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以扶持的重要机遇,农业部将马铃薯产业发展作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内容,省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贵州省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内容。毕节市产出的马铃薯因优质高产、外观品质好、商品马铃薯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增加投入,使马铃薯产业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就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就。在总结分析毕节市进入新世纪后马铃薯产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系统思考,供有关部门参考。

1 马铃薯产业发展重大成就

1.1脱毒种薯及其新技术的推广,促进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和产量提高

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主要粮食、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五年前脱毒马铃薯刚刚开始发展,但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13年毕节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4.1万hm2,总产量363.9万t,而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12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49.9%,其产量228.3万t,占总产量的62.7%。可见脱毒马铃薯已占了半壁江山。由于脱毒马铃薯增产显著,故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马铃薯的商品性能也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脱毒马铃薯薯皮光滑、芽眼浅,口感细腻。由于受生态类型多样、立体农业气候特征明显等因素的影响,毕节市不同的生态区呈现2种不同的耕作栽培制度。如西部海拔1 900 m以上的凉山、半凉山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特别冷凉,形成了春播秋收和以净作为主的一季单作种植制度,据毕节市2013年调查统计,该地区种植面积占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38.2%;其他61.8%的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海拔1 900 m以下的中部和东部,该地区形成了冬末春初播种、夏季收获的间套作和接茬复种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此外,毕节市马铃薯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突飞猛进。据统计,2013年毕节市稻田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达6 267 hm2,其中免耕栽培面积1 427 hm2,地膜覆盖栽培面积680 hm2,为马铃薯生产实现优质、高产和高效开辟了新途径。

1.2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促进马铃薯种业发展

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的不断推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促进了毕节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据统计,2013年,毕节市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能力为3 800万粒,其中85%用于扩繁原种,面积为592 hm2、产量达1.41万t,扩繁一级种薯1 861 hm2、产量46 860 t,扩繁二级种薯2.44万hm2、产量57.9万t。近几年毕节市在种薯繁育的品种结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薯企业及各县区专业合作社不仅针对种薯市场需求,繁育了‘威芋3号’、‘会-2’、‘威芋5号’和‘宣薯2号’等中晚熟品种,而且扩大了‘费乌瑞它’和‘中薯2号’等早熟品种种薯的力度。同时还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毕节市马铃薯种薯的品种结构,使毕节市马铃薯产业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如威宁县为加快马铃薯淀粉加工业发展,引进了产量高、抗性强、淀粉含量高的‘青薯9号’进行试验,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1.3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毕节市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推行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一是建设了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8个,面积1.75 hm2,年交易量达16.6万t,是本地薯农和外地客商进场交易的重要场所。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并大力支持本市企业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市投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有5家,2013年加工鲜薯27.45万t,占全市产量的7.54%,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利润总额达3 245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三是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52家,参加合作社的农民12 786人,覆盖面积1.44万hm2。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薯和商品薯的生产销售,并将产品售往贵州各地及四川、重庆、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外市场,年收益达1 744.36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是建立马铃薯贮藏室807个(多为小型贮藏窑),年贮藏马铃薯7.17万t,极大地提高了毕节市马铃薯的贮藏能力,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 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过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在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向前推进,毕节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解决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马铃薯产业建设成毕节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的目标才能实现。

2.1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机遇

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在政策扶持和交通等方面具有很多机遇。在政策上,第一,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在贵州省“西北部地区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重点支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第二,毕节市有6县1区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马铃薯作为毕节市短平快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将被大力支持;第三,毕节市作为农业部部长联系点,其明确提出了重点扶持以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第四,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农业部部长联系点,明确提出了重点扶持以马铃薯为主的粮食产业,《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毕节试验区建成南方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和淀粉加工基地”;第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把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把贵州省打造成以威宁为主的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交通条件上,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毕节市交通网络将更加便捷通畅,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商机。目前,321、326国道贯穿全境,县际公路实现全线油化,通乡油路改造正逐步推进,贵毕、大纳高等级公路已与西南出海通道并连,厦蓉、杭瑞两条高速公路在毕节交汇贯穿,内昆、隆黄铁路已经投入运营,毕节机场已建成通航,县县通高速将成为现实。另外,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将大幅度的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将对包括马铃薯及其制成品在内农产品产生新的需求,这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2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问题

一是品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商品薯量不高,商品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集中度不够,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如‘费乌瑞它’、‘宣薯2号’和‘中薯3号’等早熟品种仅占毕节市总种植面积的10.6%左右,鲜薯外销量虽然占了35%,但品质好、价格优的商品薯量不大。二是马铃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马铃薯深加工发展滞后,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三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威宁大西北种养专业合作社原种贮藏库建设项目,原建设地点在威宁县迤那镇合心村,由于项目用地调整,未完工。威宁泰丰公司在威宁县草海镇民族村建原种贮藏库,目前完成基础平场,由于办理和完善工程建设的各项手续进度缓慢。2个项目申请延期建设。四是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产区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农村马铃薯生产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或者种植马铃薯的农户大规模减少,马铃薯生产规模下降等。这可能给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

3 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思考

今后一段时期,是毕节市奋力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毕节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建设,就必须实施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优质专用薯生产示范、品牌创建、加工增值五大工程,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五大体系建设,推进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努力把毕节市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供应基地、优质商品薯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确保到2020年,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马铃薯产业体系,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达到36.67万hm2,马铃薯脱毒种薯基本普及,单产水平明显提高,马铃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3.1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提高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与协作,积极建设毕节试验区威宁县马铃薯育种工作站和毕节市马铃薯工程实验室,联合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或者岗位科学家开展马铃薯品种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积极筛选适宜毕节市不同生态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加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加工型品种的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品种专用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依托马铃薯高产创建和重大科技项目,积极组织科技力量,对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提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耕作制度下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规程,使毕节市马铃薯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在5~7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2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毕节市马铃薯种业

加快威宁泰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马铃薯扩繁中心建设,使毕节市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5 000万粒。同时,重点抓好以威宁县雪山、双龙和迤那等地的原种繁殖基地及以威宁小海和麻乍等地马铃薯一、二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脱毒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促进依法生产和经营。争取建成毕节市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加强对全市脱毒种薯生产的质量检测。努力建设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加大马铃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毕节市原原种年生产能力到2020年达到5 000万粒,建成以威宁县为主的原种扩繁基地667 hm2、一级良种扩繁基地6 667 hm2、二级良种扩繁基地6.67万hm2,且种薯质量大幅度提升。

3.3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毕节山区特色的马铃薯品牌

争取用2~3年的时间制订完成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苗生产、原原种生产、种薯生产与分级、商品薯生产与分级等地方标准,全面推进全市马铃薯生产标准化。以打造“毕节马铃薯”、“威宁洋芋”品牌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主产基地县乡与超市、高校、城镇社市和企业等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农社对接”合作模式。培育发展一批主要从事马铃薯经销的公司、合作社和运销大户,不断改善马铃薯贮藏、包装和运输条件与技术,对外销鲜薯进行分级包装、精装上市。支持申报马铃薯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支持注册马铃薯产品商标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响毕节市马铃薯品牌。

3.4进一步加强精深加工体系建设,提升马铃薯加工业在产业中的地位

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青薯9号’等高淀粉型品种,发展以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为主的加工业。积极发展变性淀粉、全粉、马铃薯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加工,不断提高毕节市马铃薯加工能力。以现有加工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扩产升级,鼓励加工企业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加工增值。重点引进和扶持年产万吨以上的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以及薯条、薯片和高档休闲食品等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5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提升毕节市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积极开拓马铃薯销售市场。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与交流合作。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强毕节市马铃薯产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扩展马铃薯消费市场。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在销市中心城市建立直销点。二是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农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网络信息平台+产品批发市场”的立体营销网络。积极探索“产前签订单,产中推技术,产后抓营销”的生产组织模式,在全市扶持建立各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构建产、供、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

3.6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水平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招商引资和多方筹集等方式引进和培育扶持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创建产业化经营服务组织或各种马铃薯协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培育、扶持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马铃薯运销户或经纪人,建立马铃薯营销网络,促进产销衔接。

Status Quo of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ijie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

MA Shaozhi,ZHANG Rongda*,WANG Daoqin,ZHI Xing
(Bijie Seed Management Station,Bijie,Guizhou 551700,China)

S532

B

1672-3635(2016)02-0122-04

2015-05-13

贵州省科技合作项目,毕薯科合[2012]04号马铃薯连作障害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马绍智(1988-),女,助理农艺师,从事育种技术和应用推广研究。

(Corresponding author):张荣达,研究员,从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研究,E-mail:bjzrd@139.com。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种薯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寻味贵州——毕节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游洞——毕节织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