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病防控策略

2016-01-27孙宝权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223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只病毒性

孙宝权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3100)

猪病毒性腹泻病防控策略

孙宝权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3100)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可感染各种日龄猪只,尤其对幼猪有较高的致死率,本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生产。本文介绍了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其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防控;策略

猪病毒性腹泻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引起的病原各猪场不尽相同,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感染。本病可感染不同日龄猪群,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本病治愈率低,可以引起乳猪的大面积死亡,中大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延长出栏时间等。因此,猪病毒性腹泻病在养猪场备受关注。

1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广泛流行,后传入亚洲与美洲,给养猪生产造成了重大危害与严重的经济损失。2010年以来本病曾席卷我国的大江南北,不仅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户)发生,而且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也有发生,造成了猪只的大量死亡,尤其是1~3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从10~100%不等[1]。哺乳仔猪发病后迅速脱水,治愈率很低,保育前期仔猪发病后症状同乳猪相似,并有死亡,死亡率20~30%[2],发病耐过的仔猪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育肥猪、母猪等较大猪只发病后症状较轻,育肥猪死亡率约4%左右,一般经1周左右能够自愈,母猪则很少发生死亡,但可以引起流产、影响母猪配种;生产中也常见部分生长育肥猪愈后不良,成为僵猪。此外,本病在猪场内还可以重复发生,一栋舍内先前已患过的猪只,一段时间后又可重复发病,使得该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恢复平静。

本病常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但近些年来在炎热的夏季与温度适宜的春秋季仍可见该病的发生,目前猪病毒性腹泻在猪场虽有缓解之势,但是本病的防控仍需高度重视。

2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

(1)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播较快,全国各省份都有发生,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猪场也有发病,但发病轻微,死亡率较低。

(2)本病的发病群体较大,发病后可波及到全场的所有猪群,其中对乳猪和保育前期的仔猪影响较大,死亡率较高。

(3)该病发生具有季节性,尤其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但是近几年本病在夏季高温时节也有发生和流行。

(4)本病可以在猪场内反复发作,间隔2~3周又有新的病例发生,发病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

(5)病原多,主要有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等;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病毒性腹泻主要的流行毒株是流行性腹泻病毒[3],而且流行性腹泻病毒已发生了变异,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其次为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以及杯状病毒 (PECV)、博卡病毒 (PBov)、嵴病毒(Kobu)等伴随病毒,伴随病毒起着协同致病与帮凶作用。猪场一般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感染,有的还伴有细菌感染,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及猪轮状病毒 (RV),这3种病毒混合感染常导致病毒性腹泻疾病很难控制[3]。

(6)病原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机体,也可通过母猪的初乳感染及垂直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人员的鞋及其用具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为传播媒介。

3 病因分析

(1)主要有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以及作为伴随病毒有杯状病毒 (PECV)、博卡病毒 (PBov)、 嵴病毒 (Kobu)[4]。

(2)其他病毒: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PDCoV) 等[5]。

(3)免疫抑制因素:主要是猪蓝耳病病毒和圆环2型病毒均可使猪发生免疫抑制,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4]。

4 临床症状与病变

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在猪场一般由中大猪特别是后备猪和育肥猪首先发病,然后逐渐传播到分娩舍和哺乳仔猪,进而传播全场。保育猪和育肥猪与母猪症状表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水样腹泻,成喷射状,粪便呈水泥灰样,饲料利用率下降;乳猪排黄色水样粪便,迅速脱水,衰竭死亡,3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6],随着日龄的增加死亡率下降。猪轮状病毒 (RV)感染仔猪后表现为厌食、精神萎靡、呕吐,排水样或糊状暗黑色腥臭粪便,幼龄仔猪的发病死亡率较高。猪瘟与伪狂犬病毒感染猪只除了具有腹泻外均有体温升高,伪狂犬还表现出神经症状。蓝耳病感染后仔猪既有腹泻、体温升高,在猪只的耳、背部、腹下等皮肤部还可见发绀。圆环病毒2型感染除了引起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 (PDNS)、繁殖障碍、猪呼吸道综合征外,还可表现为肠炎。孟宪奎等从有腹泻病史的猪群中,在送交的病例中确定存在PCV-2相关性肠炎的现象日益常见[7]。

此外,杯状病毒 (PECV)、博卡病毒 (PBov)、嵴病毒(Kobu)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PDCoV)感染猪只后症状基本与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相似。

主要病变为乳猪胃部有凝乳块和乳汁,小肠扩张,肠壁变薄、透明,内充满灰黄、灰黑色液体,小肠、回肠和空肠绒毛萎缩变短,肠系膜充血,其淋巴结充血水肿。

5 防控策略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原因较多,因此,生产上防控猪病毒性腹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5.1 科学的饲养

猪场实行自繁自养,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猪群,使用不同的全价日粮以满足猪群的营养要求,平日在配合日粮时严禁使用霉变饲料,霉雨季节还应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减少霉菌的危害。

5.2 免疫接种

要切实做好猪场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生产中除了要做好猪瘟、伪狂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也要做好流行性腹泻 (PED)、传染性胃肠炎 (TGE)与轮状病毒 (RV)的免疫工作,猪场对腹泻性的疫苗应纳入常规免计划,而非季节性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抗体监测情况决定。目前生产中多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 (G5型)三联活疫苗,均采用后海穴注射。这两种疫苗用于妊娠母猪的被动免疫可保护仔猪,同时用于主动免疫保护不同年龄的猪只。

二联灭苗母猪在产前20~30d免疫或每年在春、秋季普免4 ml/头,仔猪于断奶后1周免疫或在4月和11月参加春、秋季普免1ml/头,其他猪只体重25kg以下仔猪1ml/头;25~50kg猪2ml/头;50kg以上猪4ml/头;免疫期为6个月。

三联活疫苗主要在妊娠母猪产仔前40日首免,20日后二免,每次1ml;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于断奶后7~10日接种疫苗1ml;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日龄接种1ml,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此苗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最新推出的产品,能够同时预防3种病毒性腹泻病,该疫苗对防控猪病毒性腹泻具有很好保护率。

5.3 加强猪场管理

平日应加强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5.3.1 日常管理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规范进出场人员管理,控制人员流动;巡视猪群,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定期灭鼠,开展灭蚊蝇工作;多点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定期驱虫保健,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

5.3.2 环境控制

平日给猪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要控制好猪舍内湿度。

5.3.3 消毒

要做好人员进出猪场、猪舍内的消毒工作;母猪上产床前,产床、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定期对猪舍、猪场内外消毒;重视空舍消毒;重视出猪后出猪台及人员的消毒;消毒药定期更换。

5.3.4 无害化处理

要特别重视猪场内病死猪、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实行 “四不准一处理”措施;猪场猪粪应集中堆放,进行发酵处理,以杀灭病菌及虫卵。

5.4 治疗

病毒性腹泻无特效疗法。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但可防止继发感染,因此,生产上主要通过补液、抗感染治疗、使用微生态制剂、服用肠黏膜保护剂、饮食疗法和抗病毒治疗等方法来控制临床症状[8],纠正水与电解质的紊乱,从而减少猪只的死亡。此外,也可运用中草药疗法,如使用中草药冠能注射液 (生石膏、板蓝根、人参、丹参、双花、连翘、大黄、黄芪),对患流行性腹泻的不同生长期猪群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9]。

5.5 返饲

返饲是将腹泻猪的粪便或小肠通过处理投饲给母猪,使母猪产生中和抗体,通过初乳给仔猪提供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从而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力。在国内由于猪病流行形式比较复杂,粪便和小肠内容物中可能混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等其他病原[10],因此,生产中应慎重使用返饲。

6 小结

猪病毒性腹泻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生产,防控该病关键是要科学的饲养;良好的管理;全群免疫接种;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发病后及时的对症疗法。只有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将猪病毒性腹泻病控制好,从而减少猪场的损失。

[1]喻正军,张从林,李增强,等.当前猪腹泻防控策略探讨[J].养猪,2013(1):110-112.

[2]万遂如.2011年猪群中发生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控对策[J].养猪,2011(5):78-80.

[3]万遂如.目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状况与防控对策[J].养猪,2016(2):97-99.

[4]刘芳芳,刘文强,刘国荣.新型仔猪腹泻病的流行特点与病因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5(4):61-63.

[5]万遂如.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J].养猪,2016(2):100.

[6]闫恒普,王文艳.猪腹泻病防控经验谈[J].养猪,2013(1):113-114.

[7]孟宪奎,任锐,孟宪伟,等.一例圆环病毒引起仔猪腹泻的诊断[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9):37-38.

[8]王泽岩,孙宏伟,任少敏,等.猪腹泻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措施[J].兽医导刊,2016(3)26-28.

[9]田新民,李琼.中草药对猪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3,3(11):47-50.

[10]翁善钢.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J].养猪,2013(2):111-112.

孙宝权 (1965-),男,江苏省洪泽县人,农学学士,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疾病防控,猪场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只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