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

2016-01-27肖春芳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高剑华陈家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毒力

肖春芳,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高剑华,程 群,陈家吉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

肖春芳,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高剑华,程 群,陈家吉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Sorauer)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发生范围较广,能危害叶片、茎秆和薯块。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早疫病在我国北方马铃薯产区发生较频繁,引起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发生时造成20%以上的产量损失[1-3]。近年来,随着种薯调运以及受气候条件变化、连年栽种等因素影响,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也出现了马铃薯早疫病,且呈上升趋势。目前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主要措施是依靠化学药剂[4]。代森锰锌是一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原菌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一些含巯基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杀菌作用[5]。该药剂具有低毒、作用位点多、杀菌范围广等特点,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杀菌剂,还可为植物补充锌元素,既可解决缺锌症状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植物抵御病害的能力。戊唑醇是新一代高效三唑类杀菌剂,1980年由德国拜耳公司首先研究成功并制成商品投放市场,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多种作物上获得登记并广泛使用。该药剂具有生物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菌谱广等特点,通过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菌体细胞膜功能,从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器和细胞的发育以及菌丝和孢子的形成,显著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6]。笔者研究了保护性和内吸性的2种代表药剂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早疫病菌的毒力,旨在为马铃薯早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由美国陶氏益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43%戊唑醇悬浮剂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

1.1.2培养基。PCA培养基:马铃薯100 g/L,胡萝卜100 g/L,蔗糖10 g/L,琼脂15 g/L。

1.2方法

1.2.1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2014年,在湖北省恩施州、四川省西昌市和陕西省安康市等地发病季节采集具有典型早疫病症状的马铃薯叶片,采用单病斑组织分离法,不断进行纯化得到病原菌。显微镜下观察所有病原菌均能发现分生孢子,且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与《中国真菌志》所记载的马铃薯早疫病菌相吻合[7]。采用科赫氏法则进行回接验证后均能使叶片发病,7 d后可观察到同心轮纹状病斑,且能在发病叶片上再次分离到相同病原菌,从而确定该病原菌为马铃薯早疫病菌。

1.2.2病原菌对2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8]分别测定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根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毒力的差异,2种药剂设定以下6个质量浓度梯度:0、2、4、6、8、10 μg/ml。将预培养5 d的马铃薯早疫病菌用直径为5 mm的打孔器沿菌落边缘打取菌盘,接入含药PC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基含药质量终浓度为药剂的浓度梯度,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接种后的平板放入25 ℃培养箱中,黑暗培养7 d 左右,对照(不添加药剂)菌落直径至少50 mm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根据菌落直径求出菌株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EC50值)。

2结果与分析

2.1病原菌的分离结果2014年,在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了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其中,在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省恩施州、陕西省安康市和四川省西昌市等地的马铃薯植株上依次分离得到5、10、8和12株。

2.2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敏感性的分布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是由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敏感性不同的菌株组成的,室内筛选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菌的药剂时,应选用不同菌株,以提高筛选的准确率。代森锰锌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50为1.000 0~10.000 0 μg/ml,平均为5.100 0 μg/ml。其中,EC50在平均值以下的菌株有20株,占总数的57.15%(图1);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EC50为1.000 0~7.000 0 μg/ml,平均为3.300 0 μg/ml。其中,EC50在平均值以下的菌株有21株,占总数的60.00%(图2)。

2.3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由表1可知,代森锰锌对西南北部不同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株的毒力有差异,对重庆巫溪、湖北恩施菌株的毒力明显低于四川西昌、陕西安康菌株,其中重庆巫溪菌株的平均EC50最高,为7.313 7 μg/ml,而四川西昌菌株最不敏感,平均EC50为3.456 3 μg/ml。这可能与采样前重庆巫溪和湖北恩施等地区使用过代森锰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有关,但各菌株对代森锰锌仍保持敏感。从整体上看,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代森锰锌,且对来源于不同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程度相近。如四川西昌菌株的平均EC50最高,为3.637 5 μg/ml,而陕西安康菌株的平均EC50最低,为2.559 2 μg/ml,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

表1 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 μg/ml

3讨论

该研究表明,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均对马铃薯早疫病表现出较好的室内抑菌效果。选择重庆巫溪、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四川西昌等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未出现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的抗性菌株。其中,代森锰锌对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的毒力EC50范围为1.000 0~10.000 0 μg/ml,与张福光报道的代森锰锌对2009~2010年采自河北省17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EC50范围(1.040 0~4.860 0 μg/ml)基本接近[2]。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的毒力EC50范围为1.000 0~7.000 0 μg/ml,低于姚亮亮等报道的戊唑醇对2009~2010在黑龙江分离的42株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毒力EC50范围(3.090 3~23.561 3 μg/ml)[9]。这可能与不同地区使用过戊唑醇或类似药剂的程度不同有关,但均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

农药混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药效、降低成本和扩大防治谱。梁伟伶等研究表明代森锰锌与醚菌酯以9∶1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的增效作用最好,增效系数(SR)值为3.800 2[1]。武江等研究显示代森锰锌与异菌脲质量比为3∶7混配时对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的增效作用最好,SR值为1.71[10]。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作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其增效混配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马铃薯早疫病菌亦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因此,应加大田间抗药性监测和治理研究。另外,除充分认识到杀菌剂的药效作用外,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盲目使用。为了延缓马铃薯早疫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将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与其他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将每个生长季节内同一药剂的施用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避免铲除性使用,同时配套合理的栽培措施,以达到对马铃薯早疫病的综合防控。

参考文献

[1] 梁伟伶,台莲梅,靳学慧,等.马铃薯早疫病室内杀菌剂筛选机配比试验[J].植物保护,2009,35(4):168-171.

[2] 张福光.河北省早疫病群体结构研究及马铃薯栽培品种对早疫病的抗性评价[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3] 郑慧慧,王泰云,赵娟,等.马铃薯早疫病研究进展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18-21.

[4] CHRIST B J.Effect of disease assessment method on ranking potato cultivars for resistance to early blight[J].Plant Disease,1991,75(4):353-356.

[5] 范子耀,孟润杰,王文桥,等.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24-27.

[6] 杨秀鸿.戊唑醇原药急性、亚慢性经口毒性与诱变性的实验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 张天宇.中国真菌志.第十六卷,链格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8] 严清平,袁善奎,王晓军,等.5种链格孢属植物病原真菌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J].植物保护,2008,34(2):124-127.

[9] 姚亮亮,张铉哲,赵宇.黑龙江省分离的马铃薯早疫病菌对腐霉利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1(3):29-33.

[10] 武江,张贺,任璐,等.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测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5):423-425.

摘要[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的EC50为1.000 0~10.000 0 μg/ml,平均为5.100 0 μg/ml;戊唑醇的EC50为1.000 0~7.000 0 μg/ml,平均为3.300 0 μg/ml。[结论]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使用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但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并实时监测菌株的抗药性。

关键词代森锰锌;戊唑醇;马铃薯早疫病菌;毒力

Toxicity of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on Different Strains ofAlternariasolaniCaused Potato Early Blight

XIAO Chun-fang, TIAN Heng-lin*, SHEN Yan-fen et al(Southern Potato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Ensh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toxicity of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on different strains of Alternaria solani caused potato early blight. [Method] Thirty-five isolates of Alternaria solani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jor regions of potato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the southwest China. The sensitivity to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was determined by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Result]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were toxic to all strains. The EC50values of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were in the range of 1.000 0-10.000 0 and 1.000 0-7.000 0 μg/ml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the mean EC50value were 5.100 0 and 3.300 0 μg/ml. [Conclu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tato early blight can still use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 It was advised that Mancozeb and Tebuconazoleto should be used alternately and the strains of drug-resistant of fungicides were detected at any time.

Key wordsMancozeb; Tebuconazole; Potato early blight; Toxicity

收稿日期2015-05-13

作者简介肖春芳(1986- ),女,湖南岳阳人,农艺师,硕士,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及病虫害防治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从事马铃薯遗传育种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10)。

中图分类号S 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8-123-02

猜你喜欢

毒力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
2017-2019年广西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gC、gG毒力基因分析
申嗪霉素和咪唑菌酮复配对几种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一株凡纳滨对虾病原弧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