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是医庵 如是我闻

2016-01-27李菁

中华手工 2016年1期
关键词:香云纱终南山山间

李菁

一对医师夫妻在终南山,开了一间如是医庵,青山绿水间,品茶读书行医……

大约是因在终南山,如是医庵很快红遍网络,自然,也招来各种非议。“住在山里,只是想逃离城市的拥挤污染,让生活节奏慢一点,不是颓废,更不是外人想象的逃避现实。”如是笑,至于非议,她全然不理。

终南山 有女如是

秋风清冽的一口气散布全身,大山夜里行走,可以听到扑通的心跳声。

——如是庵语

如是医庵,在终南山翠华西岔半山腰上。

远远望见一个红砖小院,走近看,木门两边贴着“归园山居烹药引,竹影花香静炼丹”,抬头见一块木板,用篆体写着“如是医庵”四个字。推开门,砖块铺就的小道仅容一人通过,两边栽种着花草蔬菜。“这是我们的百草园。”如是说。

大学毕业后,她曾在渭南一家医院上班,后来又与丈夫梵山一起做生意,忙碌且奔波。之所以会搬到山中,源于父亲的一场病。“父亲得了尿毒症,在医院看病很多年,当时全家人都陷入痛苦、忙乱和绝望之中。”这让她意识到包容、珍惜,尤其是珍惜当下的日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住进山中的想法。如是便慢慢寻找,直到2014年,找到终南山一个二层楼房的小院。“作为西安人,对终南山有特别的亲近感。”

小院的改造全部由她和梵山完成。进门处的牌匾,是梵山捡回的木板,如是找朋友题字涂鸦,写上“如是医庵”。想到她精于中医,以后可能会有人来,梵山用废弃的瓦片在院子里铺了一条小路。如是便在小路两旁种了山丹丹、含羞草、海棠、红豆杉、百日红、石榴、玉簪、梅花……

山里的日子简单而充实。日常用水是夫妻俩用水桶担回来的山间清泉。用之冲泡藿香或薄荷,清洌可口。平日饮食的蔬菜皆她亲手劳作所得,菜畦种有豆角、茄子、西红柿……如是喜欢在地里劳作。“种地的时候弯着腰,向土地俯首,是对泥土与大地的尊重。”她计划来年种上向日葵,增加院子的光感。待花开的时候,每天都循着太阳,那明晃晃的黄,带着无限的爱与希望。

慢生活 如是我闻

静静的终南,暖暖的陪伴。唾手可得的恬淡,原来就这样在秋日里缝织。

——如是庵语

路边随处可见大片飞蓬花,小小的花骨朵有一种丰盈的美。兴致来时,如是会戴着草帽去采摘,然后插在家中的老陶罐里。这些陶罐都是她从村里收来的,这样的东西医庵还有好多,破缸、破罐子、破瓶子、烂搓板……旁人眼里不起眼的老物件,总会被她视若珍宝般地带回家。“它们被人使用过,便有了生命。”而她的拾掇,让这些老物件重新焕发生命的光泽。

如是最喜欢穿那件香云纱的衣裳,走在山间,纱随风动,充满诗意。那匹香云纱是老布料,她珍藏了许多年。她将这匹老布拿给裁缝,做了件披风,这披风宽大且长,又可当大摆裙。

天晴时,如是喜欢在竹林间择一处僻静之地,铺上草席,摆上茶盏。她一遍遍地为丈夫续茶,有时俩人可以长时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安静地对坐。山中,只剩下鸟雀扑腾翅膀的声音。夜深人静,在院中铺张凉席,看繁星点点;或搭个凉棚,听蝉鸣蛙叫;要是遇上下雨天,她便早早入睡,枕着草香,细听小雨。心情好的时候,她可以肆无忌惮地来上一段秦腔,清亮婉转的声音缭绕在院里,渐渐飘到山间。

2015年夏天,夫妻俩把双方父母都接到山里,还有女儿子兰,加上几个亲戚的小孩。“孩子们在山里和自然亲密接触,都快玩疯了。”山中有许多隐居的师父,子兰差不多已熟识。她已知道什么是供养,知道敬重师父。“孩子们是一张白纸,你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记得住。”

最让她高兴的是,自从住进山里,父亲的病痛缓解了不少。“做医生,不用药应该是最好的,疗身先疗心。”这让她十分满足,也更坚定了过这种慢生活的想法。

路边随处可见大片飞蓬花,小小的花骨朵有一种丰盈的美。兴致来时,如是会戴着草帽去采摘,然后插在家中的老陶罐里。这些陶罐都是她从村里收来的,这样的东西医庵还有好多,破缸、破罐子、破瓶子、烂搓板……旁人眼里不起眼的老物件,总会被她视若珍宝般地带回家。“它们被人使用过,便有了生命。”而她的拾掇,让这些老物件重新焕发生命的光泽。

如是最喜欢穿那件香云纱的衣裳,走在山间,纱随风动,充满诗意。那匹香云纱是老布料,她珍藏了许多年。她将这匹老布拿给裁缝,做了件披风,这披风宽大且长,又可当大摆裙。

天晴时,如是喜欢在竹林间择一处僻静之地,铺上草席,摆上茶盏。她一遍遍地为丈夫续茶,有时俩人可以长时间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安静地对坐。山中,只剩下鸟雀扑腾翅膀的声音。夜深人静,在院中铺张凉席,看繁星点点;或搭个凉棚,听蝉鸣蛙叫;要是遇上下雨天,她便早早入睡,枕着草香,细听小雨。心情好的时候,她可以肆无忌惮地来上一段秦腔,清亮婉转的声音缭绕在院里,渐渐飘到山间。

2015年夏天,夫妻俩把双方父母都接到山里,还有女儿子兰,加上几个亲戚的小孩。“孩子们在山里和自然亲密接触,都快玩疯了。”山中有许多隐居的师父,子兰差不多已熟识。她已知道什么是供养,知道敬重师父。“孩子们是一张白纸,你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记得住。”

最让她高兴的是,自从住进山里,父亲的病痛缓解了不少。“做医生,不用药应该是最好的,疗身先疗心。”这让她十分满足,也更坚定了过这种慢生活的想法。

女医师 如是医庵

尝山间百草,疗世人之痛;活百样人生,了生死之情!

——如是庵语

住进山中不久,如是发现村民患有风湿疼痛病的人很多。医者父母心,为人看病的念头自然就冒了出来。

医庵有一间治疗室,室内两张罗汉床,收拾得很有禅意。在她看来,这是对病人的尊重。如是善用自家研制的三昧真火酒治疗疼痛病。可此中药组方多达几十种,有些药只需药房采购,有些则要自己上山找,比如野韭菜根、云雾草、苦参、黄香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是给人看病,就是上山采药。闲暇之余,还要炮制药材。有趣的是,她清洗药材要用陈年梅花雪水淋透三遍。“雪水为轻水,有冲淋功效但不融药性,同时平和药性,发挥雪水药功。”她说就像爱茶人习惯用山泉来泡茶,泉水入了茶,茶便有了真味。配置膏药,她又用泉水做引子。

她养了两条小狗,一唤“药童”,一唤“紫苏”。果然医师本性。去山野采药时,药童总会一路守护。采好的药材放在竹篮里,药童便咬住跟随。她便会对它发出赞叹:“好样的,药童丫头!”

世人普遍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西医学各有千秋。如是倒认为中西医结合最完美。她喜欢研究古人遗训,提倡体外给药等,不用止疼抗过敏西药,也拒绝中药的毒虫毒草。颇有“世间安得双全法”之意。

多年前,母亲带她去在合阳拜访一位老军医刘衡,军医将秘方全部传授于她;5年前,她在终南山碰到一位出家人,学到了一套极好的养生疗病心法。所以如今,如是给军人、出家人、当地村民看病分文不取。“村民过意不去,常送一些自采的草药或家里的特产送来。”

对如是来说,院里最快乐的时候是喝茶聊天,但最有成就感的,始终是治病。她清楚病痛带给病人和家属的折磨,救人于病痛中,她很欣慰。

许多朋友对她的田园生活感到好奇,时常会有人来此看她,她也不觉得被打扰。“如果有更多的人能起恭敬心来到这儿,看到这种生活状态,带给他们启迪,也是一种医治。”她希望自己每天的劳作就是将这样的生活过成药引子,去医治更多的人。在她看来,病人太多了。胡思乱想是一种病,起色心也是一种病……“不能保证把这剂药给多少病人,但随善结缘,祛人病痛。”

猜你喜欢

香云纱终南山山间
张震隆:非遗传承看少年
终南山别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非遗传承理念下香云纱服饰的年轻化创新设计研究
夏日走过山间,我就成了森林
山间小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的历史与现代发展思路
那份山间的幸福
浅谈香云纱面料与现代印染工艺的融合与创新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