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宝宏的中国基因

2016-01-27江北北

中华手工 2016年1期
关键词:沈家家具设计师

江北北

在2014年上海国际家具展上,有一隅仅用宣纸和木材布置,显得朴素、雅致。这里被设计师赋予了“稍停留”“坐忘时”“入梦来”“常思量”4个有意思的名字,人们路过展位,都会自觉地放轻、放慢脚步。流畅的线条、温润的木质,让每件家具都像一本翻开的线装书,令人惊叹不已,也让家具的总设计师沈宝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发乎血脉情难自禁

许多人都知道沈宝宏是一名出色的室内设计师,出品过很多让人赞叹的作品,但很少了解他在室内设计这条路走了近20年后,突然决定转行做家具设计的原因。2007年,沈宝宏39岁,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沈宝宏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时,想要做点什么来打开心里多年的“惑”。尽管室内设计的工作早已让他游刃有余,“但在做项目时,却经常为选不到合适的家具而烦恼。”这种状态,就像一副药引子,一直藏在沈宝宏的心里,等待合适的时机产生巨大的效应。

在外人眼里,沈宝宏对项目实施的要求近乎偏执。为了给热爱的空间找一把合适的椅子,他可以顶着大热天的太阳跑遍济南的装修市场;也可以为了给一面空白的墙壁增添灵活的线条,花大把时间在网上看有没有可能搜寻到满意的那一款。沈宝宏偏爱中式家具,但又反对冰冷死板,得有流畅的线条和暖人的温度。所以,市场上那些生搬硬套的设计,大都没法入他眼。

临近40岁,沈宝宏决定转换身份,从室内设计师变成“新时代的木匠”。这对他来说,并非冲动的决定,尽管有一部分“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承载着他自己的商业梦想。找不到合适的家具,为什么不自己做?家里祖辈都是木匠,加上十多年的设计经历,难道没可能做出让自己欣赏的家具?这些年来,深藏在沈宝宏心里的药引子,终于发挥药效了。

2008年,那一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沈宝宏也从山东老家来到济南工作、生活了快20年。也就是这一年,沈宝宏和合伙人谭晓慧在济南创办了原创设计家具品牌——U+。

手掌间存天地无穷宽

了解沈宝宏的人,都知道他爱茶。哪里有好茶,哪里适合办茶会,他都能细数一二,若是有人得了好茶也会忍不住与他分享。2011年,朋友送给沈宝宏一只天青色的汝窑斗笠杯。沈宝宏拿着这件斗笠杯摩挲良久,陷入思考:“我们常常讲北欧的简约,讲人体工程学,讲设计的减法。这只斗笠杯就在不足手掌大小的空间里,融入‘天地人,和谐、美,甚至哲学。”除了赞叹和共鸣,对于传统技艺沈宝宏感受最多的还是作为中国人的幸福,一种同根同源的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应该是来自于沈宝宏“祖上六代木匠”的家族传承。在老家,沈家的木作手艺闻名一方,不管是家具还是农具,沈家出的东西一直都是“好用”“趁手”“结实”。虽然价格比别家贵两成,但务实的村里人就认准了沈家的牌子。那时候,谁家要是娶媳妇,最能给家里长面子的就是请沈家打套家具。结婚当天满满当当一屋子人,看新娘子,也看沈家的手艺。沈宝宏就是这样从小闻着木香长大的。

“上乘非奢侈”是沈宝宏常常说到的一个观点,大意是说中国人手里的好物,就像画卷上的水墨山水,并不需要直白书写价值,而是轻描淡写几笔勾画,却让人忽远忽近、回味悠长。“中国人的智慧取自自然,‘自然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比如果子在九月成熟,几乎不用做什么,它就是一道上乘的美味;江边的一尾鲜鱼,取江水小火烹煮,少盐多葱,味道也是上乘。这上乘之中,有勤劳的耕作,耐心的等候,明事理的动作,也有‘自然而然的心得。上乘,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设计,正是传递爱意的行为。”沈宝宏说。

细品“承象”“听园”“提香”“颂之”,既能体会闲夏吃瓜摇扇纳凉的日常小景,也能感受红袖添香、余音绕梁的生活妙境。这得益于沈宝宏多年来对中国传统家具的钻研,他除了对收集到的家具实物做保护研究,还对汉、唐、宋、元、明、清的艺术作品仔细琢磨,再将揣摩出的情感注入家具设计中,用一把椅子、一张小几、一个柜子,将中国上下5000年的“基因”深刻融入其中,传递出人文情怀的美。

执着中国精神与理想

U+的成长速度,却远远超过沈宝宏的预料。

仅4年时间,U+就出现在米兰家具展、英国百分百设计展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大多数人只看到U+在原创家具市场受人追捧,却不知道即便在市场最动荡、最困难的时候,沈宝宏仍然坚持:用中国基因,做中国人自己的设计。

明明有优秀的团队,复制、仿照对他们来说太简单,利润还非常可观,但沈宝宏丝毫不为所动。“我们是一家原创设计单位,也是一家在品质工艺上有着严苛追求的制造单位,两相结合,让我们在市场中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沈宝宏说话不徐不疾,但十分有力,“企业理想,永远高于市场计划。”这个对作品有理想,对工艺要求严苛的人,带领着U+从一支只有十来人的小团队,迅速成长为拥有上百名员工,支持一整套当代美学生活方式的家具企业。

“循美之形,藏美于内”,是沈宝宏对U+家具设计理念的定位。U+的家具首先得是美的,这种美需要对生活、对器物有丰富的经验和感知能力。所以U+的客群很大部分来自设计、艺术圈,他们的购买也为U+带来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商业空间的家具配套项目。这也是U+独特的经营之道,用好的产品打动优秀的设计师,让这群设计师成为好产品的使用者,进而变成推荐者,为有共同审美和爱好的人,打造拥有中国基因的舒适空间。

这也是沈宝宏摸索多年后确定的方向。早在2009年,沈宝宏就在济南“嘉汇国际家具城”设立了U+第一个专门意义上的体验店,并仔细陈列了家具,但效果并不理想。并不只是销售额的不理想,而是当一位顾客走进家具城,会被各个品牌包裹得结结实实,而商家的杀手锏都只是降价,而这并不是沈宝宏想要赋予U+的气质。2010年,沈宝宏在高端社区内又打造了独立的品牌体验馆,人们来到这里,不会感到“卖场”气息,而是很自然被茶禅之悦舒缓放松,几番品茗,有心的客人会察觉这里的不一样,自然留意到家具对空间营造的巨大作用。“如今,这里早已成了高端体验馆。大家可随意来喝茶、闻香、听音,并不拘泥于买卖。”

赋木以鲜活的生命

沈宝宏很欣赏日本的飞騨木工,因为这个企业的关注点一直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把控上,将足够的空间留给设计师,把家具做到最理想的状态,这也许是目前国内很多传统家具企业没法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如果不能设计自己满意的家具,那么再好的市场也是负担,对生命也是浪费。”这是沈宝宏的坚持,而“不敢砸了沈家招牌”的敬畏,也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分对木头的痴迷。

沈宝宏爱木,也懂木,在他眼里,木的性格温良,是容易与人亲近的材质,可塑性也强。它在自然中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完全反应在产品中,光泽、曲线、弹性,都有木材不会改变的个性。“古典家具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珍稀材料日渐减少,而树木的再生能力又比较弱。”所以在设计与成本之间,沈宝宏保留了一定的空间,保证有足够的可再生资源完成设计,而不是一味选择名贵稀有木材,“这能让我们把品质与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更利于产品分享。”沈宝宏喜欢根据木头的不同属性、外观、受力等特点进行设计:水曲柳的木纹开阔舒展,如同泼墨山水画,更多用在桌、案等大面积的着色产品;胡桃木作为主要用材,颜色醇厚,品质感强,重量也相当趁手,大多数家具都适合。“当最初的设计想法,最终被木所承载、实现,量材使用、各得其所,这也就是我最享受的过程。”沈宝宏手里的U+,发散出平静和谐的韵味,有种中国人才能读懂的美感和共鸣。

沈宝宏从不回避传统手艺的日渐式微与工业流水线普及的现实,U+在生产时也同样依靠工业化的标准与效率来保证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一把椅子有60多个曲面角度,机械可以快速完成大形,细部制作仍然交给人工操作。所以,我要把中国基因也移植到U+师傅的技艺里,因为这是我和U+要一直沿袭的传统与精神。”沈宝宏掷地有声地说。

猜你喜欢

沈家家具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My Mother’s Birthday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推荐一个设计师
外卖那些事儿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