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

2016-01-26刘崇江苗雪晴孙宇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刘崇江 ,蔡 萌 ,苗雪晴 ,王 澈,孙宇丹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4.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

刘崇江1,蔡萌1,苗雪晴2,王澈3,孙宇丹4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000;4.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矿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高20个百分点。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三元液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对此,在聚驱分注工艺基础上,发展研究了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制了高节流低粘损压力调节器、高调节范围低压力损失分子量调节器及全过程偏心配注器,实现高渗透层段注入量及中低渗透层段分子量的双重控制;分注管柱与水驱工艺完全兼容,水驱、三元驱转换时无需更换管柱,节省了开发成本。307口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一次投捞成功率95.6%,2-3层平均单井测调时间3天左右,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8%左右。

关键词:二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压力调节器;分子量调节器;油层动用程度

大庆油田实践表明三元复合驱与水驱相比,可多提高原油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1-3]。随着三元复合驱开发的不断深入,二三类油层已成为主要开发对象,由于渗透率差异及层间矛盾的影响,三元液主要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低效无效循环现象严重,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根据聚合物驱注入经验,分层注入技术可有效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前期先导试验,利用聚合物驱分注工具进行了三元液的分注,结果表明分注技术存在明显不适应性[4]:由于注入体系介质影响,聚驱分注工具对三元液的剪切降解率比聚合物溶液高一倍以上,粘度损失率较大,影响了整体驱替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发展了适用于三元复合驱的分质分压注入技术,优化分注工具,管柱可同时满足空白水驱、三元复合驱及后续水驱的全过程驱替需要,降低投资和施工成本,为大庆油田原油持续稳产、高产发挥重要作用。

1高节流低粘损压力调节器

1.1三元复合驱分注剪切机理

为了确定出利用聚驱分注工具分注三元液粘损大的原因,对聚合物溶液和三元液流经分注工具前后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由图1、图2可知:三元液流经分注工具后,分子线团网络结构破坏程度比聚合物溶液大,导致粘损增高。

1.2高节流低粘损压力调节器

根据三元分注剪切机理,对分注工具结构进行了优化,研制了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压力调节器。调节器采用分体结构设计,现场使用时可通过更换下端调节机构,进行压力调节,实现流量控制。从而控制高渗透层突进,改善注入剖面,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流量50m3/d下,节流压差1.5MPa,粘损率<8%。

图1 聚合物剪切前后微观结构对比图

图3 高节流低粘损压力调节器

现场使用时,还可把下端调节机构换成水嘴,进行分层注水,方便可行。压力调节器产品形成系列化,共分为四种规格,现场测试时可串联使用,节省了测试备件数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2高调节范围低压力损失分子量调节器

室内模拟试验表明:聚合物分子量与地层渗透率存在一定匹配关系[5]。若按照高渗透层渗透率选择注入分子量,易造成中低渗透层的堵塞[6];若按照中低渗透层渗透率选择分子量,则降低了高渗透层的动用程度。因此,需研究一种特殊机构,在当地面注入同一分子量三元液时,在管柱内对中低渗透层的分子量进行调节,从而满足注入需求。

2.1分子量调节机理

三元液中聚合物流变特性属于非牛顿流体,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的性质。三元液中聚合物分子微观以颗粒、枝状结构及网状结构分布在水溶液中,分子链是柔性链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其分子构象可以改变,即蜷曲的高分子链可以拉伸,当拉伸力去掉以后,又能恢复其自然蜷曲状。当聚合物溶液由于速度的急剧变化,作用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时,分子链会发生断裂,致使反转恢复不可逆,实现机械降解的目的。可以导致分子链分解、断裂,使聚合物分子形态和尺寸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聚合物分子量的降低[5]。

2.2分子量调节器

根据上述机械降解原理,设计了分子量调节元件(如图4所示),实现三元液中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调节。流量50m3/d下,分子量调节范围20-50%,压力损失1.0MPa。

图4 高调节范围低压力损失分子量调节器

现场使用时,分子量调节器还可以串联使用,将大分子量聚合物剪切成中、小分子量聚合物,从而满足中低渗透层的注入需要,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3全过程偏心配注器

聚驱分注配注器尺寸较大,与水驱不能兼容,水驱、三元驱转换时需更换管柱,增大了开发成本。对此设计了新型全过程偏心配注器[7](图5),对偏心结构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尺寸缩短20%的基础上,实现与水驱完全兼容,可满足空白水驱、三元复合驱及后续水驱的全过程驱替需要。

图5 全过程偏心配注器

4现场应用

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在大庆油田共现场应用307口井,配套测试工艺简单,投捞负荷与普通水驱井测试相当,测试队伍可独立完成投捞、验封及测试调配工作[8,9]。一次投捞成功率95.6%,2-3层单井平均测试时间3天左右,具备推广应用条件。注入井B1-42-P278,笼统注入期间,5个层只有2个层吸液,有效厚度动用比例只有39.2%;采用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后,吸水层数由原来2个增加至4个,有效厚度动用程度提高到78.5%,动用比例提高39.3个百分点(图6)。

统计现场应用307口应用井现场效果,分注后油层动用程度比笼统井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5结语

(1)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管柱与水驱工艺完全兼容,管柱可同时满足空白水驱、三元复合驱及后续水驱全过程驱替需要,降低投资和施工成本;

(2)压力调节器采用流线型环形降压槽结构,流量50m3/d下,节流压差可达1.5MPa,粘损率<8%;

(3)分子量调节器采用“双曲线+梯形口”结构,在流量50m3/d下,分子量调节范围可达到20-50%,压力损失1.0MPa;

(4)307口井分质分压井现场应用表明:二三类油层的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

[参考文献]图6北1-42-P278井分质分压前后注入剖面对比图

[1]程杰成,王德民,李群,等.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动态特征[J].石油学报,2002,23(6):37-40.

[2]程杰成,廖广志,杨振宇,等.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综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46-49.

[3]程杰成.“十五”期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进步与下步攻关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1):18-22.

[4]蔡萌,孙英,刘龙达,等.三元复合溶液在偏心配注器中流动流场的数值分析[J].采油工程,2013,3(1):12-16.

[5]程杰成,王德民,吴军政,等.驱油用聚合物分子量的优选[J].石油学报,2000,21(1):102-106.

[6]周万富,赵敏,王鑫,等.注聚井堵塞原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40-42.

[7]柴方源,徐德奎,蔡萌.二、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全过程一体化分注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92-95.

[8]裴晓含,段宏,崔海清,等.聚合物驱偏心分质注入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5):68-69,73.

[9]李建云.聚合物驱多层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1):130-132.

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5)06-0065-03

收稿日期:2015-08-26

基金项目:大庆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松辽盆地高光谱油气异常探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szdfy-2015-58)。

作者简介:刘崇江(1964-),男,黑龙江大庆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采油工程研究。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