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6-01-26宋红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沙拉溃疡性结肠炎

宋红杰

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宋红杰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抽签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美沙拉嗪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位置主要在人体黏膜层与结肠黏膜下层,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广泛出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一般会累及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若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穿孔现象,因此,目前积极治疗该疾病为首要目的[1,2]。因此,本院选取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方式治疗和美沙拉嗪辅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按照抽签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排除肿瘤、肠梗阻、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5.21±3.14)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1~60岁,平均年龄(56.33±3.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患者采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再采用美沙拉嗪辅助治疗(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若患者在急性期,4次/d、1 g/次,若患者在慢性期,3次/d、0.5 g/次。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同时治疗3周,并详细记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结肠黏膜病理现象消失。有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有效缓解,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结肠黏膜糜烂、充血情况得到改善;无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无任何变化,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结肠黏膜糜烂、充血情况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恶心1例、胃部不适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恶心2例、胃部不适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与精神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出现异常现象,是由于体内黏液糖蛋白发生变化,影响黏膜的完整性而导致。临床上常采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效果不显著,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3,4],本研究中对本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和美沙拉嗪辅助治疗。

美沙拉嗪也可以称为5-氨基水杨酸,通过作用于患者肠道炎症黏膜,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白三烯、前列腺素为患者体内结肠黏膜含量较高的成分,美沙拉嗪通过抑制该炎症介质,能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降低患者体内炎性介质活性,促进患者肠壁吸收,从而对肠壁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因此,美沙拉嗪辅助治疗为溃疡性结肠炎最为理想的治疗方式[5-7]。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的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韩柯,胡丽庆.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4): 98-99,105.

[2]程华,李雪梅,杨爱萍,等.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影响的多中心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9):134-136,139.

[3]戎玲勤,徐甦.康复新液灌肠联合健脾清肠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中医杂志,2013,54(13):1150-1151.

[4]裴强伟,孙志翠,宋小莉,等.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4):290-294.

[5]霍红,李艳梅,王灿,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效果.广东医学,2014,35(14):2209-2210.

[6]周滔,张声生,崔超,等.中医药分期二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172-175.

[7]李勇,谢宜奎,丁红玲,等.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山东医药,2012,52(25):55-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6

2016-09-06]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沙拉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能力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水果沙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杰米的碎蔬菜沙拉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慢结汤治疗慢性结肠炎105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