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慧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特点

2016-01-26祝盼盼

中医药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瘀斑白芍肝气

● 祝盼盼 郑 琼 张 慧

张慧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特点

● 祝盼盼 郑 琼 张 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势缠绵,张慧教授从事中医血液科疾病多年,发现其中医治疗疗效颇佳,故总结分析其临床中药治疗的用药特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衄血 活血化瘀 柔肝养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是一组免疫介导,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其特征[1]。中医统归于“血证”、“发斑”、“虚劳”、“紫癜”等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主要治疗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丙种球蛋白等抗免疫破坏治疗,对顽固性的以脾切除手术治疗,或者配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促巨核细胞生长成熟治疗,但这些疗法费用高,环孢素及激素副作用大,为病人难以接受,且疾病反复发作加重,临床治疗收效甚微[2]。张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治疗ITP多年,其认为ITP以外源性湿、热、毒为疾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因素,本虚、脾湿、肝郁、血瘀是慢性迁延不愈的主要因素,其中内生之湿、瘀、郁在疾病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跟师多年,试就张师临床经验及用药特点加以总结介绍如下。

1 湿邪是激素依赖性ITP迁延不愈之根,治疗上倡导健脾化湿,善用风药

中医理论体系认为,血液由脾化生、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脉为血之府[3]。张师认为血液在脉中运行不息,与五脏息息相关,脾脏尤为重要。脾主摄纳运化水谷精微,为生血之源,脾又主统血,统脉道以摄血,使血自循经,而不妄行。张师认为ITP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类药物,使脾胃之气大伤,气机运化失常,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而成湿;且长期服用激素,激素有助湿聚湿之效,最终导致湿邪内伏气分,波及血分,湿邪内伏,胶着难解。治疗上张师善用风药:风能散湿胜湿,亦能宣通气机。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蔻仁气味芳香,化湿调中,畅中焦之脾气。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可以疏风散邪、祛风胜湿。青风藤,归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诸药合用祛湿健脾,湿祛则脾易旺,脾旺则湿难生。

2 肝失疏泄,肝气横逆是血不归经主要因素,治疗上主张柔肝藏血,善用肝药

肝主疏泄,乃藏血之脏,肝藏血,藏即约束、固摄之义。指出肝脏具有防止血溢脉外之作用。如《卫生宝鉴》:“夫肝摄血也”,从生理上得到证实肝有摄血之能;《妇科准绳》引薛立斋之言云:“肝虚不能摄血也。”这一理论从病理上亦得到了证实,《傅青主女科》云:“夫肝本藏血,肝怒则不藏,不藏则血难固。”肝志为怒,大怒则肝气失调,不能固摄血液[4]。故张师认为肝气失常会导致各种出血,ITP是出血性疾病,与肝的摄血功能密切相关,故治疗上张师首选白芍。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本草正义》云:“芍药,虽未分别赤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寻其主治诸病,一为补血益肝脾之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患横,则白芍也……”龙齿,归心、肝经,清肝降火。张师治疗ITP善用白芍养血柔肝,龙齿潜肝清火,肝气柔,则经血藏,血液固摄在脉中,不溢出脉外。

3 久病脉络瘀滞,治疗上主张化瘀通络,引瘀血归经,善用活血药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的入侵,必然会消耗机体的正气,正气虚衰,不足以抗邪外出,故久病机体正气大亏。其出血机制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致血不循经[5]。因虚致瘀,久病必瘀。对ITP患者久病者的治疗,张师以“通”为第一要务,兼以扶正,攻补兼施,宿邪缓攻。《血正论·男女异同论》:“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故张师善用没药,其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没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为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川芎,血中之气药,王好古云:其可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活血祛瘀,则瘀血去,新血生。

4 临床病案

案1 吴某,男,33岁,2014年1月初诊。自诉:反复皮肤瘀斑3年余。患者3年前因皮肤瘀斑至南大二附院就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曾经激素治疗,血小板上升,但停药后血小板再次下降,血小板在10×109/L~30×109/L左右波动,现患者欲寻中医治疗。刻下见:双下肢皮肤紫斑,磕碰后易出现瘀斑,满月脸,颜面痤疮,头晕乏力,偶有胸闷不适,纳差,素喜肥甘厚味,舌质胖大暗红、苔黄微腻,脉弦细。中医诊断:紫癜(证属脾虚湿热,瘀血内阻),治宜健脾化湿,活血止血。方选:三仁汤加减。药用:白蔻仁10g,薏苡仁20g,杏仁10g,厚朴10g,防风10g,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牛膝20g,肿节风10g,青风藤15g,丹皮10g,紫草10g。每日1剂,服药14天后,患者头晕乏力、纳差症状明显缓解,血小板升至40×109/L,皮肤紫斑未见明显消退,考虑瘀血难祛,在前方基础上去丹皮、紫草凉血止血之药,加用没药、川芎,服用1月后,皮肤紫斑大部分消失,颜面痤疮减少,后随证加减,服药1年余,血小板稳定在60×109/L~80×109/L之间,患者无新出血点,无皮肤青紫瘀斑,无明显不适,食欲尚可。目前仍在接受中药治疗。

按 患者为中年男性,素喜肥甘厚味,舌质胖大,苔腻,纳差,乏力,为脾虚生湿症,而又用激素治疗,激素聚湿,湿邪更为顽固,脾恶湿喜燥,湿盛则困脾,久病入络,瘀血内阻,故当以健脾化湿,化瘀止血为其治疗大法,效果为佳。初以健脾化湿为主,脾气健湿难生,用杏仁、蔻仁、薏仁、茯苓健脾祛湿,防风、青风藤,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合用化湿健脾,湿祛脾运,脾健湿难生,后期瘀斑难祛,考虑患者久病入络,瘀血非一日之功可祛,故改用没药、川芎加强活血化瘀。

案2 周某,女,28岁,2013年12月初诊。主诉:反复皮肤紫斑4年伴牙龈出血半年。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始血小板10×109/L,经激素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后激素减量,血小板下降至15×109/L,遂寻求中医治疗。症见:双下肢皮肤可见散在深红色瘀斑瘀点,伴有牙龈出血,双下肢肢软乏力,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心烦少寐,大便干结,形体偏瘦,平素心情抑郁,郁郁寡欢。舌质红、苔少,脉弦数。查血小板20×109/L。中医诊断:紫癜(证属肝肾阴虚,郁而化热),治宜柔肝养阴,清热凉血。处方: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10g,白芍20g,丹皮10g茯神20g,知母10g,黄柏10g,龙齿10g,肿节风20g,旱莲草15g,红芪10g,蒲公英15g,川牛膝15g,服药14剂后,牙龈出血止,下肢瘀斑逐渐消退,体力较前恢复。后据此方随证加减,先后服药2年余,服用中药的同时将激素逐渐减量,紫癜再未复发,血小板恢复至68×109/L,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 患者年轻女性,素情志忧郁,肝气郁滞,日久化热、化火,灼伤阴液,加之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激素乃耗损阴精之品,所谓“壮火食气”;故方中重用白芍,白芍乃柔肝养阴之良药,合用生地、知母共助养阴清热,肝气柔,则肝血藏;重用肿节风,清热凉血散瘀,合用丹皮、旱莲草、川牛膝,凉血止血,散瘀止痛,瘀血去,新血生。患者久病必虚,用红芪扶正助虚,龙齿潜肝降火,合黄柏、蒲公英清肝肾阴虚之虚火,全方合用共起柔肝养阴,凉血止血,清热散瘀之效。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48.

[2]储真真,李 娜,陈信义,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中医药治疗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340-1342.

[3]张 权,王 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概况及展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247-249.

[4]马月香.肝主藏血机理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5,23(1):189.

[5]丁晓庆,苏 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候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8(6):20-22.

江西中医药大学(330006)

▲通讯作者 张慧,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血液、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E-mail:onlyhome0987@sohu.com

猜你喜欢

瘀斑白芍肝气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