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感恩问卷的初步编制

2016-01-24强健梁静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性维度问卷

强健 梁静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问题提出

感恩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要求具备的优秀品质[1]。感恩是个体对来自社会、他人和自然所给予的帮助从内心上的认可,同时以回馈、报答的形式将其传递下去的一种认知或行为。但是,当今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暴露出我们学校、社会及家庭认知中缺乏对感恩这一品质的教育。作为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开始注重大学生感恩品质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尽管已有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感恩进行研究,但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没有涉及实证调查[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本研究以心理测量学为指导,基于现阶段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并通过所得结论综合分析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发展情况,从而为感恩研究提供切实的数据,最终达到启迪和加强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1. 开放式问卷被试:本研究的被试选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发放 1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4份,回收率96.5%。

2. 初测问卷的被试:为探索问卷的基本维度和筛选优质项目,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 25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33份,回收率为93.2%。因该问卷并非确定的正式问卷,所以未统计人口学变量。

3. 正式问卷的被试:正式施测的被试者选自四所院校,发放 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564份,有效率86.8%。其中女生275名,(48.8%),男生289名(51.2%);非独生子女313名(55.5%),独生子女251名(44.5%)。

(二) 研究方法

1. 搜集原始资料 本研究从感恩的定义出发,为获得更多真实有效的研究资料,同时也为使问卷测量指标得以提高,本研究以现有的研究数据为基础,编制开放式问卷。

运用内容分析、关键词提取的办法对所回收的问卷答案和结果进行归纳,对从其中得到的句子进行语义分析,提取句子中的主题词,将所有的关键词录入到计算机,对相同或近似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数累加,按高低顺序对其先行排序。再将提取出的关键词汇进行语义分析,分别再次进行合并,并累计相同关键词汇出现的频数,按频数的高低再次对关键词汇进行排序。

回收问卷得到的句子,在一级提取后,共得到 126条关键词汇;本着以较少的题项代表较多的意向、态度为目的,进行二级提取,共得到35条关键词汇,总频数1368次;再将关键词累计贡献率达 80%的词汇提取出来,作为编制问卷的关键词。

2. 编制初测问卷 基于搜集开放式调查和访谈记录所获得感恩应包含的关键词及基本结构,拟定从感恩的对象上进行区分,包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三个维度,考察学生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大学生感恩问卷”。初测问卷包括40题,采用5点计分法,“完全不符合”为1分,“完全符合”为5分,中间分数逐级递增。

3. 正式问卷 通过删减修改初测问卷的题目,研究最终确定25个项目 3个维度,即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对应维度项目数分别为 6个、8个、11个,采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 5级评分方法。得分高低与感恩水平高低成正比。感恩问卷总分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852,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 0.6926、0.8018、0.8456。

(三)数据处理

关于本研究中运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等。同时,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和Amo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所搜集的数据并加以处理后发现:样本适当性系数KMO值为0.871,这也就意味着搜集的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切实可行。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3954.62,df=780,p<0.001,这些都表明各题目之间拥有着共同的影响因素,项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经过三次探索与删除题目,笔者最终选择保留25个题目,并获得3个数值较理想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解释总问卷50.94%的变异。3个因素层次清晰,各题目在相应因素上载荷处于0.47-0.89。这三维度分别为:

因素1:感恩社会,包含11个项目,主要是针对他人、社会曾给予自己的帮助做出的认可、理解,并产生一种回报行为;

因素2:感恩父母,包含6个项目,主要体现自己对父母给予自己支持、帮助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绪情感;

因素3:感恩老师,包含8个项目,这些项目分别体现了老师对自己教导的理解与认可,以及在平时生活中对老师的报答行为。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认为大学生感恩问卷测查的结构由3个因素、25个项目构成。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三个因素的项目分布合理,可以认为大学生感恩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是可以接受的。

(二)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解初测问卷维度是否符合理论构想,笔者对研究结论进行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问卷理论结构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判断,最终对问卷理论架构的正确性加以确认。

将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的25个项目作为观测变量,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个维度做为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加以观测,可以发现模型拟合程度十分理想[3],25个题目在感恩各维度的载荷量分别为 0.39-0.76,观测变量对相应潜变量有较大的解释率,说明大学生感恩问卷有着理想的构想效度。模型拟合指数见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感恩问卷模型拟合指数(N=564)

对各维度与总分间彼此的相关程度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感恩问卷各维度及总分的相关矩阵表(N=564)

从以上分析结果不难发现,问卷各维度及总分间相关水平显著,此外,维度与总分的相关性远远高于维度间的相关性,证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四、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中,我们对于“感恩”给出的操作性定义是“个体对来自社会、他人和自然所给予的帮助从内心上加以认可,同时以回馈、报答的形式将其传递下去的一种认知或行为”。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感恩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以往关于其他被试群体感恩维度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果:张敏等人基于特质理论认为个体感恩包含敏感性、强度及持续性[4]。马云献等人通过对大学生的感恩状况进行研究后得出,感恩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深度、频率、广度以及密度[5]。田喜生以Watkins等人编制的感戴——怨恨——感激测验为基础,结合中国大学生被试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得出感恩的三因子:简单快乐、充足感和感激他人[6]。李志强在借鉴了有关品德的研究成果后,将感恩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行为[7]。

在原始的设计中,笔者主要想从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对感恩的结构进行阐述,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并没有体现出这个思路,而是从感恩的指向对象将其划分为父母、老师和社会三部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回收的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试的回答都有一个指向的对象,或是父母,或是老师,或是社会中的其他人。感恩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意识的基础之上,能够认识到感恩就说明可以将自己和别人相区别。此外感恩总是指向特定的东西,即它总是与对象相关,产生于别人的帮助之后,无帮助也就无感恩。所以被试在填答问卷的时候都将恩惠的来源与去向作为解答线索。分析所得的结构包含了高校学生对亲人、社会给予自己帮助的理解与回报。

猜你喜欢

探索性维度问卷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问卷网
光的维度
问卷大调查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问卷你做主